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8274)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彦吕浩然廖壮文范子文武兆忠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置换术
  • 4篇股骨
  • 3篇人工股骨头
  • 3篇人工股骨头置...
  • 3篇人工股骨头置...
  • 3篇骨头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股骨头
  • 3篇股骨头置换
  • 3篇股骨头置换术
  • 2篇置换术后
  • 2篇术后
  • 2篇人工股骨头置...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骨密度
  • 2篇骨折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骨折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黄彦
  • 3篇吕浩然
  • 2篇廖壮文
  • 1篇林伟
  • 1篇胡海澜
  • 1篇杨进顺
  • 1篇邬恒夫
  • 1篇郭剑鸿
  • 1篇黄文铎
  • 1篇范子文
  • 1篇于涛
  • 1篇何二兴
  • 1篇武兆忠
  • 1篇刘影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年龄在65~74岁的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6.1%(2/33),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0%(1/33),聚乙烯髋臼杯磨损率3.0%(1/3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分,优良率为91.7%。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5.8%(3/52),髋臼磨损率59.6%(31/52),其中3例(5.7%)翻修,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8%(2/52),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优良率为80.7%。结论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青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黄彦廖壮文范子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使用阿仑磷酸盐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2例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组使用阿磷酸盐治疗,经过12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在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阿仑磷酸盐组与非阿仑磷酸盐组比较,术后松动率有显著不同。阿仑磷酸盐组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使用阿仑磷酸盐辅助治疗较为合理。
吕浩然黄彦杨进顺胡海澜
关键词:关节置换髋骨折阿仑磷酸盐骨质疏松
广州地区健康体检2103例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健康体检的2103例广州市居民的骨密度(BMD),测定部位包括腰椎L_(1~4)、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分别对年龄和性别分组。结果①广州地区男女性BMD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除男性Troch部位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外),BMD值随增龄降低,但L_(1~4)部位在70~79岁有反弹。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降低。同一年龄段相同部位男女BMD值男性大于女性。②男女性BMD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③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OP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BMD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
刘影吕浩然于涛林伟邬恒夫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双能X线吸收法
老年女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鲑鱼降钙素及阿仑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63例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治疗组和联合组分别予阿仑膦酸盐或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空白对照组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三组术后髋部周围早期止痛效果及远期髋部假体松动率。结果术后2周,联合组VAS评分为2.9±1.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5.5±1.7及对照组的6.3±2.7(P<0.05);术后8周时三组间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联合组远期假体松动率比较无显著差异(4.8%vs.4.8%,P>0.05),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8.1%(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予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早期缓解疼痛,显著降低术后远期假体松动率。
吕浩然黄彦何二兴郭剑鸿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阿仑膦酸盐降钙素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探讨假体周围和全身BMD变化的规律以及假体松动、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于术后1w、1、2、3、6、9个月、1、2、3年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37例年龄在65~80岁、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全身BMD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进行3年的连续动态测量,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各时相BMD值与术后1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较术后1w下降6.63%(P<0.05),而1~3年则下降速度减缓,但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与全身BMD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主要在Gruen1、7区最明显,其中术后9月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内,Gruen1区术后3月与6月分别较术后1w下降18.88%和21.02%,Gruen7区术后3月与6月BMD分别较术后1w下降22.79%和25.29%。而Gruen4区BMD术后3个月BMD回升,1年后恢复正常(P>0.05)。结论 DEXA仍是目前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简单有效的方法。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且以Gruen1、7区最明显,其变化规律不但提示了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以及早期防治股骨近端骨丢失、骨溶解的重要性,而且为术后早期假体松动或不稳定的评估、预测及进一步临床预防性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黄彦廖壮文黄文铎武兆忠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