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江西医学院烧伤研究所

江西医学院烧伤研究所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徐智徐昌政张旭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喷射通气
  • 10篇通气
  • 9篇高频喷射
  • 9篇高频喷射通气
  • 8篇烧伤
  • 5篇吸入性
  • 5篇吸入性损伤
  • 3篇高频双向喷射...
  • 3篇CO2
  • 3篇创面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血症
  • 2篇氧合
  • 2篇氧化碳
  • 2篇蒸汽
  • 2篇伤创
  • 2篇烧伤创面
  • 2篇衰竭
  • 2篇脓毒

机构

  • 22篇江西医学院
  • 4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医学科...

作者

  • 17篇曹勇
  • 12篇李国辉
  • 9篇郭光华
  • 3篇廖志品
  • 3篇苏子毅
  • 3篇徐智
  • 2篇曾元临
  • 2篇孙喜庆
  • 2篇毛远桂
  • 2篇马自成
  • 2篇詹建华
  • 2篇徐昌政
  • 1篇胡银英
  • 1篇蔡恒
  • 1篇赵子余
  • 1篇刘秋如
  • 1篇戴育成
  • 1篇吴绮明
  • 1篇汪泱
  • 1篇辛国华

传媒

  • 9篇江西医学院学...
  • 4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黄油在53652例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研究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用五黄油治疗烧伤病人 5 3 6 5 2例。结果 :五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浅Ⅱ度创面 7~ 12d ,深Ⅱ度创面 2 0~ 2 1d ,Ⅲ度创面使焦痂软化、促进溶解 ,2 0~ 2 4d脱痂。结论 :五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 ,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苏子毅毛远桂曾元临詹建华李国辉刘德伍王文
关键词:五黄油烧伤创面愈合
蒸汽吸入性损伤后呼吸力学的变化被引量:1
1994年
采用以蒸汽3s吸入致伤犬为实验对象,采用曲线拟合法估计了吸入性损伤后吸气相/呼气相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总阻力(Rrs)及肺顺应性(CL)、肺阻力(RL)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吸气相,蒸汽吸入后呼吸系统总阻力、肺阻力逐渐升高,伤后4h,呼吸系统总阻力由对照值0.24±0.10kPa·s(-1)/L增至0.52±0.13kPa·s(-1)/L(P<0.05),肺阻力由0.14±0.10kPa·s(-1)/L增至0.39±0.12kPa·s(-1)/L(P<0.05),两者分别升高116%和179%;而呼吸系统总顺应性、肺顺应性则无显著差异。在呼气相,蒸汽吸入后呼吸系统总顺应性,肺顺应性逐渐降低,伤后4h,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由对照值0.17±0.01L/kPa降至0.09±0.04L/kPa(P<0.0001),肺顺应性由0.21±0.05L/kPa降至0.13±0.02L/kPa(P<0.0001),两者分别降低47%和38%;蒸汽吸入后呼吸系统总阻力、肺阻力逐渐升高,伤后4h,呼吸系统总阻力由对照值0.59±0.22kPa·s(-1)/L升至1.20±0.43kPa·s(-1)L/(P<0.05),肺阻力?
李国辉郭光华曹勇苏子毅吴燮卿
关键词:烧伤蒸汽吸入性损伤
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的改进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其排除CO2能力明显优于半规管式反喷装置及高频单向喷射通气,PaO2基本稳定,不产生气道内负压,无明显循环干扰。
廖志品马自成曹勇
关键词:高频双向喷射通气气管导管
肺阻抗呼吸图对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蒸气吸入性损伤犬的监护作用
1991年
以蒸气吸入性损伤犬为模型,观察了致伤犬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中,不同时间的肺阻抗呼吸图、动脉血气及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阻抗变量(△Z)与PaO_2变化一致,二者均显著下降,而PaCO_2则升高,气道压力变化与△Z和动脉血气无关。表明肺阻抗呼吸图能较准确地反映致伤犬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一项有效的呼吸监测指标,并可评价HFJV的效果。
曾卫东徐智曹勇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
吸入性损伤犬呼吸功能改变
研究蒸汽吸入性损伤犬呼吸功能等的改变。以犬蒸汽吸入性模型,用呼吸流率压力测试仪测试了9条犬伤后1h、2h、3h、4h呼吸功能指标改变。结果显示,伤后1h VEmax由16.0±7. 07L/min降至10.0±5.01L...
熊龙李国辉曹勇郭光华吴燮卿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
文献传递
失血性休克失代偿后行声门外HFJV的实验研究
1992年
用犬12条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条。实验组对进入失代偿期后的失血性休克犬进行声门外 HFJV 治疗。结果:实验组失代偿间期延长(P<0.05),是对照组的2.1倍;不可逆期120min 死亡率降低,MAP 有明显上升过程;在不可逆期30min 内,MAP 下降速度减慢(P<0.05);动脉血 NE、DA 及5-HT 浓度下降(P<0.01)。提示失血性休克失代偿后进行声门外HFJV 有一定疗效。
