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3)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3H指数:8
- 相关作者:闫大海王磊李丽肖海平何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水泥窑协同处置防腐木材废物的潜力研究
- 木材废物作为危险废物中重要的一类,其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较高,传统焚烧和回收利用技术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防腐木材废物的来源及危害和处置现状对此类危险废物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燃料特性进行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潜力与研究进展的分...
- 苑辉胡芝娟李惠赵春芳李勇赵利卿林莉
- 关键词:水泥窑防腐木材替代燃料资源利用
-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研究进展
- 0引言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是指把经过预处理的飞灰作为原料投加到水泥生产过程中,替代了部分水泥原料的同时,有效去除了飞灰中富集的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实现了飞灰的资源化处置。由于飞灰中含有大量的Cl和重金属元素,为了避...
- 厉惠良苑辉
- 文献传递
- AOD炉中氧化钼直接合金化冶炼不锈钢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研究了钼元素的氧化反应以及三氧化钼的还原反应,并分析了氧化钼的加入对AOD冶炼不锈钢过程以及不锈钢液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严重影响钼收得率的氧化钼挥发问题,最后分别探讨了去碳保钼以及去碳保铬的热力学条件。通过上述的计算和分析,认为氧化钼接入AOD炉中直接还原冶炼不锈钢是可行的,但在加入时,需配入一定量的还原剂和固定剂,这样才能降低氧化钼的加入对钢液质量以及钢液温度的影响,同时提高钼元素的利用率并冶炼出优质不锈钢种。
- 马登郭培民庞建明赵沛
- 关键词:氧化钼直接合金化AOD炉热力学
- 煤直接液化残渣掺烧的燃烧特性及其苯系物的排放特征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分析煤直接液化残渣(液化渣)燃烧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液化渣、煤和掺烧物料的燃烧特性,并且通过管式炉模拟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掺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煤和液化渣的燃烧特性及二者在燃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液化渣主要失重过程的温度区间为560-820℃,明显高于煤的主要失重过程温度区间(230-625℃).从燃烧过程苯系物的排放规律上看,液化渣在700℃燃烧时苯系物排放量达到最大值,明显高于煤的燃烧温度(500℃).2种物料由于燃烧特性的差异,在掺烧过程中相互影响,使得掺烧过程苯系物的排放规律发生变化.掺烧物料在500℃下燃烧的苯系物排放量为23.5 mg/kg,远小于燃烧理论值;而当温度高于700℃,苯系物排放量为172.6 mg/kg,远大于燃烧理论值.总体上看,液化渣无论是单独燃烧还是掺烧,低温条件下其燃烧过程中苯系物排放量远大于高温(≥850℃)条件下,因此液化渣的燃烧处置或燃料化利用应选择高温炉型.
- 董子平闫大海何洁罗琳黄泽春
- 关键词:掺烧热重分析苯系物
- 钼精矿真空分解过程中的物相及形貌变化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试验研究了铝精矿在真空分解过程中的物相和形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钼精矿料球在分解过程中由外及内逐层分解,分解过程中料球出现了Mo,Mo2S3,MoS23层,且获得的钼产品呈疏松多孔海绵状。MoS2的分解遵循逐步分解的原则,即MoS2先分解为Mo2S3,然后M02S3再分解为M0。升高温度,有利于钼精矿的分解。在压力为10~20Pa时,钼精矿在1423K已经开始分解;在1523K时料球外层有明显M02S3生成;在1573K时已有金属No生成;至1773K下分解2h,分解反应已完毕,得到了海绵态的金属钼和硫磺产品。所得到的金属钼产品铝含量达到93.69%,杂质元素含量很低,主要杂质为SiO2和CaO。进一步控制分解过程条件,所得到的金属钼产品中的钼含量可达到97%以上。分解过程中硫磺可采用冷凝或者液化的方式回收,回收率达到98.20%,得到的硫磺质量较高,硫含量达到98.60%,接近工业硫磺标准。
- 王磊郭培民庞建明赵沛
- 关键词:钼精矿硫磺
