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0-2-133)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敏甘秀妮胡亚丽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氧疗(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优化实验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研究局部氧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方法的最佳工作参数。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方法,以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为判定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的疗效指标,对其工作参数干预频次、1h内TOT干预时间、VAC负压强度和TOT氧流量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考察。选取23只清洁级雄性白色豚鼠,在左侧大转子处构建Ⅲ期压疮创面。先选取20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按均匀实验方案,随机分为10组(n=2),对各实验组创面连续施加不同干预频次的TOT和VAC联合干预方案,连续干预7天后计算各组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并对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的最优工作参数。随后选取3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在最优工作参数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验证最优工作参数配比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影响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的关键因素是干预频次、1h内TOT干预时间和氧流量。VAC负压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作为VAC的必需工作参数予以保留,固定为-125 mmHg。结论TOT和VAC联合干预疗法最优工作参数为负压强度-125mmHg、干预频次12次/天、1h内TOT干预时间50min和氧流量10L/min。在此条件下,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可达14.34%/天,明显优于直观分析得出的最大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10.07%/天)。
- 郑敏甘秀妮
- 关键词:压疮局部氧疗封闭负压引流均匀设计
- 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疗效,并优化其工作参数。方法:实验分疗效对比实验和参数优化实验两部分。疗效对比实验:选取20只清洁级雄性白色豚鼠,在左侧大转子处构建Ⅲ期压疮创面。20个创面随机分为五组:A组(持续-125mmHg负压治疗320min后给予5L/min的局部氧疗160min)、B组(-125mmHg负压治疗40min,5L/min的局部氧疗20min,交替8次)、C组(-125mmHg负压治疗40min后暂停20min,重复8次)、D组(5L/min的局部氧疗20min后暂停40min,重复8次)、E组(对照组)。在创面形成第0、1、3、7、11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参数优化实验:构建23只Ⅲ期压疮豚鼠模型,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局部氧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干预方法的负压强度、氧流量、一小时内局部氧疗的工作时间和干预频次对日平均创面面积收缩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时相点,局部氧疗和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组创面面积收缩率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01),且交替运行方式优于序贯运行方式。最优工作参数为干预频次12次/日、一小时内局部氧疗干预时间50min、封闭负压引流负压强度-125mmHg和局部氧疗氧流量10L/min。结论:局部氧疗和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方法能显著促进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均匀设计和回归模型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高精度预测,优化了工作参数。
- 郑敏甘秀妮胡亚丽
- 关键词:局部氧疗封闭负压引流创面愈合
- Ⅲ期压疮豚鼠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压疮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研究。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鼠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左侧大转子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于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郑敏甘秀妮胡亚丽
- 关键词:压疮创面形态学动物模型
- 局部氧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于豚鼠(n=20)左侧股骨大转子处制备Ⅲ期压疮创面,根据创面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序贯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持续32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持续160 min)、交替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交替8次)、单纯负压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后暂停20 min,重复8次)、单纯氧疗组(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后暂停40 min,重复8次)和空白对照组(常规处理创面,不予负压治疗或局部氧疗)。分别于创面形成第0、1、3、7、11天,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切取创缘全层皮肤组织样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联合干预贯序或交替组的创面面积收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交替联合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序贯联合干预组。结论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迅速地减轻创面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并使创面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增高致使创面血管化程度提高有关。
- 郑敏甘秀妮
- 关键词:局部氧疗封闭负压引流创面愈合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