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391)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郭华荣韩倩王晶原媛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对虾
  • 2篇转录
  • 2篇无脊椎动物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基因转移
  • 2篇基因转移技术
  • 2篇脊椎动物
  • 2篇海洋无脊椎动...
  • 2篇癌症
  • 1篇永生
  • 1篇珊瑚
  • 1篇生物合成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病毒
  • 1篇逆转录病毒载...
  • 1篇胚胎
  • 1篇胚胎细胞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郭华荣
  • 2篇韩倩
  • 2篇王晶
  • 1篇原媛
  • 1篇濮龙军
  • 1篇李娜
  • 1篇梁翠翠
  • 1篇董振
  • 1篇李鹏涛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前沿
  • 2篇科技资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s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
2014年
miRNAs是一类短的(20-23nt)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癌症发生。miRNAs的成熟需要一系列大型蛋白复合体参与的协同加工,目前对miRNAs生物合成过程调控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miRNAs的生物合成过程及活性的因素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癌症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异常的miRNAs表达谱,miRNAs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为癌症的基因治疗技术以及新型疗法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濮龙军王晶李鹏涛董振郭华荣
关键词:MIRNAS生物合成癌症
对虾转录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转录组学是研究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或某种生理状态下的所有转录本(即转录组)的科学。由于缺乏对虾的全基因组信息,早期的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没有在对虾转录组学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随着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转录组学技术的出现,以及无参考基因组de novo组装技术(Trinity)的应用,使得对虾的转录组学研究才得以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近两年,对虾的转录组学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对虾转录组学研究在对虾的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环境胁迫、营养代谢和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对虾转录组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左建伟李炎李娜郭华荣
关键词:对虾转录组学基因芯片测序
细胞穿膜肽的研究概况
2018年
生物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使得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类具有较强跨膜转运能力的小分子肽,可携带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开辟了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新途径。细胞穿膜肽作为一种新型递送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细胞穿膜肽的分类、穿膜机制及其作为转运载体在癌症治疗以及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陈月如毋梦茜胡倩郭华荣
关键词:癌症治疗海洋生物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2017年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是利用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1个或多个包装载体以及包装细胞,模拟病毒的侵染和转移行为,实现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的基因转移技术。目前,已建立的比较成熟的病毒基因转移系统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腺相关病毒和慢病毒系统。这些病毒基因转移系统已在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细胞上得到广泛应用,前三种病毒基因转移系统在海洋脊椎动物鱼类中也已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仅能见到逆转录病毒和杆状病毒基因转移系统的应用报道。本文综述了逆转录病毒和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学美申晓彤李炎郭华荣
关键词:海洋无脊椎动物逆转录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
海洋无脊椎动物胚胎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2016年
胚胎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建立细胞系的最佳组织来源。但是由于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污染以及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不分裂等原因,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原代细胞培养和有限传代培养的水平上,尚无永生性细胞系的成功报道。本文综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5个门类包括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胚胎细胞培养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洋无脊椎动物胚胎细胞培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晓娟郭华荣
关键词:海洋无脊椎动物胚胎细胞细胞培养
珊瑚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2016年
珊瑚的组织和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为研究珊瑚的互惠共生、细胞毒理、环境胁迫和生物矿化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和手段。本文综述了珊瑚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珊瑚细胞团和组织球的制备及其应用,并对珊瑚的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陆琼选倪世俊郭华荣
关键词:细胞培养
对虾细胞永生性转化研究进展
2013年
对虾细胞系是研究对虾病毒和发展病毒疫苗的有利工具和技术。但由于体外培养对虾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极低,难以脱分化,致使对虾的永生性细胞系一直未能成功建立。本文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综述了对虾细胞的永生性转化研究概况,并展望了建立对虾永生性细胞系的研究前景。
韩倩王晶郭华荣
Comparison of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Toxic Effects of Three Sizes of Zinc Oxide(ZnO)Particles Using Flounder Gill(FG)Cells and Zebrafish Embryos被引量:1
2017年
Nano-sized zinc oxide(n ZnO) particles are one kind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NPs).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ytotoxic and embryotoxic effects of three increasing sized ZnO particles(φ30 nm, 80-150 nm and 2 μm) in the flounder gill(FG) cells and zebrafish embryos, and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size, agglomeration and released Zn^(2+) to the toxic effects. All the tested ZnO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toxic to both FG cells and zebrafish embryos. They 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LDH releas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apoptosis in FG cells in a concentration-, siz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the release of LDH from the exposed FG cells into the medium occurred before the observable morphological changes happened. The ultrasonication treatment and addition of serum favored the dispersion of ZnO particles and alleviated the agglomeration, th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rresponding cytotoxicity. The released Zn^(2+) ions from ZnO particles into the extracellular medium only partially contributed to the cytotoxicity. All the three sizes of ZnO particles tested induced developmental malformations, decrease of hatching rates and lethality in zebrafish embryos, but size-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toxic effects were not so obvious as in FG cells possibly due to the easy aggregation of ZnO particles in freshwater. In conclusion, both FG cells and zebrafish embryos are sensitive bioassay systems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ZnO particl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lease of ZnO particle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as far as the safety of aquatic organisms is concerned.
HAN LiZHAI YananLIU YangHAO LinhuaGUO Huarong
关键词:EMBRYOTOXICITYZEBRAFISHCELLS
DNA核靶向序列的研究进展
2016年
DNA核靶向序列(DNA nuclear targeting sequence,DTS)是指能够促进外源质粒DNA通过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靶向入核的DNA片段。筛选和发现有活性的DTS,并将其插入质粒载体中,对于在不分裂细胞中采用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所开展的基因治疗的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该文综述了DNA核靶向序列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梁翠翠郭华荣
关键词:基因转移技术
大菱鲆3种病原性红体病的流行性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分析大菱鲆红体病暴发的病原及红体病和养殖环境温度的相关性,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的不同季节,在胶东半岛沿海多个养殖场收集大菱鲆红体病病鱼,采用光镜观察、弧菌选择性培养、电镜观察(负染和切片)、鱼类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检测以及PCR特异性扩增方法,观察其病理症状,分析、鉴定其致病病原。研究发现,所检各批次大菱鲆红体病鱼都不是寄生虫感染;环境温度较高时,一般为细菌性红体病(弧菌感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检测到病毒性红体病,并发现有弧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鳃丝是否灰暗贫血是区分细菌性红体病和病毒性红体病的最直接有效的鉴别病症。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监控大菱鲆红体病的暴发,快速鉴别致病病原,实现对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原媛韩倩郭华荣
关键词:大菱鲆红体病病原检测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