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作品数:1,026 被引量:1,698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绍东乌铁红王公为王庆宪薄音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5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3篇历史地理
  • 190篇经济管理
  • 110篇文化科学
  • 57篇社会学
  • 55篇政治法律
  • 44篇哲学宗教
  • 38篇文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5篇军事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艺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0篇旅游
  • 63篇清代
  • 48篇文化
  • 40篇民族
  • 30篇游牧
  • 30篇史学
  • 26篇匈奴
  • 22篇战争
  • 22篇政治
  • 22篇社会
  • 20篇游牧民族
  • 20篇教育
  • 19篇主义
  • 19篇城市
  • 18篇秦汉
  • 18篇旅游地
  • 16篇农耕
  • 14篇元代
  • 12篇昭君
  • 10篇鲜卑

机构

  • 958篇内蒙古大学
  • 15篇内蒙古师范大...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南京大学
  • 9篇赤峰学院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南开大学
  • 6篇内蒙古财经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天津财经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海南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首都博物馆
  • 3篇内蒙古财经大...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85篇王绍东
  • 41篇王公为
  • 38篇乌铁红
  • 28篇金鑫
  • 26篇李德锋
  • 24篇孟姝芳
  • 20篇陶继波
  • 18篇石坚军
  • 18篇牛敬忠
  • 15篇王汉祥
  • 13篇甄修钰
  • 13篇牛淑贞
  • 13篇王庆宪
  • 13篇李玉伟
  • 12篇郝晓兰
  • 11篇杨存栋
  • 11篇陈德洋
  • 10篇吴松岩
  • 9篇张胜男
  • 9篇刘野

传媒

  • 139篇内蒙古大学学...
  • 49篇内蒙古社会科...
  • 3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5篇赤峰学院学报...
  • 17篇边疆经济与文...
  • 16篇广播电视大学...
  • 1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3篇中外企业家
  • 13篇北方经济
  • 12篇前沿
  • 11篇阴山学刊
  • 1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0篇史学史研究
  • 10篇咸阳师范学院...
  • 10篇秦汉研究
  • 9篇西安财经学院...
  • 8篇黑龙江史志
  • 8篇草原文物
  • 8篇西部经济管理...
  • 7篇内蒙古民族大...

年份

  • 1篇2024
  • 31篇2023
  • 65篇2022
  • 46篇2021
  • 33篇2020
  • 51篇2019
  • 45篇2018
  • 47篇2017
  • 45篇2016
  • 99篇2015
  • 75篇2014
  • 65篇2013
  • 45篇2012
  • 79篇2011
  • 36篇2010
  • 28篇2009
  • 1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0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交融、文明互鉴——内蒙古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
2021年
自古以来,内蒙古地区就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在这里,北方各民族你来我往、交错杂居,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农牧交错的地理环境,多样化的生产方式,使内蒙古地区成为不同文明交往的汇集之地。研究内蒙古地区民族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和文明嬗变的进程,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绍东
关键词:民族交融文明交往地理环境
《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的人民性
在探讨霍华德思想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在城市规划、设计、布局、建设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如何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可以从《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获取一定的答案。当然,...
冯超英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
1227~1231年蒙金关河争夺战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成吉思汗在位时期,蒙古军已形成"假途捣汴"、"取道灭金"的"斡腹"灭金战略,但蒙古军在成吉思汗逝世后至拖雷假道灭金前并没有执行"假宋灭金"的遗诏,而对金朝潼关、黄河防线发动的多次正面强攻,却多以失败告终。蒙金战局陷于双方交战以来最严重的僵局,最终迫使窝阔台汗转变对金战略主攻方向或用兵路线,重新实施假道宋境迂回攻金的斡腹战略。
石坚军
关键词:斡腹
秦楚农业与“亡秦必楚”的解读
2010年
以秦、楚各自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秦、楚两国农业文明的差异,指出楚国各阶层对秦国农业文明的抵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亡秦必楚"的观点做了诠释。
孙乾博
关键词:土地所有制中央集权分封
18世纪中国工赈救荒中的领导与管理措施被引量:7
2004年
18世纪有关救荒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档案、实录、官方的规章制度和成例、荒政方面专题性的文论和手册以及地方志等,记载了18世纪的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工赈惠及于民,在工赈用人方面建立起一套独特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办法。由于领导管理措施得当,制度完善,才使纷繁复杂的工赈得以顺利且有效地施行。
牛淑贞
关键词:清代工赈救荒
生存困境与发展必要:绥远基础教育及对内蒙古扫盲运动的影响
2016年
绥远省是民国时塞北四省之一,1914年袁世凯当政时将其从山西分出,并与兴和道组建为绥远特别区,1928年建立绥远省,至1954年并入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近代绥远地区,尤其日本侵略后,处境危机四伏,加之当时本地封建势力和统治阶层的疯狂掠夺,使当地社会民众生存举步维艰,这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事业凋零破碎,基础教育举步艰难、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千里草原上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高达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线。近代绥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艰难及对文盲的出现的影响极为深切。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民的参与,扫盲运动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陶继波崔思朋
关键词:扫盲运动
萨哈连额驸身世释疑——兼议萨哈尔察部族属被引量:2
2017年
天命三年(1618年),随后金大军伐明的萨哈尔察部头目萨哈连,乘乱离主,脱离蒙古扎噜特部,东投赫图阿拉,被努尔哈赤招为额驸。其所尚格格先为大臣费英东之女、后为叶赫贝子之女,均非爱新觉罗皇室。天聪年间,萨哈连额驸迁居盛京,不久病故于此。其后人分为二支:一支迁赴京城,融入满洲;另一支则成为锡伯人,初隶蒙古扎赉特部,至康熙中叶为清廷赎出,最终被编入盛京驻防八旗。萨哈尔察部即清代蒙古文史籍所提及的额里古特部。将萨哈尔察视为达斡尔族的他称、将额里古特解作鄂温克族别名的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金鑫
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第一部系统之作--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介绍
2008年
牛淑贞
关键词: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民族起源
战争环境下的秦民众心态变迁
2022年
长期的战争环境造就了秦人特殊的性格与心态。秦立国前,依靠战争获取生存空间,并赢得中原中央政权的器重,使秦人具有了崇武尚战的性格。商鞅变法,确立斩首计功的军功爵制,造就了秦人的乐战心理。秦兼并六国,新征服地区的民众开始对秦制取观望态度,后因秦严酷与残暴的统治而最终走向反抗之路。秦统一天下后,继续对民众无度地盘剥与压榨,造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也激发了民众的普遍反抗心理,导致了秦朝骤兴暴亡的局面。
王绍东
关键词:民众心理
论元魏豪强与北方政治形势——以尔朱氏军事集团为中心被引量:1
2018年
北魏末年,以尔朱荣为代表的地方豪强趁势崛起于各地。六镇兵民因孝文帝迁都洛阳导致其相关利益受损,继而与乘势崛起的尔朱荣合作,使得尔朱氏军事集团实力大大增强。后因所期许的利益格局迟迟未能成型,使得内附尔朱荣的北镇兵民分裂,各自结成军事集团,形成东西魏对峙局面,对北方政治形势改易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晓东
关键词:北魏民族政策
共9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