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180817)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姬明飞丁东粮韩瑾张晓玮吴寿方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2篇适应性
  • 2篇双曲
  • 2篇双曲线
  • 2篇蒿属
  • 2篇蒿属植物
  • 2篇光强
  • 1篇性状
  • 1篇油松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潜在蒸发量
  • 1篇种实性状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藓类
  • 1篇藓类植物
  • 1篇无边
  • 1篇环境异质性
  • 1篇光合特征

机构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姬明飞
  • 3篇丁东粮
  • 1篇张晓玮
  • 1篇邓建明
  • 1篇吴寿方
  • 1篇韩瑾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4种蒿属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其拟合模型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直角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拟合模型,对毛莲蒿(Artemisia vestita)、牡蒿(A.japonica)、蒙古蒿(A.mon-golica)和灰苞蒿(A.roxburghiana)4种蒿属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拟合的α、Rd以及Lsp数值均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结果,而α在两种拟合方式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更是直接反映出两种拟合方式在预测植物光利用策略,特别是对低光的利用策略上存在差异;2)毛莲蒿和牡蒿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表现出较大的净光合能力,同时牡蒿具有最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其余3个种;蒙古蒿和灰苞蒿具有较小的最大净光合能力和较低的光补偿和光饱和点。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植物。
姬明飞丁东粮吴寿方梁少华邓建明
关键词:蒿属植物
两种藓类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差异被引量:6
2017年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光合生理特征对于不同光强的响应,探讨藓类植物光适应能力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更加合理地保护、利用苔藓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边提灯藓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以及光补偿点(LCP)都显著低于大羽藓(P<0.05),但是大羽藓最大光合速率(Amax)显著高于无边提灯藓,说明无边提灯藓对于弱光生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进一步从光合参数-光响应过程中分析发现,两种藓类植物的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大羽藓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导度(Gs)高于无边提灯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羽藓独特的光适应策略。综上所述,气孔导度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最终导致两种藓类植物对于不同光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原因。
姬明飞韩鸿基
关键词:光合特征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油松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了揭示油松天然种群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表型变异的程度和规律,在油松整个天然分布范围内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居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球果、种子、种翅等12个种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CV〉12%)。其中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表现出了较高的变异(CV〉20%),而球果干重(CDW)和种子长(CL)是所有表型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CV分别为31%和21%),但种翅性状与其他性状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在居群内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化在3.18%~89.86%之间,而群体间的Vst为38.97%;与其他针叶树种相比,油松拥有较高的表型分化系数,且居群内的变异程度远高于居群间的变异,尤其是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这说明油松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适应能力或恶劣环境耐受能力。(3)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的各形态特征与潜在蒸发量均为负相关,且大部分形态指标间及它们与潜在蒸发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潜在蒸发量是油松形态特征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影响因子,预示油松最适宜生长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并表明因各形态特征间相互紧密关联,所以它们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共变。
姬明飞张晓玮韩瑾丁东粮
关键词:环境异质性表型性状表型多样性油松潜在蒸发量
不同蒿属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对中国四种蒿属植物(毛莲蒿、蒙古蒿、牡蒿和灰苞蒿)的光合响应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蒿具有高光饱点(411.0μmol·m-2·s-1)和最大光合速率(18.627μmol·m-2·s-1),以及较低的光补偿点(17.867μmol·m-2·s-1),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最强;灰苞蒿的暗呼吸速率(0.353μmol·m-2·s-1)和表观量子效率(0.038)最低,说明该种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差,且在弱光条件下只能维持较低的生长速率;灰苞蒿水分利用效率随光强的变化趋势与其他三种蒿属植物一致,但总体上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可能与其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有关。光合响应曲线各个拟合指标在种间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异,其中光补偿点(L cp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 dayμmol·m-2·s-1)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植物功能性状与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密切相关,并且这种适应性是稳定可遗传的。
姬明飞丁东粮杨鑫
关键词:蒿属植物光响应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