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XW00)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新闻
  • 7篇新闻学
  • 6篇学术
  • 6篇教育
  • 5篇新闻教育
  • 4篇传播学
  • 3篇大学教授
  • 3篇新闻传播
  • 3篇新闻传播学
  • 3篇新闻学者
  • 3篇中国新闻
  • 3篇故事
  • 2篇新闻史
  • 2篇学术人生
  • 2篇学术史
  • 2篇学术史研究
  • 2篇中国故事
  • 2篇口述
  • 2篇口述历史
  • 1篇弟子

机构

  • 16篇天津师范大学
  • 11篇国家行政学院

作者

  • 16篇陈娜

传媒

  • 15篇新闻爱好者

年份

  • 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舍初衷成就专业重建梦——访“全国新闻教育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赵传蕙教授被引量:1
2015年
在今天的中国新闻教育界,赵传蕙或许并不是一个人人都熟知的名字,但是他的身影,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如火如荼兴办新闻教育的年代里却是异常的精彩与活跃。出生于河北,求学于京津,从童年时期埋下的新闻记者情结,到青年时期接受的新闻科班教育,再到壮年时期挥之不去的新闻专业重建梦想,赵传蕙对新闻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新闻专业学科建设的殚精竭虑成就了他历久弥新难以掩藏的光芒。
陈娜
关键词:新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新闻专业新闻系新闻学界
学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力量——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卫东
2014年
在新中国新闻教育版图中,天津是一块坚韧进取、底蕴深厚的热土。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新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前身)新闻学专业的建立,拉开了这座华北重镇新闻教育事业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学人的兢兢业业、不懈奋斗换来了时至今日的大局既定、独具一格。个中甘苦起伏、冷暖得失,无不令每一位亲历者心存怀想、念念难忘。
陈娜
关键词:学术事业新闻教育事业新闻学专业新中国成立
哲思浸润学术人生——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铭泽
2015年
蔡铭泽的气质里流淌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这固然与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饱读国学经典不无关联,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志趣、雅好与他在人生经历中淬炼出的胸襟情怀不谋而合。从钟灵毓秀的三湘大地,到吐纳恢宏的首善京畿,再到务实勤谨的岭南重镇,善于参悟天人之道的蔡铭泽汲取了每一处的慧根,一路跋涉一路心血地形成了自己的风骨。作为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早年的亲传弟子。
陈娜
关键词:新闻史学国学经典哲思新闻学
不做自我异化的学术——访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
2013年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苏格拉底一直将其奉为人生箴言,并依此为希腊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而这句话也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一直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主题: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你自己"的历史。
陈娜
关键词:自我异化学术苏格拉底
新闻教育需要多种学术思想的交锋——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以锦
2014年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以“绘事后素”四字来启发子夏,意谓人之内在仁德犹如绚烂色彩之素底,唯有去芜存真的美好基础,才能施足五彩以成繁华。有关于此,后人又由彼及人,引申为历经奇丽辉煌更始知质朴纯粹之可贵的审美意趣,进而对中国知识分子为“天下有道”颠沛奔波却常怀平和淡泊心境的优良传统不吝称道。
陈娜
关键词:学术思想教育需要新闻
执着与勤奋的新闻学探索者——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
2015年
陈娜:刘老师好,首先,能否请您谈谈您的家庭背景、早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学刚毕业时的经历? 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乐,更没有父爱母爱和儿时的文化熏陶,使我从小养成孤独寡言的性格。
陈娜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求学经历媒介批评西方传播学西方新闻新闻政策
我不做人云亦云的研究——访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芮必峰
2014年
1977年的冬天,插队在马鞍山郊区红旗公社蔡村大队的知识青年芮必峰正在挖塘泥时,收到来自安徽大学中文系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提及那一刻的心情,他用“欣喜若狂”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情景,时至今日依旧是上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热度犹存的集体记忆。作为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芮必峰的命运和所有经历过这段人生转折的人一样.
陈娜
关键词:做人录取通知书知识青年集体记忆知识分子
苏俄媒体研究是中国发展的镜鉴——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举玺
2014年
中原之谓,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自古这里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内蕴深厚,根深枝茂,不仅孕育了一大批先哲圣人,更涵养了她恢廓大度、海纳百川的礼义之风。张举玺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新闻学者。作为当下新闻学界为数不多的留俄学者,张举玺以中俄比较新闻学为框架的研究视阈,以及依此而奉献出的一大批学术成果,不仅是他厚积薄发的研究专长,更是他时不我待的研究使命。
陈娜
关键词:新闻学者媒体研究镜鉴
在学术人生中追寻新闻理想——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
2015年
郑保卫的人生故事中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力量感。这位生于黄河之滨,长于闽西山区的革命后人,自确立新闻理想的少年时代开始,无论其后是迂回辗转还是大道通途,竟不悔初衷地"一路都在圆梦,一路都在坚持",这也是一位七旬学者对往事满怀诚意的娓娓道来之下最令人起敬的难忘印象。
陈娜
关键词:少年时代中国记协
机遇·敬畏·反思——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吴廷俊
2013年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承担与“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下,新闻传播学的文化自觉与学术自信近年来被不断关注与热议。深入挖掘熔铸中国血统的新闻传播学术命脉,充分把握展现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思想传统。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决定着中国在国际话语平台中的角色与分量。作为新中国新闻传播学建设与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60余年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上下求索的学术人生构成了展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鲜活窗口,
陈娜
关键词: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敬畏中国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