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A043)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晓伟马晓云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史上“党性”术语的使用及其内涵变迁被引量:12
- 2016年
-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术语,这一术语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他们所指"党性"主要是指理论和政治活动的阶级性。"党性"这一术语内涵的基本定型始于列宁,他所指"党性"既是研究方法上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自觉,同时也用来描述党员对党的组织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文献中,"党性"术语正式形成于延安时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党性"术语内涵的多种表述,实质在于把"党性"理解为阶级性基础之上思想理论方法和组织形态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党性"术语的内涵,基于党员个体意义上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的整体性中越来越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 任晓伟
- 关键词:党性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中的“两次否定之否定”
- 2011年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一次是从新中国建立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一次是从中共十四大以来至今。经过这两次"否定之否定",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在中国的变迁,最终指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体制上的重要内涵。
- 任晓伟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
- 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
- 2013年
-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主要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计划体制和计划本身的区别,同时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防止陷入对市场的迷信;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干预社会发展的机制,构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马晓云任晓伟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形成基础和现实指向被引量:5
- 2014年
-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中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同时又扎根于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中。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指导。
- 任晓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创新
- 2016年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认识特征,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在认识方法论和认识范畴两个层面推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创新。
- 任晓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