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A1360)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康晓珊段士民师玮潘伯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居群
  • 1篇果实
  • 1篇果实形态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潘伯荣
  • 1篇师玮
  • 1篇段士民
  • 1篇康晓珊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与其相关种的果实形态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主要的分类学依据——果实形态为对象,研究了在分类学上具有争议的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和其相关种[戈壁沙拐枣(C.gobicum)、甘肃沙拐枣(C.chinense)、小沙拐枣(C.pumilum)、阿拉善沙拐枣(C.alashanicum)、柴达木沙拐枣(C.zaidamense)、塔里木沙拐枣(C.roborowskii)]的分类学关系。其果实形状、果实长度、果实果宽、刺毛长度、两刺间距、两肋间距、瘦果形状、瘦果长度、瘦果宽度、每肋刺行数、果实大小,共11个果实性状指标都在不同居群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实性状在蒙古沙拐枣不同居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在蒙古沙拐枣及其相关种的各居群之间也达到极显著。果实性状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居群可聚为一支。蒙古沙拐枣和其相关种之间的果实性状平行呈现,形成复杂的多形交叉现象。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建议将6个相关种归并于蒙古沙拐枣。
师玮潘伯荣段士民康晓珊
关键词:果实形态居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