黄学顺史玉梅刘秋如黎日真吴吉茂曹勇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失血性休克疾病模型声门
一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的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改进以前的高频双向喷射通气中之反喷管较硬 ,容易损伤呼吸道 ,不利于推广应用的缺点。方法 在一类似普通气管导管的前后管壁上 ,具有 2个与导管内腔平行的管道 ,内径为 2mm ,后管的近心端约 2cm处用硅胶堵死 ,在其内壁切一小口 ,使后壁管与主导管相通 ,用于反向喷射通气。在相同条件下 ,比较高频单向喷射通气 (HFSJV)、高频双向喷射通气 (HFTJV)和HFTJV半规管组三组各通气 30min后的动脉血气值及呼气末CO2 分压 (PetCO2 )。结果 HFSJV组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HFTJV组和HFTJV半规管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HCO-3 、PetCO2显著高于HFTJV组和HFTJV半规管组 ;HFTJV组PaCO2 、HCO-3 、PetCO2 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HFTJV半规管组。结论 这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 ,排除CO2 能力明显优于半规管式反喷装置及高频单向喷射通气 ,PaO2 基本稳定 ,不产生气道内负压 。
廖志品马自成代金真曹勇
关键词:高频通气病例麻醉处理
五黄油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研究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用五黄油治疗烧伤病人53652 例。结果 五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7 ~12d ,深Ⅱ度创面20 ~21d ,Ⅲ度创面使焦痂软化、促进溶解,20 ~24d 脱痂。结论 五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苏子毅毛远桂曾元临詹建华李国辉刘德伍王文
关键词:五黄油烧伤药物疗法药效学
蒸汽吸入性损伤后组织氧合的变化
1994年
采用蒸汽3s吸入造成实验犬肺损伤,主要探讨了伤后心输出量(CO)、氧运输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aO2和PvO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SvO2)、肺泡氧分压(PAO2)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等变化。结果表明,蒸汽吸入4h内,CO、DO2、PaO2、PvO2、SaO2、SvO2、PAO2和pH均显著下降(P<0.01),P(A-a)O2、ERO2和PaCO2均显著升高(P<0.01和0.05),VO2无显著变化。提示蒸吸入性损伤后2~4h即可出现组织缺氧,其直接原因是组织灌流和供氧不足。本研究还发现,蒸汽吸入性损伤后,尽管DO2显著下降,但VO2基本恒定,说明氧耗不依赖于氧供,这可能是通过提高氧摄取率而发生代偿的结果。作者认为,吸入性损伤后及时监测组织灌流和氧合情况,对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郭光华李国辉曹勇苏子毅吴燮卿
关键词:烧伤蒸汽吸入性损伤组织氧合
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及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致 6 4只SD大鼠 30 %TBSA三度烫伤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 (ENGH)组及肠内营养 (EN)组 ,另取 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组 ,两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ENGH组于伤后 12h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 1U/kg ,以后每 2 4h注射 1次 ;EN组于相同时间注射等体积的等渗盐水。分别于伤前、伤后第 1、4、7、10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蛋白质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内毒素、IL 6、TNF α浓度。 结果 :烧伤后两组CD3+ 、CD8+ 、CD4 + /CD8+均显著降低 ,ENGH组在伤后第 7、10天CD3+ 、CD4 + 、CD8+ 、CD4 + /CD8+ 值与EN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烧伤后两组血清IgG、IgM、IgA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但ENGH组轻度降低 ,在伤后第 10天与EN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较EN组升高。ENGH组和EN组血清内毒素、IL 6、TNF 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ENGH组血清内毒素、IL 6、TNF α的水平在伤后较EN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改善烧伤后免疫功能的低下 。
蔡晨郭光华李国辉
关键词:炎症反应肠内营养烧伤烫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