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VEC-2012kf07)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小林辛福梅赵垦田尼珍刘济铭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冷杉
  • 3篇急尖长苞冷杉
  • 2篇色季拉山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1篇叶片
  • 1篇云南红豆杉
  • 1篇日进程
  • 1篇砂生槐
  • 1篇生物量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扦插
  • 1篇扦插生根
  • 1篇群丛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发芽
  • 1篇温度
  • 1篇无性繁殖

机构

  • 6篇西藏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藏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杨小林
  • 5篇辛福梅
  • 3篇赵垦田
  • 2篇尼珍
  • 1篇马和平
  • 1篇丁云春
  • 1篇普布次仁
  • 1篇卓嘎
  • 1篇刘济铭

传媒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群落结构健康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选择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海拔梯度上以群丛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进行冷杉群落结构健康评价。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健康排序。结果表明,对冷杉林群落结构健康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年龄结构、灌木层盖度、乔木株数、更新数量、草本种类、郁闭度、草本层盖度、灌木种类、乔木种类和亚层数共10个因子。健康排序次序为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群丛、急尖长苞冷杉+忍冬群丛、急尖长苞冷杉+杜鹃群丛、急尖长苞冷杉+苔藓群丛。
丁云春杨小林辛福梅马和平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群丛评价指标
温度对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共设<5℃、5~10℃、10~15℃、15~20℃、20~25℃5个区段温度,研究不同温度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3800~4400 m)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的平均千粒重为7.78 g,与其它冷杉属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千粒重较小,但有较低海拔(4000 m以下)种子千粒重较大而较高海拔(4000 m以上)种子千粒重较小的趋势;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为15~20℃,低于5℃无法发芽;不同海拔急尖长苞冷杉的种子发芽能力不同,以海拔39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0%,从海拔3900 m开始,其种子发芽能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普布次仁赵垦田杨小林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海拔温度发芽能力
西藏2种红豆杉扦插生根过程及解剖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幼嫩枝条扦插繁殖和石蜡切片法,对西藏分布的喜马拉雅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插穗的根部进行解剖,观察不定根的起源和发生发育过程,探讨两树种生根发生的规律,为两树种异地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喜马拉雅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无性繁殖过程中,其生根的外部形态相似,均为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根;(2)喜马拉雅红豆杉较云南红豆杉生根率高、生根快、根系发达,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3)根部解剖结构显示,云南红豆杉周皮中存在一圈环状的厚壁细胞,生根时间较长可能与此有一定关系。
卓嘎杨小林辛福梅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无性繁殖
平茬高度对砂生槐萌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民的传统薪柴。为了合理经营砂生槐薪炭林,2012年11月,选择西藏拉萨北山封育10年的砂生槐灌丛设置试验地,研究3种平茬高度(0 cm、10 cm、20 cm)对砂生槐萌蘖、萌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数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20 cm平茬>10 cm平茬>0 cm平茬;单个萌枝的生长(长度、基径)0 cm平茬>10 cm平茬>20 cm平茬。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10 cm平茬>0 cm平茬和20 cm平茬。经营砂生槐薪炭林,为了获得较多的薪柴,建议采用距地面10 cm平茬。
尼珍赵垦田杨小林索郎拉措辛福梅
关键词:砂生槐生物量
川滇高山栎的光合作用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光合测定仪Li-6400,对西藏川滇高山栎生长季节(5~10月份)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季节光合速率呈增长趋势,8月份最大,是生长最旺盛的月份;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仅在6月的中午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根据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出,川滇高山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444.19μmol/(m^2·s)和37.78μmol/(m^2·s);CO2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川滇高山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CO2浓度达到1 800μmol/mol时,净光合速率有下降的趋势,产生光抑制现象。
索郎拉措杨小林尼珍辛福梅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响应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叶片及细根性状随海拔的变异特征被引量:15
2017年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主要功能器官,在气候变化趋势下,研究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对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分布区,按海拔梯度(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m)选择7个典型样地,在样地内对其叶片基本特征、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细根特征(0—60cm)等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随海拔梯度升高,急尖长苞冷杉叶片叶面积减小、叶片厚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比叶重显著增大。3900m处急尖长苞冷杉的叶片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叶片长度、宽度和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他海拔,海拔4200m叶片厚度达到最大值,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在4200m处出现第二峰值。(2)随海拔梯度增加,细根各性状与海拔表现出非线性关系,其中细根生物量和细根体积在3900m和4200m处出现两次峰值,3900m处细根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200m处细根体积达到最大值,4400m处细根生物量和细根体积均显著少于其他海拔。细根根长密度在海拔3900、4200、4300m较高,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海拔,4400m海拔细根根长密度最小。细根表面积在3900m海拔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海拔,4200和4300m次之,3800、4000和4400m海拔下细根表面积相对较小。4400m处细根比根长达到最大值。各海拔上细根均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随土层厚度增加,各海拔细根生物量和根系体积在0—60cm土层范围内均逐渐减小;细根根长密度、表面积在20—40cm和40—60cm显著提高;同一海拔细根比根长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各海拔40—60cm土层细根比根长显著高于20—40和0—20cm土层。(3)综合叶片及细根特征,海拔3900m为急尖长苞冷杉的最适宜生长区域;随海拔升高,环境因子逐渐恶劣,环境胁迫加剧,急尖长苞冷杉最终形成在4400m处为
辛福梅刘济铭杨小林赵垦田
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海拔梯度叶片细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