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02220502D)

作品数:12 被引量:125H指数:8
相关作者:陈翠珍房海张晓君巩元芳葛慕湘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牙鲆
  • 7篇病原
  • 5篇感染症
  • 4篇爱德华氏菌
  • 3篇迟钝爱德华氏...
  • 2篇性状
  • 2篇血清型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抗体
  • 2篇荧光抗体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石鲽
  • 2篇系统发育
  • 2篇抗体
  • 2篇抗体技术
  • 2篇大菱鲆
  • 1篇单胞菌
  • 1篇性状研究
  • 1篇牙鲆鱼
  • 1篇药敏

机构

  • 1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张晓君
  • 12篇房海
  • 12篇陈翠珍
  • 5篇巩元芳
  • 5篇葛慕湘
  • 3篇王秀云
  • 2篇战文斌
  • 2篇靳晓敏
  • 2篇何振平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感染症及其病原特性被引量:4
2006年
对一养殖场所发生的大菱鲆(S cophtha lm usm ax im us L.)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等方面的检验,结果表明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通过对15尾病(死)大菱鲆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以及人工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等,表明所检出的细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 istonella M acD one ll and Co lw e ll 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angu illarum(B ergem an 1909)M acD one ll and Co lw e ll 1986],系该病例的病原菌。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葛慕湘何振平巩元芳
关键词:大菱鲆细菌性败血症鳗利斯顿氏菌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的研究被引量:45
2005年
对 7起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 ,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 ,系统归纳了该感染症的主要特点。同时 ,对所分离后做纯培养的 130株迟钝爱德华氏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性状、血清型的测定 ,表明除在生化试验的吲哚项目中表明有株间差异 (阴性的 2 0株、阳性的 110株 )外 ,130株对其他所测内容的结果一致 ,130株均为同种血清型。从每起病例分离并鉴定的各 1个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 ,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对供试 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唑啉等 1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 5种药物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等 13种药物表现了株间差异。经以荧光抗体技术对纯培养物、人工感染病死鱼肝脏中细菌的检验 ,初步表明了荧光抗体技术在对迟钝爱德华氏菌检验中作为辅助检验手段的可行性。
张晓君战文斌陈翠珍房海
关键词:牙鲆病理变化荧光抗体技术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血清型及荧光抗体检验被引量:8
2005年
以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代表菌株(HC010907-1)为免疫原,制备免疫血清,对分离于牙鲆鱼的130株迟钝爱德华氏菌进行了血清型检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30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均为同种血清型;同时以此免疫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进行了荧光抗体技术检验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可行性试验,表明亦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巩元芳葛慕湘
关键词: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血清型荧光抗体技术
牙鲆格氏乳球菌感染症及其病原被引量:10
2006年
对一次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L.Temminck et Schlegel)发生的病害进行了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以5尾病(死)牙鲆做病变组织中的细菌检查及细菌分离,对分离做纯培养的10株菌(T030817-1至T030817-10)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T030817-1)进行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均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Schleifer et al 1986)的格氏乳球菌(L.garvieae)。择代表菌株(T030817-1)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所分离鉴定的格氏乳球菌在被检牙鲆病例中具有相应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对青霉素G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18种药物耐药。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
关键词:牙鲆感染症
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的主要性状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从以败血症感染为特征的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中,检出了原发感染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同时还在个别病死鱼中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另一种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表明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Brisouand Pr啨vot1954)的琼氏不动杆菌(A.juniiBouvetandGrimont1986),但该菌表现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28℃培养呈典型形态特征、在37℃培养时出现异常形态;择一个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予以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菌株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juniimorphovarⅠ)。同时又择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其基因序列长度为1427bp(在GenBank登录号为AY787213),与检索出的不动杆菌属细菌序列同源性均在97%~99%。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王秀云何振平巩元芳靳晓敏
关键词:石鲽主要性状系统发育
宽体金线蛭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原检验被引量:18
2006年
对河北某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W h itm an)养殖场所养殖的宽体金线蛭发生的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所检病例为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所引起的感染。分离后做纯培养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均为同种血清型菌株;代表菌株对健康宽体金线蛭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耐药。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巩元芳
关键词:宽体金线蛭病害嗜水气单胞菌
牙鲆鱼肠道弧菌感染症及病原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对一起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学方面的检验,结果表明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经过对10尾病(死)牙鲆做病变肝组织及腹水中细菌的染色检查,取其中6尾的肝、肾、腹水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及理化特性测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做纯培养的12株菌(HQ010223-1至HQ010223-12)为同种细菌———弧菌属Vibrio的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经以代表菌株(HQ010223-1)对健康牙鲆做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在所检牙鲆病例的相应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6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王秀云葛慕湘
关键词:OLIVACEUS系统发育学
石鲽病原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的鉴定被引量:8
2005年
从由杀鲑气单胞菌(Aerom onas salm onicida)所引起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bicolorat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死)鱼肝、脾、肾及肠内容物中,同时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 mol%的测定,表明为琼氏不动杆菌的一个新形态型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 juniimorphovarⅠ);同时,对该菌进行了血清型、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及致病作用等方面的试验,初步表明此6株菌具有同种的表面(K)及同种的菌体(O)抗原,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在不同菌株间的敏感及耐药无明显差异,对供试石鲽及牙鲆均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
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病例报告被引量:9
2007年
对不同养殖场所发生的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提示为败血感染症。经细菌学检验确定系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所引起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通过对分离后纯培养的1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测定,确认均为典型的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E.tarda wild type)菌株;血清型检定表明均为同一血清型。人工感染试验更确证了其相应的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头孢唑啉等28种抗菌药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耐受。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靳晓敏
关键词: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迟钝爱德华氏菌
牙鲆病原秦皇岛弧菌主要生物学性状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从秦皇岛某海水养殖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例中,分离到了相应的病原细菌。经对12株纯培养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方面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表明为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的一个新种,并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同时对该菌的血清型进行了检定,表明12株菌具有同种的K抗原和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另外,经以37种抗菌类药物做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的头孢唑啉等3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5种耐药,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差异。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
关键词:牙鲆生物学性状血清型药敏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