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0]039)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张瑞敏瞿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协调
  • 1篇社会协调机制
  • 1篇毛泽东
  • 1篇毛泽东时代
  • 1篇阶层
  • 1篇阶层理论
  • 1篇阶级
  • 1篇阶级阶层
  • 1篇阶级阶层理论
  • 1篇共产党
  • 1篇构建社会
  • 1篇国共

机构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篇瞿晓琳
  • 1篇张瑞敏

传媒

  • 2篇理论月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略论毛泽东时代的阶级阶层理论与实践
2010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化,并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了成功实践。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体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虽然已经成为执政党,但革命年代的斗争思维并未随之及时转换,起于革命需要的阶级斗争理论还在惯性地发挥作用,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实践行动。而不为人知的是阶级斗争表象下掩盖的却是对大同社会的深情向往。
张瑞敏
关键词:毛泽东
从政权兴衰的视角看构建社会协调机制的重要性
2011年
构建社会协调机制的直接目的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能否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协调机制,①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协调机制,是执政党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许多政权的得失都印证了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社会协调机制,这是关乎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本文将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苏联共产党为例,探讨构建社会协调机制与政权兴衰的正向关联,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其执政地位提供有益的思考。
瞿晓琳
关键词:社会协调机制中国共产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