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QN2009067)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华伟孙超杨呼郭蔼光林晓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定殖
  • 2篇幼苗
  • 2篇小麦幼苗
  • 1篇蛋白
  • 1篇营养元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增强型绿色
  • 1篇增强型绿色荧...
  • 1篇质粒
  • 1篇渗透胁迫
  • 1篇侵染
  • 1篇种子
  • 1篇重组质粒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转录组学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刘华伟
  • 3篇孙超
  • 2篇林晓军
  • 2篇郭蔼光
  • 2篇李强
  • 2篇杨呼
  • 1篇王渭玲
  • 1篇张宏
  • 1篇王庆贺
  • 1篇宋艳瑞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接种两种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及生长能力被引量:5
2013年
苗期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物质和能量积累的关键时期,苗期干旱影响小麦的后期群体建成。利用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ORS571’与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Yu62’浸种侵染小麦和聚乙二醇(PEG)模拟渗透胁迫,研究渗透胁迫下接菌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利用固氮菌涂抹小麦幼苗叶部,测定PEG模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探究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固氮菌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在渗透胁迫下叶部涂抹固氮菌小麦的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接种固氮菌可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且混合固氮菌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增强效果优于单一固氮菌。
刘华伟林晓军孙超李强杨呼郭蔼光
关键词:抗旱性小麦幼苗
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对小麦种子侵染的促生作用及其在根系内的定殖被引量:10
2012年
选取8个常见小麦品种,通过室内限菌试验筛选出对于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571(A.caulinodans)侵染响应敏感的品种,研究了浸种侵染、菌液浓度和添加葡萄糖对接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A.caulinodans在小麦幼苗根系内的分布与定殖规律。结果表明:小偃22为响应敏感品种;在室内限菌条件下,浸种侵染小偃22幼苗平均根长和平均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04%和8.37%;最适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在菌液中添加1 g/L葡萄糖有助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和定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GFP标记A.caulinodans从小麦幼苗根毛和侧根裂隙处进入,定殖于根维管组织等部位。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对不同小麦品种均具较明显的促生作用。
刘华伟孙超杨呼林晓军郭蔼光
关键词:小麦侵染促生作用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以EGFP为标记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为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EGFP,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紫外照射和SDS-PAGE检测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为原核表达系统提供新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
刘华伟张宏孙超王庆贺宋艳瑞
关键词:EGFP克隆重组质粒原核表达
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在小麦体内的定殖及营养元素相关mi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随着化肥过度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出现,无公害农业的推广,以及新型肥料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微生物肥料,尤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然而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机理还基本停留在作物农学性状的表观调查上,没有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用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571)侵染小麦,探索GFP-A.caulinodans在小麦幼苗组织中的分布与定殖规律以及营养元素相关miRNAs在小麦与A.caulinodans互作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A.caulinodans侵染小麦种子(品种为小偃22),将接菌6 d后的小麦幼苗的根和接菌12 d后的叶制作玻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逐层扫描,检测GFP-A.caulinodans在幼苗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定殖情况。同时,采集接菌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的小麦幼根取样,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利用试剂盒进行加尾和反转录反应,将样品总RNA中的miRNA合成为cDNA,使用β-tubulin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使用2-ΔΔCT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利用psRNATarget在线软件,采用默认参数,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1)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GFP-A.caulinodans可定殖于根的表皮细胞、细胞间隙、根尖破损处和根毛,在根维管组织和叶片气孔部位,也发现有GFP-A.caulinodans存在。2)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6条与营养元素代谢有关的mi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iR164、miR167和miR827相对表达量呈现出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miR169和miR398相对表达量也基本呈现出这一趋势。miR164、miR167、miR169和miR398的相对表达量在接菌12 h时上调至最高点,分别为对照的4.13、2.84、2.46和3.99倍;miR827相对表达量在接菌24 h时达到最高点,为对照的2.17倍。miR399相对表达量呈现出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在接菌24 h时降至最低点,为对照的0.21倍。3)通过靶基因预测,6条m
李强刘华伟王渭玲
关键词:小麦定殖营养元素MIRNA
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定殖及其相互作用的转录组学与RNA组学解析
本研究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转录组学和RNA组学角度揭示小麦幼苗响应A.caulinodans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阐明A.caulinodans对小麦具促生作用的分子机理,为A.caulinodans作为广谱生...
刘华伟
关键词:小麦幼苗转录组学RNA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