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10B0304)

作品数:8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百田郭建斌张树华王颖王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黄土丘陵
  • 2篇土地利用结构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人工林
  • 2篇线性规划
  • 2篇晋西黄土丘陵...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2篇干旱
  • 2篇半干旱
  • 1篇渗灌
  • 1篇渗灌技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适宜性
  • 1篇树干
  • 1篇树干解析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百田
  • 3篇张树华
  • 2篇郭建斌
  • 2篇张春林
  • 2篇王颖
  • 1篇张晨光
  • 1篇郑培龙
  • 1篇马丰斌
  • 1篇郭江红
  • 1篇王玉
  • 1篇张华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山西水土保持...
  • 1篇北京水利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晋西吕梁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种,隶属于16科33属。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不同林分密度级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为:①林分密度的变化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当密度为2250株.hm-2时,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值。②林分密度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为1375株.hm-2和2250株.hm-2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群落相对稳定。③除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外,其余4个林分密度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④研究区的侧柏人工林造林密度选择2250株.hm-2或1375株.hm-2比较适宜。
王玉郭建斌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林分密度黄土高原
渗灌技术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综合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渗灌作为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在林果栽培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节水效果、土壤与植株效应、生态与经济效益几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有关渗灌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渗灌作为一种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与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王颖王百田郭建斌
关键词:林业生产渗灌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效益土壤效应
晋西黄土丘陵县域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以景观生态学为研究方法,以GIS为技术支撑,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分维度等指数,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方山县景观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山县斑块面积较大,斑块结构复杂;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林地景观占较大优势,景观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根据研究结果,对方山县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张树华王百田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刺槐人工林密度与地上生物量效应被引量:34
2005年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与称重法,设立标准地对10个不同密度人工刺槐林进行了生长与生物量调查,分析密度对单木和林分生物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8年刺槐林分的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D2H和D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干和叶的生物量与D2H关系密切,而枝条生物量与D关系密切。刺槐单木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都是密度的幂函数,但是对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和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都比较高,而处于中间密度林分的生物量较低;林分现存总生物量也呈同一趋势。从总生物量来说,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密度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其干材的水分生产效率是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的,反映出不同密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经济价值不同。
王百田王颖郭江红郑培龙马丰斌张华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刺槐人工林密度树干解析称重法防护林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山西方山县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为例,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张晨光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宜性线性规划黄土丘陵沟壑区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方山县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方山县为例,提出了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许建定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线性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