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2009ZDYJBJSJ001)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玫张大明张高勤吴明健杨瑞琴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公安部部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 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MA)依赖动物模型,研究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血清代谢物变化并寻找其可能的潜在标志物。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运用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一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分析方法研究MA依赖对大鼠血清代谢变化的影响。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分析(OPLS-DA)分析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初步筛选出11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成瘾代谢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代谢组学在判定甲基苯丙胺依赖与否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吴明健王玫张高勤杨瑞琴张大明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代谢组学LC
- 芬太尼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和尿液,用正己烷∶乙醇(20∶1)萃取,利用UPLC-MSn法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芬太尼含量,使用SPSS15.0进行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给药后1min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中毒症状,平均4.7min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后肺内芬太尼含量最高,其次是肾和心,而尿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提示肺、肾和心脏是芬太尼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 张高勤王玫张大明常红发刘耀
-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芬太尼死后分布
- 代谢组学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6
- 2010年
- 代谢组学是运用色谱、质谱、核磁共振(NMR)、毛细管电泳(CE)等技术对细胞、体液和器官等样品中的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和检测,再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一个或一组生物标记物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代谢组学研究的文献报道,从历史渊源、概念、优点、分析方法、应用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机遇、专业期刊和网站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并根据现有研究对其在法医学各专业的应用作以展望,相信其能为法医学各专业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 张高勤王玫张大明刘耀
-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代谢组学
- 海洛因滥用大鼠尿液同体纵向对照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海洛因滥用大鼠尿液同体纵向对照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模型,研究海洛因滥用与大鼠体内生物标记物特异性变化关系在研究海洛因依赖的潜在价值。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经尾静脉反复注射盐酸海洛因溶液建立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收集给药前和停药成瘾后大鼠尿液,并用UPLC-MS分析尿液,经Mzmine2.1软件峰匹配和多种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差异性变化的海洛因滥用生物标记物。同时进行重复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停药后24 h大鼠出现戒断症状,经纳洛酮催促戒断实验证实大鼠已对海洛因形成依赖。给药前和停药后大鼠尿液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存在分离现象,说明两组尿液中生物标记物间存在特异性差异。结论:大鼠对海洛因滥用形成依赖前后尿液中生物标记物存在差异,经统计学初步筛选出41个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说明借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尿液中生物标记物的特异性变化来推断机体是否对海洛因依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张高勤王玫王嫒赵雨红周革荣任莉张大明
- 关键词:海洛因滥用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 运用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海洛因成瘾人员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对海洛因成瘾人员尿液及血清中可能的相关标志物进行筛选。运用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联用技术对海洛因检测尿检条阴性的16名海洛因滥用成瘾者与16名正常人的血清和尿液进行研究。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人聚类明显,血清和尿液中分别发现12种可能的潜在标志物。成瘾人员和正常人员在血清及尿液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为发现海洛因成瘾判定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
- 吴明健王玫彭明丽张大明杨瑞琴
- 关键词:海洛因代谢组学
- 甲基苯丙胺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日本♂大白兔经胃管按照150mg·kg-1(3LD50)给予盐酸甲基苯丙胺建立动物模型,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尿液和玻璃体液,用正己烷∶乙醇(20∶1)作为提取溶剂,利用UPLC-MS/MS法检测其中甲基苯丙胺含量,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胃内甲基苯丙胺含量最高,其次是脾、肺、肾、睾丸和尿液,而心血、周围血和玻璃体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这提示胃、脾、肾和尿液是甲基苯丙胺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中毒死后的甲基苯丙胺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 张高勤王玫张大明常红发刘耀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死后分布
- 海洛因滥用人员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 2016年
- 目的:建立随机案件海洛因滥用人员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模型,研究海洛因滥用与人体内生物标记物特异性变化关系在研究海洛因依赖的潜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日常案件中符合年龄、疾病史、性别比等要求,且经体金单克隆尿检板初筛、气质联用仪(GC/MS)确证滥用过海洛因的尿液30份,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并用UPLC-MS分析尿液,经Mzmine 2.1软件峰匹配和多种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差异性变化的海洛因滥用生物标记物。再收集6份尿液重复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健康志愿者尿液与首次实验和验证实验的海洛因滥用者尿液可以实现分离,后两者存在交叉现象,说明健康组与滥用组尿液中生物标记物间存在特异性差异。结论:海洛因滥用形成依赖使得尿液中生物标记物发生了变化,经统计学初步筛选出90个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说明借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尿液中生物标记物的特异性变化来推断机体是否对海洛因依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张高勤王玫王嫒张大明
- 关键词:海洛因滥用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 代谢组学及其在法医毒理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代谢组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研究细胞和生物体的所有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一般为分子量在1 000Da以下的小分子。代谢组学通过对生物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析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并揭示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与毒性、疾病、生命活动规律等的相互关系。本文综述代谢组学的概况及其在法医毒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吴明健王玫杨瑞琴张大明
-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代谢组学
- 基于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海洛因滥用成瘾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研究海洛因成瘾大鼠血清代谢物变化,寻找其潜在的标志物。实验动物设成瘾组和空白对照组,运用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分析方法研究海洛因成瘾对大鼠血清代谢变化的影响。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成瘾组和对照组大鼠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初步筛选出26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的质荷比。海洛因成瘾代谢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代谢组学在判定海洛因成瘾与否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吴明健王玫杨瑞琴张大明
- 关键词:海洛因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