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7B08)

作品数:84 被引量:1,170H指数:19
相关作者:杨秀伟姚辉杨洪军陈士林周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DNA条形码
  • 14篇中药
  • 14篇ITS2
  • 11篇伪品
  • 11篇混伪品
  • 9篇药材
  • 9篇分子鉴定
  • 8篇学成
  • 8篇植物
  • 8篇生物碱
  • 8篇细胞
  • 8篇化学成分
  • 7篇药用
  • 7篇活性
  • 6篇豆素
  • 6篇形码
  • 6篇条形码
  • 6篇中药材
  • 5篇药用植物
  • 5篇色谱

机构

  • 31篇北京大学
  • 25篇中国中医科学...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天津中医药大...
  • 8篇湖北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天津国际生物...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江西省中医药...
  • 2篇重庆市药物种...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华润三九医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大连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30篇杨秀伟
  • 13篇姚辉
  • 10篇杨洪军
  • 7篇潘桂湘
  • 7篇周红
  • 7篇陈士林
  • 7篇邬兰
  • 7篇陈科力
  • 6篇刘义梅
  • 5篇孙伟
  • 5篇杨培
  • 5篇石林春
  • 5篇杨鑫宝
  • 5篇刘建勋
  • 5篇熊永兴
  • 5篇宋经元
  • 5篇张毅
  • 4篇徐嵬
  • 4篇杨雁芳
  • 4篇金钺

