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196)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炜张卓莉张倩茹刘军郭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综合征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狼疮
  • 3篇浆细胞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3篇干燥综合征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炎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酶
  • 2篇去乙酰化
  • 2篇去乙酰化酶
  • 2篇主动脉
  • 2篇组蛋白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7篇周炜
  • 3篇张卓莉
  • 2篇郭娟
  • 2篇刘军
  • 2篇张倩茹
  • 1篇杨研
  • 1篇张晓慧
  • 1篇赵娟
  • 1篇杨研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动脉炎主动脉壁炎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2020年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主动脉壁中有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表达,了解适应性免疫细胞是否参与TA的发病。方法对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诊断为T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其大动脉壁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CD20+B细胞,CD138+浆细胞以及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8例TA患者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34.5±15.78)岁,病程平均为(46.13±37.47)个月。8例TA患者中,6例动脉壁中可见大量CD4+辅助T细胞和/或CD20+B细胞灶性浸润,3例见CD138+浆细胞灶性浸润,此3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均增高。结论TA大动脉壁内有辅助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提示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反应参与了TA发病。
万瑾张倩茹郭娟杨研周炜
关键词:大动脉炎辅助T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组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反应与临床转归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29例SLE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物。依据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好组(血小板计数≥80×10^9/L,19例)和治疗反应差组(血小板计数<80×10^9/L,1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反应以及随访结果。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疾病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抗双链DNA抗体滴度、抗nRNP抗体阳性、抗rRNP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比例以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反应差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反应好组[(27±13)×10^9/L比(148±58)×10^9/L](P<0.01)。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皮肤及黏膜出血为主。2组之间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反应差组3例(30.0%)患者死亡,均出现严重感染;失访3例,余4例随访(10±9)个月,末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为(145±124)×10^9/L,其中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治疗反应好组失访5例(26.3%),余1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19)个月,末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为(193±53)×10^9/L。结论SLE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严重出血并不多见,大部分患者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长期预后良好;治疗反应差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
张倩茹周炜
关键词: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免疫抑制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在干燥综合征唇腺B细胞和浆细胞中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DAC8)在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是否与SS患者B细胞的异常激活有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DAC8在SS患者(10例)唇腺组织与非SS患者(4例)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再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证实哪类淋巴细胞表达HDAC8;HDAC8阳性细胞比例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SS患者相比,SS患者唇腺组织的淋巴细胞与导管上皮细胞均显著表达HDAC8;SS患者唇腺中,淋巴细胞聚集灶内HDAC8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间质散在淋巴细胞[0.76±0.05和0.40±0.03,t=18.5,P<0.01]。SS患者唇腺中CD20^+B细胞与CD138^+浆细胞均表达HDAC8,CD4^+T细胞几乎不表达;SS患者淋巴细胞聚集灶中HDAC8阳性细胞比例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SS唇腺组织中B细胞和浆细胞均表达HDAC8,提示HDAC8可能参与SS中B细胞、浆细胞的异常激活。
刘军郭娟万殊岑张卓莉周炜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B细胞自身免疫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结缔组织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受组蛋白乙酰化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共同调控。细胞异常状态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增强,打破原有的基因表达平衡状态,导致一些影响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表达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组蛋白可逆性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免疫反应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结构功能出发,综述其在结缔组织病中可能的作用。
郭娟周炜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
