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7GXQ4D185)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富杰李晓红梅志敏全文选洪名勇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创新
- 2009年
-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针对现有农地制度存在产权残缺、产权的模糊性和非排他性、产权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等问题,应创新农地制度的基本思路:形成农地产权结构合理,主体界定清楚,边界清晰,交易成本、监督成本、社会摩擦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最低,农地配置效益最高的农地制度。通过农地产权多元化,使用权流动化、价值化、证券化,承包权物权化或财产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制度绩效。
- 张富杰
- 关键词:农地制度农地制度创新
- 农村土地流转:特点、经验、问题及对策——基于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对贵州省平坝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土地流转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张富杰
- 关键词:土地流转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被引量:33
- 2009年
- 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正规教育、社会资本的支持以及"干中学"提升其就业能力。考虑到教育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应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就业能力;依赖社会资本的支持提升就业能力,需要强调完整的家庭对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激励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在职培训,充分利用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搜寻中所依赖的草根力量,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他们有机会获得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就业能力;"干中学"作为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就业为前提,并与劳动者个人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
- 李晓红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渠道
- 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新特点、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平坝县为例被引量:9
- 2009年
- 以贵州省平坝的调查研究表明,近年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流转动机变化等新特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土地流转范围很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等问题。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应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 张富杰
- 关键词:十七届三中全会农地流转
-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 2010年
-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2001~2007年的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贵州省农业人均生态足迹是增加的,从0.578 6 hm2升至0.626 7 hm2,其中耕地占的比例最大;农业生态承载力供给严重依赖于耕地、林地;人均生态盈余从0.209 0 hm2降到0.101 4 hm2,区域农业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全文选洪名勇
- 关键词:农业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 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为研究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贵州省人均土地生态足迹需求为2.29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7 8 hm2,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生态赤字,人均赤字-1.872 8 hm2,贵州省2005年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梅志敏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土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