传媒

  • 15篇中国中药杂志
  • 12篇中草药
  • 11篇中国现代中药
  • 6篇世界科学技术...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药学学报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Journa...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Chines...
  • 1篇复杂系统与复...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20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胡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准确、快速地鉴别中药材前胡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前胡药材及其易混品的总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3.0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获得ITS2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种间的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采用最近距离法、相似性搜索法、构建NJ系统聚类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分析各物种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差异。结果:构建的系统聚类树显示前胡不同样本聚在一起,能很好的与其混伪品进行区分;ITS2二级结构显示前胡与其混伪品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的区别中药材前胡与其混伪品,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前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方法。
熊永兴邬兰刘义梅陈科力
关键词:前胡ITS2DNA条形码
中药材二维DNA条形码流通监管体系研究被引量:61
2015年
中药材品种复杂混乱给中药材流通监管造成不便,加强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监管、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二维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中药材流通监管领域,建立中药材二维DNA条形码流通监管体系.该体系包括DNA条形码序列获得与DNA条形码信息跨平台转换两大部分内容,以亚麻子、黑芝麻、火麻仁、蓖麻子和苘麻子5种药材共计109份样本为例研究建立该体系:依照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获得待检样本DNA条形码序列;基于开源代码PHP QR Code的编码方式对实验所得DNA条形码序列进行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图片;使用移动终端扫描识读该二维码信息,并通过网页浏览器提交至中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获知鉴定结果.将二维码技术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为每个药材基原物种提供标准二维DNA条形码,有利于DNA条形码信息在不同平台间转换,为二维DNA条形码技术在实际流通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能有效实现对中药材流通的数字化监管,推动中药材流通监管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辛天怡李西文姚辉韩建萍宋经元陈士林
关键词:DNA条形码二维码ITS2
芍药苷类化合物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检测上述6个化合物从孔板顶端(AP)→底端(BL)、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HPLC法测定上述6个化合物,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芍药苷双向转运的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Papp值皆在10 7cm/s数量级;其他5个化合物的Papp值介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良好的普萘洛尔与难以吸收的阿替洛尔的Papp值之间。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浓度为10~200μmol/L,四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浓度为10~150μmol/L,五乙酰芍药苷浓度为10~100μmol/L时,其转运效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6个受试化合物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芍药苷属于难吸收的化合物,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四乙酰芍药苷、五乙酰芍药苷和五乙酰芍药内酯苷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苯甲酰芍药苷具有促进阿替洛尔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吸收转运的作用。
杨秀伟郭洁徐嵬
关键词:芍药苷CACO-2细胞单层表观渗透系数
鸦胆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鸦胆子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探究鉴定鸦胆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鸦胆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片段。对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MEGA6.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树。结果:鸦胆子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30 bp,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18,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493。NJ树结果表明鸦胆子序列和柔毛鸦胆子序列聚为一支,与其他混伪品可明显区分。鸦胆子与柔毛鸦胆子在35位点处有一变异位点,利用此位点能将鸦胆子与柔毛鸦胆子区别开来。结论:ITS2可作为鸦胆子药材及其混伪品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马双姣杨培周红孙伟姚辉李永华
关键词:鸦胆子ITS2DNA条形码混伪品
左金方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体内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左金方为元代医家朱震亨创立的经典中药复方,由黄连、吴茱萸以6∶1比例组成,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左金方的化学成分、抗消化道肿瘤作用以及吸收、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左金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钱平杨秀伟
关键词:黄连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物代谢动力学
基于ITS2序列的荆芥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的ITS2条形码序列,探索鉴定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以保证荆芥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裂叶荆芥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片段和双向测序,所有序列用软件MEGA 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间的种间序列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其种间、种内K2P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树。结果裂叶荆芥ITS2序列长度为232 bp,G+C含量为66.8%,序列高度保守,种内无变异位点。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种间变异位点较多,种间K2P最小距离为0.0175,大于其种内距离,NJ树显示可以将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完全分开。结论 ITS2序列可鉴别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为荆芥的种质资源鉴定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周建国邬兰马双姣石林春金钺姚辉
关键词:荆芥DNA条形码混伪品
通脉方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在人源肠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转运被引量:8
2017年
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该文研究通脉方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苷元、芒柄花素、5-羟基芒柄花苷、芒柄花苷、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染料木苷、葛根素、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澳白檀苷、葛花宁、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泰国野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6″-O-β-D-木糖基葛根素、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大豆苷元-7-O-α-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肠的吸收转运。采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通脉方中上述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或从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由AP侧到BL侧的P_(app)分别为(2.55±0.03)×10^(-5),(3.06±0.01)×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_(app)分别为(2.62±0)×10^(-5),(2.65±0.11)×10^(-5)cm·s^(-1)。与本试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_(app)(2.66±0.32)×10^(-5)cm·s^(-1)和呈难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_(app)(2.34±0.10)×10-7cm·s^(-1)比较,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其他化合物与阿替洛尔在同一数量级。大豆苷元�
王付荣杨秀伟
关键词:CACO-2细胞单层模型异黄酮芒柄花素表观渗透系数
Biotransformation of malabaricone C by rat hepatic microsomes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被引量:1
2014年
Malabaricone C (1),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Myristicafragrans Houtt., belongs to a kind of diarylnonanoid compounds that are only found in Myristicaceae till now. In this study, biotransformation of 1 was investigated using rat hepatic microsom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main biotransformation product was elucidated as malabaricone B (2) according to the spectroscopic data. Further evaluation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showed that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malabaricone C and its metabolite malabaricone B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vinorelbine, with the values of IC50 of (42.62±3.10) and (19.80±1.70) μg/mL on NCI-N87, and (22.94±1.33) and (19.60±2.21) μg/mL on MGC803,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alabaricone B had significantly stronger cytotoxicity than the parent compound (P〈0.01 on NCI-N87 and P〈0.05 on MGC803), which may indicate a bioactivation of malabaricone C by hepatic microsom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labaricone C has a simple 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 by hepatic microsomes an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both the parent compound and its biotransformation product as anti-gastric cancer agents or lead compounds.
吴妮徐嵬张友波杨秀伟
关键词:BIOTRANSFORMATION
薯蓣和叉蕊薯蓣叶绿体基因组及特异性DNA条形码鉴定序列筛选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前期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DNA条形码序列对薯蓣属物种的鉴定效率低.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和叉蕊薯蓣(D.collettii)叶绿体基因组,完成了其物理图谱绘制,基因组结构特征解析,特异性DNA条形码序列的筛选.薯蓣和叉蕊薯蓣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分别为152963和153870 bp,均包含两个反向重复区(IRs)、一个大单拷贝区(LSC)和一个小单拷贝区(SSC)4部分.薯蓣和叉蕊薯蓣均含有125个基因,其中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 RNA和8个r RNA.薯蓣和叉蕊薯蓣的GC含量分别为37.04%和37.17%,经多序列比对发现薯蓣属叶绿体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变异高于保守的蛋白编码区域,LSC区、SSC区变异大于IR区,筛选出了10个潜在的适合作为鉴定薯蓣属植物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序列,其中包括5个蛋白编码基因和5个基因间隔区.系统进化树显示,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也可作为薯蓣属物种鉴定的超级条形码.本研究为薯蓣属系统进化以及物种鉴定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马双姣周建国李滢陈新连吴明丽孙伟李永华宋经元姚辉
关键词:薯蓣叶绿体基因组DNA条形码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茯苓菌核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3-表去氢土莫酸(2)、3-O-乙酰基-16α-羟基栓菌酸(3)、猪苓酸C(4)、去氢茯苓酸(5)、茯苓酸(6)、6α-羟基猪苓酸C(7)、去氢土莫酸(8)、土莫酸(9)、29-羟基猪苓酸C(10)、茯苓羊毛脂酮A(11)、3β,16α-二羟基羊毛脂-7,9(11),24-三烯-21-酸(12)、25-羟基茯苓酸(13)、茯苓羊毛脂酮B(14)。结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茯苓中具有丰富的特征性羊毛脂烷型三萜,为茯苓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郑艳杨秀伟
关键词:茯苓多孔菌科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