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65)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于学军黄岚宋明宝朱光旭康华利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4篇血管
  • 4篇内皮细胞
  • 2篇增殖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肌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皮
  • 1篇动脉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管张力
  • 1篇增生
  • 1篇增殖能力
  • 1篇损伤血管
  • 1篇培养大鼠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于学军
  • 4篇康华利
  • 4篇朱光旭
  • 4篇宋明宝
  • 4篇黄岚
  • 3篇张坡
  • 2篇赵刚
  • 2篇于世勇
  • 1篇董红梅
  • 1篇何作云
  • 1篇邓梦阳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分泌一氧化氮及血管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拟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内皮祖细胞(EPCs),以观察其对 EPCs 增殖、迁移、分泌一氧化氮(NO)及生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大鼠骨髓 EPCs,荧光 DiI 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I)结合荧光双染法鉴定大鼠 EPCs。细胞分为 HGF 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HGF 组用脂质体介导法导入 pIRES2-EGFP-HGF 质粒,阴性对照组导入 pIRES2-EGFP 质粒,空白对照组不导入质粒,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合成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 HGF mRNA 的表达来鉴定转染的 EPCs。用四唑盐(MTF)法、改良的 Bodyen 小室及硝酸盐还原法观察细胞增殖、移行及分泌 NO 能力;体外成管试验用于分析细胞生血管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4天后发现可成梭形贴壁细胞,7天后细胞成集落状,原代细胞培养21大左右接近融合并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细胞 DiI-LDL 摄取试验阳性,FITC-UEA-I 染色阳性。转染18h 后 HGF 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呈阳性,转染率为40%,而空白组则呈阴性。RT-PCR 结果显示,HGF 转染组细胞内 mRNA 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 HGF mRNA 表达无显著性差异。HGF 转染组细胞增殖、移行能力及分泌 NO 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 ECMatrix 培养基上培养12h,HGF 转染组体外成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GF 基因修饰能够显著提高 EPCs 增殖、移行、分泌 NO 及生血管能力,改善 EPCs 的生物学功能。
宋明宝黄岚于学军朱光旭张坡康华利邓梦阳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
随机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寻找一种培养及鉴定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随机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并用差速消化法加以纯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特性,用抗vwF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及内皮细胞体外成管试验鉴定。结果培养3d即有细胞生长,1周可融合成层。抗vwF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及内皮细胞体外成管试验阳性。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适于推广应用。
宋明宝黄岚于学军朱光旭张坡于世勇赵刚康华利
关键词:细胞培养内皮细胞
双层共培养模型中缝隙连接在内皮细胞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双层共培养体系中缝隙连接在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增殖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植块法分别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并将2种细胞分别接种至Transwell insert膜的两侧以建立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双层共培养模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2种细胞在Tran-swell insert膜两侧生长情况。用3H-TdR掺入法观察双层共培养模型中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并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18α-GA)对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共培养第1天,EC/SMC组与SMC/SMC组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率无统计学差异[(10900±1320)cpm/wellvs(10430±1200)cpm/well,P>0.05]。第2天,EC/SMC组中平滑肌细胞3H-TdR的掺入率有低于SMC/SMC组[(17200±1734)cpm/wellvs(20900±1659)cpm/well]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共培养第3天时,EC/SMC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率显著低于SMC/SMC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5800±1984)cpm/wellvs(33070±3569)cpm/well,P<0.05]。在用18α-GA预处理24h后,EC/SMC共培养3d后平滑肌细胞3H-TdR的掺入率明显高于同期未处理EC/SMC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0500±2650)cpm/wellvs(25800±1984)cpm/well,P<0.05]。结论双层共培养模型中内皮细胞通过缝隙连接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
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赵刚于世勇董红梅康华利黄岚
关键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
内皮缝隙连接在介导细胞间交联和损伤血管内皮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内皮缝隙连接在介导细胞间通讯及在损伤血管内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37、40及47的表达,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检测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机械划痕建立内皮损伤模型,每24h摄像一次以定量分析内皮损伤修复速度,并观察缝隙连接特异性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对内皮损伤后修复的影响。结果缝隙连接蛋白37、40及47在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荧光物质能够通过缝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进行传递,孤立细胞荧光恢复率显著低于相邻细胞(5.70%±0.63%比82.26%±1.68%,P<0.01);而18α-甘草次酸能够抑制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18α-甘草次酸干预组荧光恢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58%±1.73%比82.26%±1.68%,P<0.05)。内皮划痕宽度在对照组与18α-甘草次酸干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96.57±25.32μm比370.12±19.40μm,P>0.05),内皮损伤24h后,18α-甘草次酸干预组划痕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37.38±20.40μm比126.29±21.40μm,P<0.05)。18α-甘草次酸干预组内皮损伤完全愈合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4.2±0.2天比2.6±0.3天,P<0.05)。结论内皮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而18α-甘草次酸能抑制这种细胞间通讯并减慢内皮损伤修复速度及延长其愈合时间,提示内皮细胞缝隙连接在内皮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宋明宝黄岚于学军朱光旭张坡康华利
关键词:内科学内皮细胞
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制成血管环分别测量在18α-甘草次酸(18α-GA)作用前后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反应性变化;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给予生胃酮3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 m L/d),14天后处死动物,用HE和DAPI-伊文思蓝染色观察新生内膜厚度,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检测靶血管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单纯给予18α-GA处理血管环并未出现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后血管环发生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而经18α-GA预处理后,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或舒张反应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0.60±0.03比0.21±0.04;乙酰胆碱:0.15±0.01比0.62±0.03; P〈0.05)。损伤2周生胃酮干预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减轻。生胃酮干预组新生内膜细胞核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9±28比236±15,n=5,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形成的新生内膜中Cx43表达丰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生胃酮干预组Cx4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比0.93±0.06,n=3,P〈0.01)。结论缝隙连接在生理条件下参与维持及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能够促进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在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王捷琼谭霞于学军陈剑飞宋明宝
关键词:血管张力内膜增生
缝隙连接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于学军何作云
关键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