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ZD016)
- 作品数:66 被引量:389H指数:11
- 相关作者:虞崇胜叶长茂刘海涛李艳丽佟德志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广东教育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非对称性政党制度视域下的参政党建设被引量:5
- 2011年
- 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势均力敌,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在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中,参政党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就必须加强参政党建设。无论从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的理论逻辑抑或是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来考察,参政党建设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 虞崇胜
- 关键词:参政党建设政治文明
- 中国现有政治体制的价值与激进改革的风险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现有政治体制能够履行必要的政治功能,对社会价值和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满足了一个转型社会对于法律、制度和秩序的基本需求。这种经历了与环境的长期磨合而形成的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如果选择激进的政治改革道路,将会破坏原有的权威模式和政治秩序,切断制度进化的连续过程,使整个社会陷入冲突连绵的混乱状态。现有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转型应该通过渐进改革的方式进行。
- 叶长茂
- 关键词:政治发展激进改革政治风险
- 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被引量:6
- 2007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政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要实现并保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和谐,就必须构建与中国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和谐。当前中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这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只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文化本身变迁的规律,通过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就能够实现政治文化系统内的积极与消极、理智与情感、共识与分歧的平衡,推进政治文化的内在和谐,进而为转型期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动力。
- 虞崇胜李艳丽
-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亚文化
- 民主技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在建设和发展。而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除了要重视民主价值理念的积极构建和民主制度的改革完善之外,还应重视民主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科学的民主技术不仅是民主价值、民主制度的技术支撑,而且还是提高执政合法性和政府管理有效性,形成稳定有序的政治秩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培养现代公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 虞崇胜李永洪
- 关键词:民主技术民主政治民主价值民主制度
- 政治体制创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被引量:11
- 2006年
- 现代化的中期,往往也是一个国家的矛盾多发阶段。为了消融矛盾和避免体制的衰败,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而基于对人的理性的辩证分析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在动力,政治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 虞崇胜王洪树
-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体制创新政治制度文明
- 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真理”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更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图腾。社会原生态的思想文化生活中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这个符号与范畴。政治生活也不例外。政治在不同维度、不同理路上同"真理"概念相关联,其中最突出的是"真理"作为话语权力象征符号,或是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参照项与超越物。当然,真理观与真理信念经历了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同政治文明的推进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 虞崇胜李光宽
- 关键词:真理政治权力政治文明
- “推力”、“拉力”之外更需“助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之历史蜕变途径浅探被引量:5
- 2006年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农村之“推力”与城市之“拉力”下,进入城市,他们能否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蜕变,是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导向的前瞻性与我国的国情及时代之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自然转化之路,只能发挥后发优势,由政府与社会对此历史进程加以“助力”,使之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此历史蜕变。
- 高钟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 共识民主:中国式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与发展向度被引量:8
- 2011年
- 共识民主是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具有宽容性、广泛性、互惠性和共存性等诸多特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共识民主在中国有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土壤。首先,中国社会主义本质与共识民主具有圆融相通之处;其次,中国式民主制度反映了共识民主的基本要求;第三,中国式民主的形式和过程体现了共识民主的基本精神。因此,完全可以说,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共识民主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正日益成为中国式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共识民主的制度优势和独特作用,使之成为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向度。
- 虞崇胜孙龙桦
- 关键词:共识民主中国式民主发展向度
- 跳出政府能力跛脚式发展的怪圈——基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的视角被引量:1
- 2010年
- 政府能力是政府把国家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政治调控能力两个方面。有效的政府必定是两大能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政府,而低能政府或失败政府则是两大能力一强一弱,表现为跛脚式发展的政府。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当下中国政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跛脚式发展的怪圈,具体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而政治调控能力有所不足,近年来多发的群体性事件直接考验着中国政府能力。因此,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必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政治调控能力的大体平衡,尽快跳出跛脚式发展的怪圈,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 虞崇胜黄毅峰
- 关键词:政府能力
- 公民表达权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表达权"这个概念以来,表达权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表达权的概念界定、表达权的价值和功能、表达权的限制、表达权的保障等。透过这些初步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出中国政治理念的某些变化,而且也折射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应然轨迹。
- 虞崇胜李海新
- 关键词:公民表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