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HZ008)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宋国栋贾军马印东王芳石文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烧伤
  • 3篇皮肤移植
  • 3篇组织学
  • 2篇真皮
  • 2篇真皮基质
  • 2篇皮下
  • 2篇皮下组织
  • 2篇脱细胞
  • 2篇脱细胞真皮
  • 2篇脱细胞真皮基...
  • 2篇细胞
  • 2篇削痂
  • 2篇基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量
  • 1篇移植后

机构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马印东
  • 6篇贾军
  • 6篇宋国栋
  • 4篇石文
  • 4篇王芳
  • 4篇邵阳
  • 3篇辛乃军
  • 3篇李培龙
  • 2篇常朋飞
  • 2篇吴秋合
  • 2篇左海斌
  • 2篇范春节
  • 1篇武岩
  • 1篇高聪
  • 1篇杨涛
  • 1篇张永虎
  • 1篇刘新庄
  • 1篇孙岳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免疫原性猪真皮支架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京尼平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对猪脱细胞网状层真皮基质组织结构及细胞相窬性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健康大约克夏猪边腹部皮肤,采用机械法制作54块网状层真皮,面秋10.0mm×5.0mm,厚0.5~0.6mm,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绀(A。组,小仃处娌)、脱细胞组(B组,行脱细胞处理)、脱细胞+MMP-7组(C组,行脱细胞和MMP-7处理)、脱细胞+MMP-7+京尼平组(D组,脱细胞处理后用MMP-7和京尼平处理)和脱细胞+MMP-7+康皑平+真窄冷冻干燥组(E组,除行D组处理外,加真空冷冻了:燥处理),A,组6块,其余每组均为12块、,乃取6块卡相同面积人ADM没为人ADM组(A,组,不行处理),即细胞相容性实验中的对照组、采用HE染色、扫描电镜检测A1、B~E组真皮支架中细胞数量及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俭测A1、B、C组样本中波形蛋白、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残留情况,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榆测B~E组浸提液的细胞毒性。接种人Fb于B~E组和A,组真皮支架表面培养,观察培养3、7、14d时Fb生长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3、7d上清液中IL-6、IL-8含量。对数据进行双因素办差分忻及LSD-t检验。结果A1组可见含毛囊的浅黄色颗粒状结构,B组标本毛囊内仍有少艟毛发、上皮根鞘、细胞核、细胞碎片样结构及波形蛋白、LN、1V型胶原蛋白残留,C~E组经MMP-7处理后上述物质被完个去除。大体观察显示,D、E组真皮支架韧性较B、C组增加。C~E组胶原纤维结构亢褴,排列与A.组卞日似儿胶原纤维之间间隙增大,其中C、D组间隙卡H近但均大于B组,E组最大.B~E组真皮支架浸捉液细胞毒性为0或1级。F11于A2和B~E组真皮支架上均能增殖,并且随培养时问延长逐渐由单层变成复层生长进而向标本内部生长。
邵阳武岩贾军马印东辛乃军常朋飞宋国栋
关键词:细胞毒性试验冷冻干燥法脱细胞真皮基质京尼平
Ⅲ度烧伤创面修复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Ⅲ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基本规律及特点,探讨其与手术植皮时机、移植床处理方式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Ⅲ系小型猪模拟临床制作Ⅲ度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G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动态观察Ⅲ度烧伤创面及"交界处"病理组织学、血管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等变化情况。结果烧伤后24~48 h,"交界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开始增生。7 d时,肉芽组织初步形成,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伤后10~14 d,"交界处"组织发生广泛血管化,呈现肉芽组织纤维化与增生扩展相间的表现。21 d以后,肉芽外露并逐渐演变为结缔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可见;30 d时创面收缩约14%,肉芽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bFGF表达贯穿于肉芽组织化的全过程,高峰期分别为伤后72 h~7 d和5~7 d。结论Ⅲ度烧伤7~10 d以后,"交界处"组织已发生血管化、肉芽组织化并按自身规律发展,提示临床植皮修复创面时应根据全身及局部情况,使移植床位于已获血运改善的皮下组织浅层平面上,具有植皮成活率高、愈合质量好的确切效果。
常朋飞马印东贾军石文邵阳王芳宋国栋
关键词:烧伤肉芽组织创面修复皮下组织皮肤移植
人、猪、大鼠来源网状层真皮组织学及材料学表征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猪边腹部网状层真皮质地柔软,伸展性也较其他部位好,适合作为异种脱细胞真皮的制作材料,但将其与人网状层真皮和大鼠网状层真皮进行组织形态学和材料学表征的系统对比未见相关报道。目的:研究猪边腹部、大鼠背部与人网状层真皮在组织学、生物力学、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取人、猪边腹部、Wistar大鼠背部网状层真皮标本并大体观察,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微照相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分析;样本真空干燥并复水后用电子拉伸机测量其力学性能并计算杨氏模量;真空干燥后的样品研碎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同步热分析仪分析测量。结果与结论:猪边腹部网状层真皮胶原纤维束直径与人网状层真皮无差异,大鼠背部胶原纤维束较人网状层真皮细(P<0.01);猪边腹部网状层真皮间隙率较人网状层真皮低(P<0.01),大鼠网状层真皮间隙率与人网状层真皮相似(P=0.17)。猪网状层真皮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杂乱,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及Ⅰ型、Ⅲ胶原蛋白比值高于人网状层真皮(P<0.05),Ⅲ胶原蛋白含量低于人网状层真皮(P<0.05);大鼠网状层真皮Ⅰ型和Ⅲ胶原蛋白含量及其比值与人网状层真皮相近(P>0.05)。3种网状层真皮杨氏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大鼠网状层真皮胶原蛋白分子有较多的氢键参与,人较少,猪介于两者之间;大鼠网状层真皮热稳定性较好,人和猪次之。
张永虎宋国栋左海斌贾军马印东范春节李培龙
关键词:生物材料
