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667)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宋海燕季光苏式兵许阳贤徐汉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细胞
  • 3篇肝细胞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细胞癌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炎
  • 1篇当飞利肝宁
  • 1篇当飞利肝宁胶...
  • 1篇抵抗素
  • 1篇抵抗素水平

机构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季光
  • 4篇宋海燕
  • 4篇苏式兵
  • 2篇徐汉辰
  • 2篇罗运权
  • 2篇许阳贤
  • 2篇李晓燕
  • 2篇魏滨
  • 2篇王文海
  • 1篇杨丽丽
  • 1篇励冬斐
  • 1篇毛志敏
  • 1篇刘洋
  • 1篇杨金坤
  • 1篇郑培勇
  • 1篇柳涛
  • 1篇邢练军
  • 1篇蔡菲菲
  • 1篇陈晓乐
  • 1篇王月姣

传媒

  • 5篇中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成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人参二醇及Compound K抑制肝细胞肝癌的作用及机制
2017年
中晚期肝癌及术后复发转移性肝癌目前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原人参二醇(protopanoxadiol, PPD)及人参皂苷Compound K是二醇型人参皂苷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这两种天然产物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转移等机制对多种肿瘤发挥抑瘤效应。其中对肝细胞肝癌的作用研究较多,抑癌效果尤为突出。本文就近年来PPD及Compound K抗肝细胞肝癌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有助于开发出有效治疗肝癌的天然药物。
张春蕾宋海燕许阳贤季光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原人参二醇COMPOUND
降脂颗粒调节抵抗素水平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目的:探讨降脂颗粒是否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料饲养C57BL/6小鼠6周,建立NASH模型,药物组同时予以降脂颗粒干预。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性变化...
刘洋励冬斐肖贻泰徐汉辰舒祥兵宋海燕季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降脂颗粒抵抗素NF-ΚB
文献传递
肝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原发性肝癌(肝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手术治疗日益增加,如何处理术后不良反应、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诊疗实践体系,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后及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问题和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肝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魏滨王文海罗运权苏式兵
关键词:肝癌术后中医药
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8年
逍遥散是中医用于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经典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具有肝郁脾虚证型的肝脏疾病、精神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其临床疗效和药理学机制在于改善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变化。本文从逍遥散的配伍规律、临床应用、动物实验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逍遥散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逍遥散提供参考。
武容蔡菲菲陈晓乐杨梦蝶苏式兵
关键词:逍遥散肝郁脾虚证
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病证结合研究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病证结合体现了中西医2种医学的优势互补,通过多学科交叉探讨病证之间的关系,研究疾病证候诊断及辨证施治规律等。得益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病证结合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系统生物学技术、表观遗传学技术、网络生物学技术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李晓燕魏滨朱美冬罗运权王文海苏式兵
关键词: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技术应用
中医药调节免疫微环境延缓肝癌复发转移被引量:1
2013年
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介入治疗及近年开展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等均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都不能解决肝癌的复发和转移问题。中医药已经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效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复发和转移。本文在简述肝癌的复发转移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基础上,总结近五年中医药调节免疫微环境延缓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现状。
徐汉辰宋海燕杨金坤季光
关键词:肝癌免疫微环境
茵陈蒿汤治疗湿热证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茵陈蒿汤作为治疗湿热证的经典方,在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或肝胆疾病,也常用于辨治湿热为患的皮肤病、内分泌疾病以及妇产科疾病等,其药理学疗效机制在于调节湿热证的主要病理变化。本文基于配伍规律,临床应用,疗效机制及其所作用于湿热证的病理机制,综述了茵陈蒿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茵陈蒿汤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蔡菲菲李晓燕苏式兵
关键词:茵陈蒿汤湿热证异病同治
当飞利肝宁胶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纤维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当飞利肝宁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模型与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治疗组同时予当飞利肝宁胶囊灌胃。8周后,对模型与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48小时后处死各组动物并取肝组织固定或冻存。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I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 alpha 1,COL1A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在肝小叶3区可见轻度窦周纤维化,而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周围无明显胶原沉积。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AI-1、α-SMA、TGF-β1、COL1A1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在治疗组大鼠肝脏中上述促纤维化基因的表达被显著下调(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脂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大鼠NAFLD肝纤维化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AFLD进展中TGF-β1和PAI-1的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胶原增生及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
宋海燕刘洋毛志敏徐汉辰杨丽丽柳涛季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当飞利肝宁胶囊药理作用
雷公藤红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和周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试剂检测雷公藤红素对SMMC-7721细胞的毒性和增殖影响,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的干预,通过核染色及检测活化caspase-3水平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cdc2)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使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下降和克隆形成减少,使细胞凋亡增加及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增加失活cdc2表达,并导致cyclin B1的积聚。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对分裂周期相关蛋白调控导致的分裂阻滞可能是影响其对细胞凋亡和增殖作用的机制之一。
许阳贤宋海燕季光
关键词:肝细胞癌雷公藤红素凋亡细胞周期阻滞
HBV/HCV感染诱导肝细胞癌的病理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晚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导致其病死率高居不下。持续性肝炎病毒感染以HBV和HCV感染为主,是诱导HCC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肝炎病毒通过多种信号转导机制改变肝细胞基因表达、阻止或改变免疫反应、调控肝组织微环境,从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概述了HBV和HCV感染诱导HCC的病理机制,以期对HCC的防治新途径的开发有一定启示作用。
王月姣宋海燕邢练军季光郑培勇
关键词:肝炎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