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6200110200)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君陈彦惠张伟强库丽霞王翠玲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穗上节间距的QTL定位被引量:10
- 2010年
- 玉米穗上节间长度是影响冠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其遗传特点对于改善玉米植株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豫82×沈137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具有212个位点的SSR标记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943.8 cM,平均间距8.76 cM,通过229个F2∶3家系穗上节间距的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与节间距有关的14个QTL,分布在第1、2、3、4、7、9染色体上,未检测到控制穗上5个节间距的共同QTL。穗上第3节间距的qThiIL3、第4节间距的qForIL3和第5节间距的qFifIL3标记区间相同,贡献率在8.89%~16.36%,可能为控制节间距的一个主效QTL。
- 张君库丽霞张伟强杨爽刘海英赵瑞芳陈彦惠
- 关键词:玉米QTL定位
- 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发育动态QTL定位被引量:11
- 2010年
-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大多数热带种质对光周期非常敏感。光周期敏感性限制了温、热地区间的种质交流。研究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分子机理,有利于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创新,提高玉米品种对不同光周期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以对光周期钝感的温带自交系黄早四和对光周期敏感的热带自交系CML288为亲本配置的组合衍生的一套20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长日照环境条件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数、株(苗)高变化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双亲间的最终可见叶片数和株高差异很大;发育初期CML288的叶片数和苗高都低于黄早四,而发育后期CML288的叶片数和株高都明显高于黄早四;测定各时期F7重组自交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包含237个SSR标记、图谱总长度1753.6cM、平均图距7.40cM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检测到控制叶片数和株(苗)高发育的QTL11个和20个。但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几个时期都有效应。在长日照条件下,控制叶片数与株(苗)高的非条件与条件QTL主要集中在第1、9和10染色体上,特别是在第10染色体的标记umc1873附近均检测到了影响这两个性状的QTL,且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单个条件和非条件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4.34%~25.74%和10.02%~22.57%,表明这一区域可能包含光周期敏感性关键基因。
- 库丽霞孙朝辉王翠玲张君张伟强陈彦惠
- 关键词:玉米光周期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