削痂皮下组织创面植皮术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削痂皮下组织创面植皮术( TESGSTW )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科连续收治的31例Ⅲ度烧伤面积>70%并于伤后7 d内首次行TESGSTW成年患者的资料。31例焦痂完整创面分次行TESGSTW,部分肢体削痂不用止血带。收集并分析比较患者入院时病情、死亡原因、削痂创面失血量和治愈组手术治疗过程及效果相关资料。结果31例患者年龄(32.4±12.8)岁,烧伤总面积(89.0±6.2)%,Ⅲ度烧伤面积(80.4±7.6)%,25例(80.6%)合并吸入性损伤,22例(71.0%)入院前并发早期休克。治愈18例(58.1%),其中包括Ⅲ度面积≥90%患者2例。死亡13例(41.9%),其中10例于伤后4~19 d 死亡。烧伤面积是死亡的危险因素,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主要死亡原因,其中4例死于早期脓毒症。伤后14 d内肢体每1%削痂面积失血量,不用止血带组略高于用止血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18例共行TESGSTW 41次,14例(77.8%)共行2次削痂,首次削痂时间伤后(4.1±0.6) d,前2次削痂间隔时间(6.4±2.0) d,首次削痂面积(33.8±7.6)%,累计削痂面积(58.4±10.8)%。伤后14 d内39次削痂创面,33次(84.6%)行冷藏异体皮或新鲜猪皮移植过渡,术后5~7d揭起皮片创面新鲜、渗血,异体(种)皮移植后揭除或排异、扩创自体皮更植时间(18.0±4.8)d、成活率(89.5±9.5)%。其中4例发生术后创面感染5次。随访0.5~9.0年,愈合创面丰满、收缩较轻、不易破溃,伸展性、感觉性好。结论 TESGSTW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安全,近、远期效果较好。
宋国栋贾军马印东石文王芳李培龙高聪左海斌范春节杨涛吴秋合邵阳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削痂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失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失血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7月-2014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96例成年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伤后14d内共行110次削痂植皮术,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采用Budny公式计算各次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质量、烧伤总面积、深Ⅱ度面积、Ⅲ度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削痂开始时间、削痂面积(同时取皮者将取皮面积计人,下同)、四肢削痂是否使用止血带、创面移植物种类和手术持续时间对手术总失血量的影响;选取P值小于0.05者,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后退逐步回归法分析手术总失血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所有手术按削痂开始时间分为伤后2d或3d组17次、伤后4-6d组61次、伤后7-14d组32次,将四肢手术按削痂是否使用止血带分为非止血带组53次和止血带组42次,统计各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将所有手术按削痂面积分为小于21%TBSA组、21%-30%TBSA组、31%-40%TBSA组以及大于40%TBSA组,手术次数分别为11、27、39、33次,统计各组手术总失血量及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本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为61-240(122±27)mL。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削痂开始时间、削痂面积、创面移植物种类、手术持续时间对手术总失血量有明显影响(t值为-3.333—14.417,P〈0.05或P〈0.01),其余指标对手术总失血量影响不明显(t值为-0.603-1.482,P值均大于0.05)。Ⅲ度面积、削痂面积是手术总失血量的独立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3.710、15.248,P值均小于0.01)。伤后2d或3d组、伤后4-6d组、伤后7-14d组手术每I%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相近(F=2.987,P:0.055)。�
李培龙王芳宋国栋辛乃军贾军马印东石文孙岳刘新庄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失血削痂
基质金属蛋白酶7处理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大鼠体内移植后组织学观察及其血管化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处理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P-ADM-pm)植入大鼠体内后的组织学变化及其血管化过程。方法取家猪腹部皮肤采用机械法制备网织层真皮62块,随机分为A、B两组(n=31);A、B组真皮均经脱细胞处理制成P-ADM,B组再用MMP-7溶液处理制备P-ADM-pm;两组各取1块进行鉴定。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植入1块P-ADM(A组)、P-ADM-pm(B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3、7、14、21、28 d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4 d时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组移植物宿主细胞、血管浸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结束,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炎性反应。大体观察示,术后7d两组移植物表面均形成一层有少量微血管的纤维膜,随时间延长微血管增多、变粗并浸润移植物,且B组较A组明显;至21 d两组纤维膜微血管减少、增粗,B组移植物完全血管化。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移植物炎性反应较B组严重;B组浅层成纤维细胞、微血管长入分别出现于术后3、7 d,并于14、21 d时贯穿移植物全层;A组分别出现于术后3、14d,至28d时均未贯穿移植物全层;各时间点B组成纤维细胞及新生微血管计数均显著多于A组(P<0.05)。14 d扫描电镜观察B组移植物内长入较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其分泌的胶原原纤维。结论与P-ADM比较,P-ADM-pm植入大鼠体内后,宿主对其反应与正常创伤愈合过程相似,其作为植入性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模板引导作用。
王芳武岩石文邵阳马印东贾军辛乃军吴秋合宋国栋
关键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管化成纤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