核因子-κB激活剂1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调节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SS患者唇腺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因子-KB激活剂1(Act1)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收集10例SS患者及5例非SS患者的唇腺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Act1在唇腺组织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对Act1阳性细胞进行定位。收集28例SS患者及22名健康对照者的PBMCs,应用RT—PCR方法测定PBMCs中Act1-mRNA的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Act1的表达情况。采用Wilcoxon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患者唇腺组织中可见大量Act1阳性细胞,明显高于非SS患者,而非SS患者唇腺组织中仅偶有Aetl阳性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双染发现Actl阳性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B细胞鲜见Actl表达。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20+B细胞中Act|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组患者PBMCs中Actl-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84±0.35和0.79±0.21,U=274.5,P〉0.05);伴IgG升高的SS患者Act1—mRNA表达水平高于IgG正常SS患者(分别为0.88±0.39和0.75±0.27,U=73.0,P〉0.05),存在内脏器官受累的SS患者Act1表达水平高于无内脏受累的SS患者(分别为0.92±0.38和0.77±0.33,U=75.0,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患者唇腺组织T细胞中高表达Act1,但B细胞表达Act1受抑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中Actl表达略高于健康对照者,推测Act!可能分别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调节IL-17介导的T细胞免疫以及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SS的发病。Actl很可能参与SS发病,可能与SS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有关。
张晓慧周炜郭娟赵娟张卓莉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7
Ro52表达水平下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异常激活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Ro52表达水平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相关。方法分离14例SLE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有丝分裂原美洲商陆(pokeweed mitogen,PWM),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B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S期与G2/M期细胞为增殖细胞;定量PCR检测Ro52表达。结果 SLE患者B细胞激活后增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后,SLE患者与健康对照增殖细胞分别为3.6%±0.7%、7.9%±2.5%、5.1%±1.3%与2.4%±0.6%、3.7%±1.3%、2.7%±0.5%,P均<0.05),而Ro5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PWM、抗CD40、抗IgM+抗CD40、抗IgG+抗CD40刺激后,SLE患者与健康对照Ro52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9、0.92±0.16、0.84±0.19、1.03±0.21与1.41±0.20、3.05±0.64、2.19±0.35、3.10±0.72,P均<0.05)。Ro52表达水平与处于S和G2/M期的增殖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WM、抗CD40、抗IgM+抗CD40以及抗IgG+抗CD40激活B细胞后Ro52表达水平与增殖细胞百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25、-0.49和-0.40,P均<0.05。抗CD40激活的SLE患者B细胞比健康对照出现更加显著的Ro52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Ro52表达水平在B细胞增殖时下调,可能参与SLE患者B细胞的异常激活。
万姝岑周炜
关键词:B淋巴细胞细胞增殖
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浆细胞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浆细胞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52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行唇腺活检患者(SS患者28例,非SS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抗核抗体谱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取其留存石蜡包埋唇腺组织再次切片进行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CD138+浆细胞数量。比较SS患者与非SS患者浆细胞数量差别,分析SS患者浆细胞数量与I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S患者与非SS患者唇腺的间质中均有散在浆细胞,并有数个浆细胞聚集的现象,而SS患者唇腺间质浆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非SS患者[(1 263±1 051)个/mm^2比(562±36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S患者唇腺中浆细胞在淋巴细胞浸润灶内的分布有很大差异,由零星少量浆细胞,到较多浆细胞并有浆细胞聚集现象,再到大量浆细胞聚集成灶。SS唇腺浆细胞聚集灶常出现在大的淋巴细胞聚集灶内及其周边。SS患者唇腺间质内和淋巴细胞灶内的CD138^+浆细胞总数与血清IgG和IgA水平均无相关性(r=0.22、P=0.26,r=-0.14、P=0.50)。结论 SS患者唇腺组织中浆细胞明显增多,可以出现浆细胞聚集灶。而SS浆细胞聚集灶的形成与唇腺大的淋巴细胞浸润灶相关。
刘军郭娟周炜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淋巴细胞浆细胞CD138唇腺
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因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因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均发现病情活动,其中1例行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和1例行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及时给予1mg/(kg·d)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病情平稳;1例行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没有进行药物治疗,1年后出现生物瓣衰败。复习文献发现术前和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术后进行积极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长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而2例未使用激素的患者发生了瓣膜脱落,但文献中未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结论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手术后常出现病情活动,应密切监测;对有炎症指标升高的患者,可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时控制病情。
张倩茹张卓莉杨研周炜
关键词: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免疫抑制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