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7)
- 作品数:27 被引量:205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旭荣李建喜杨志强王磊张景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牛结核病的传播与控制被引量:10
- 2017年
-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牛分枝杆菌可在相同或不同的物种之间、动物到人之间自然传播,但在人与动物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传播则较为罕见。牛结核病从牛到牛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封闭条件下同圈传播的效率远高于开放条件下的传播效率。人感染牛结核病的风险主要存在于饲养员、兽医等职业人群中。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主要风险是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生乳及乳制品。本文分析了该病的几种主要防控手段,包括牛奶巴氏消毒、检疫和扑杀阳性牛、发挥公共卫生部门的作用等,以期为我国牛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张喜悦孙明军范伟兴
- 关键词:牛结核病牛分枝杆菌人兽共患病
- 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提取物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探讨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3种藏药的体外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作用效果,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对BVDV进行增殖并检测TCID50;通过CPE观察和CCK8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3种藏药和利巴韦林的最大药物安全浓度和药物半数中毒浓度(CC50);采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药和病毒预先作用的3种不同加药方式进行体外抗病毒抑制试验,计算不同作用方式下抗病毒有效率、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治疗指数(TI),进一步明确各个药物对BVD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Reed-Muench氏法计算出病毒的TCID50为10-4.67·0.1mL^(-1);诃子、矮紫堇、甘青乌头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1mg·mL^(-1)、1mg·mL^(-1)、8mg·mL^(-1)和2μg·mL^(-1);3种藏药及利巴韦林在药物和病毒预先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高于50%,其中矮紫堇浓度为1mg·mL^(-1)时,有效抑制率可达到72.86%,抑制效果极显著高于利巴韦林(P<0.01);在先加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两种作用方式下的最大有效抑制率均小于30%,药物的吸附阻断作用和复制阻断作用并不明显。综上所述,3种藏药对BVDV均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其中,矮紫堇直接杀灭效果最佳且优于利巴韦林,有望被进一步开发成抗病毒药物。
- 王丹阳张康王旭荣王海瑞王磊张凯张景艳李建喜王学智
- 关键词:藏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病毒利巴韦林
- “乳宁散”对小鼠急性和大鼠亚慢性毒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乳宁散"的安全性。将"乳宁散"制备成相当于原药材1.0g/mL的水煎提取浓缩液,选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以5000、7500、10000、15000mg/kg体重的剂量1次灌胃给药,观察中毒症状,记录死亡数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g/mL)、最大容积(0.04mL/g)1次灌胃受试药物,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7d,测定最大给药量;再取80只大鼠,随机分成药物处理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按大鼠体重3000、1500和750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g/kg体重,表明该产品实际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大鼠体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提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乳宁散"不会对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 王国庆王旭荣张凯张景艳王学智孟嘉仁常瑞祥杨志强李建喜
-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毒性试验
- 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致奶牛关节脓肿和腹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试验旨在查明2012年底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关节脓肿和腹泻的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经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VDV)和牛轮状病毒(BRV)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血清中钙磷含量测定等综合分析,确诊该病是由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这2种分离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氟哌酸及复方新诺明等常用药物严重耐药,均对氟苯尼考中度敏感。经氟苯尼考治疗和加强饲养管理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 王旭荣王国庆张景艳杨志强孟嘉仁李建喜
-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腹泻奶牛
- 甘肃省某奶牛场肠杆菌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查明甘肃省某奶牛场发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随机无菌采集了6份临床型病牛乳样和1份大罐乳样,采用划线分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主要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芽胞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3种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为66.67%;从大罐奶样中也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杆菌肽、红霉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9%~100%;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说明此次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而且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给奶牛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
- 王海瑞王旭荣张景艳王磊曹明泽李建喜王学智
- 关键词:奶牛肠杆菌乳房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4年
-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子宫内的炎症,能降低奶牛繁殖性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临床表现,奶牛子宫内膜炎分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和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机体激素水平失调、致病菌感染、营养不良等常诱发该病。目前,除采用直肠检查等常规方法诊断该病外,还使用细胞学检查、PCR技术、子宫灌洗样品光密度检查等新型诊断方法。常用治疗方案包括子宫冲洗、全身治疗、子宫灌注药物、激素治疗、补充微量元素及中草药等。论文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奶牛子宫内膜炎相关文献的查阅,从该病的定义、致病因素、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王孝武王旭荣杨志强常瑞祥李建喜
-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
- 中国部分重点地区牛结核病的γ-干扰素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为调查部分省份牛结核病(bTB)的流行情况,我们在山东等14个省份34个历史上疫情较重的县共129个场户采集牛全血2 201份,采用CO2培养箱或蜡罐方法进行bTBγ-干扰素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群阳性率为42.6%。饲养模式对bTB感染影响的统计显示较大规模场的个体阳性率(6.9%)和群阳性率(60%)均高于散养户(分别为5.7%和35.6%)。而牦牛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个牛群的禽型PPD阳性统计结果显示牛型PPD阳性率越高,则禽型PPD阳性牛在牛型PPD阳性牛中的所占比率越低。在所有阳性牛群中,阳性率≥10%的牛群所占比例高达81.8%(45/55),bTB感染呈现出一个"群发性"的特征。
- 张喜悦曹瑞杜鹏飞许芳束鸿鹏呼西旦范伟兴
- 关键词: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 2012年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3年
- 本文从病原分离、基础研究与发病机理、诊断技术、预防与治疗等4个方面对2012年国内外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结果显示,国内在病原分离鉴定和药物治疗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基础研究和疾病机理阐述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国外在乳房炎病原菌致病机理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比较细致深入。由此可见,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应该注重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等基础研究,可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新型预防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 王旭荣李建喜杨志强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
- 基于CNKI数据库的奶牛子宫内膜炎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奶牛子宫内膜炎对我国奶牛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生素疗法造成的药物残留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风险。为了实时了解国内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作者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科研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和比较,分析国内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在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是传统主力,东北农业大学是新起之秀;在《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刊出的关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文章数量最多,学术交流作用显著。
- 王孝武王旭荣杨志强常瑞祥李建喜
-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文献计量学
- 甘肃省某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调查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采集的子宫内膜分泌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这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0份样本分离得到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7株、芽孢杆菌3株、链球菌1株、假单胞菌1株。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均不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28.57%,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7.14%。芽孢杆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均不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3.33%。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100%)。链球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敏感。
- 王孝武王旭荣杨志强崔东安王学智孟嘉仁孔晓军王磊李建喜
-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奶牛病原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