- CaO-FeO-SiO_2-Cr_2O_3-MoO_3不锈钢渣系活度计算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建立了计算CaO-FeO-SiO2-Cr2O3-MoO3五元不锈钢渣系组元活度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应的热力学数据,分析了氧化钼的活度变化以及氧化钼的还原反应,由分析可知,氧化钼容易被钢液中的元素还原,并且钼元素在熔渣-钢液之间的分配比均在1×10-3以下,说明完全可以用氧化钼取代钼铁生产含钼不锈钢种,但在此过程中铬元素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氧化,因此在冶炼过程中需将一氧化碳分压(PCO/P0)控制在0.03以下,以减少铬的氧化。
- 马登郭培民庞建明赵沛
- 关键词:氧化钼不锈钢
- 固态还原钛铁矿生产钛渣新技术被引量:2
- 2013年
- 钛铁矿的还原热力学表明,钛铁矿的还原难度大于普通铁矿。动力学研究表明,通过粉体细化,可以加速钛铁矿的还原速度;通过晶粒长大技术将还原后的细微铁晶粒长大到一定粒度,通过简单磁选,即可得到铁产品和钛渣。开发的钛铁矿固态还原与晶粒长大新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无需高温熔分等特点,从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及低成本生产钛渣和铁产品。
- 庞建明郭培民赵沛
- 关键词:钛铁矿资源高效利用粒铁
- 钛铁矿磁化焙烧分离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探讨钛铁矿以Fe3O4和TiO2分离路线的可能性,对钛铁矿低温下的氧化与还原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通过直接磁化焙烧的方法,氧气能够将FeTiO3氧化成Fe3O4,但实际操作会难于控制反应条件,易过氧化成Fe2O3和Fe2TiO5;使用CO2和H2O气体将FeTiO3氧化生成Fe2O3和Fe2TiO5的反应更容易发生,而非生成Fe3O4,因此这两种气体也无法直接将钛铁矿磁化;若通过间接磁化焙烧的方法,先用氧气或空气将FeTiO3氧化,而后无需较高浓度的CO以及较低的温度即可以将Fe2O3和Fe2TiO5还原成Fe3O4。根据上述结果,提出钛铁矿分离钛与铁的新路线:将钛铁矿通过氧化和磁化,再通过磁选的方式得到铁精矿粉和钛渣。
- 刘云龙郭培民庞建明赵沛
- 关键词:钛铁矿磁化焙烧热力学分析钛渣四氧化三铁
- CO_2去除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中Cu、Cr的工艺条件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液中的Cu和Cr为研究对象,采用通入CO_2沉淀处理的方法,通过改变CO_2的浓度、流速、通入时间、反应温度以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水洗液中的Cu和Cr的沉淀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_2能够很好地沉淀水洗液中的Ca^(^(2+)),以及降低p H值; CO_2的浓度越高,Cu和Cr的沉淀效果越好; CO_2沉淀处理Cu和Cr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O_2浓度10%、通入时间80 s、流速2 m L·min-1和反应温度40℃,在此工艺条件下,水洗液中Cu和Cr的沉淀率分别达到95%和50%左右.
- 茹宇闫大海李丽白晶晶肖海平翟刚
- 关键词:垃圾焚烧飞灰CO2
- 有机危险废物在惰性气氛中热降解动力学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为研究有机危险废物在惰性或还原性高温工业窑炉(如炼铁高炉、炼焦炉、煤气化炉、煤液化炉等)中的协同处置效果,分别选择热稳定性在第1~2等级中的典型有机物——苯和氯乙烯,在氮气气氛高温管式炉进行热降解试验.将定量的气态苯或氯乙烯分别与氮气混合后通入高温管式炉中,采用GC-MS检测煅烧后尾气中苯和氯乙烯的浓度,以分析其热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苯在500~1 100℃时热降解率(a)随温度(T)升高而快速增加,增幅达70%;在1 100℃以上时,苯热降解率缓慢增加,最终达到完全降解.氯乙烯在300~900℃时热降解率快速增加,增幅在55%左右,900℃以上热降解率增加缓慢直至完全降解.苯和氯乙烯的热降解率均随煅烧时间(t)增加而升高.苯和氯乙烯的热降解动力学模型分别为a=1-exp[-743.3exp(-12 930/T)t]和a=1-exp[-3.90exp(-4 307.8/T)t].通过苯的热降解动力学模型,可预测热稳定性高于氯乙烯的有机物的热降解率;而通过氯乙烯的热降解动力学模型,可预测比其热稳定性低的有机物的热降解率.
- 孙晓婉肖海平闫大海李丽何洁彭政王琪
- 关键词:危险废物有机物热降解苯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