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JJ2005-15)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宁夏仁品赵晓飞刘秀红刘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除
  • 2篇微生物酵素
  • 2篇肝切除
  • 2篇部分肝切除
  • 1篇散结
  • 1篇散结方
  • 1篇切除后
  • 1篇左旋甲状腺素
  • 1篇节性
  • 1篇结节
  • 1篇结节性
  • 1篇结节性甲状腺
  • 1篇结节性甲状腺...
  • 1篇甲状腺
  • 1篇甲状腺素
  • 1篇甲状腺肿
  • 1篇分切
  • 1篇肝部
  • 1篇肝部分切除
  • 1篇肝功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2篇刘秀红
  • 2篇赵晓飞
  • 2篇夏仁品
  • 2篇李宁
  • 1篇佟瑄
  • 1篇戴洁
  • 1篇孙桂珍
  • 1篇李勇
  • 1篇周以健
  • 1篇陈铭
  • 1篇孙立满
  • 1篇刘冬梅

传媒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生物酵素和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1],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s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结果在PH12小时~120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AS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48小时和72小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在12小时、24小时、72小时和120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2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促肝细胞生长素组TB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H后24小时、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TB是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肝细胞生长素在72小时和120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酵素组在168小时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H后的某些时间点上,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降低AST、ALT、TB和提高ALB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刘秀红赵晓飞李宁夏仁品孙桂珍陈铭佟瑄
关键词:微生物酵素促肝细胞生长素部分肝切除肝功能
消瘿散结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消瘿散结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除低碘饮食外,治疗组予散结消瘿方(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疗程3个月,对甲状腺功能变化与结节最大直径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完成57例,治疗组患者完成5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48/56),对照组为50.9%(2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节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患者结节最大直径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S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10/57)。结论消瘿散结方有助于消除或者缩小甲状腺结节,不会影响甲状腺素分泌,毒副作用比较小。
刘冬梅孙立满
关键词:甲状腺肿左旋甲状腺素补益肝肾
微生物酵素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微生物酵素能否促进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1],通过与对照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pHGF)组比较,在pH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20小时和168小时,留取相应肝组织,检测反映肝再生的指标肝再生率(Hepatic Regeneration Rate,HRR)、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在pH后12小时和24小时、微生物酵素组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一样与对照组相比,肝再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后12、24、72、120小时,微生物酵素组的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05)。在pH后72小时和168小时PCNA出现高峰,微生物酵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酵素同促肝细胞生长素一样具有早期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刘秀红李宁赵晓飞夏仁品娄金丽戴洁周以健李勇
关键词:微生物酵素肝部分切除肝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