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43 被引量:522H指数:10
相关作者:武威唐风德王鲁宁孙婧娄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污染
  • 5篇土壤
  • 3篇甲醛
  • 3篇河流
  • 3篇
  • 2篇循环经济
  • 2篇氧化酶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评价
  • 2篇生态完整性
  • 2篇水质
  • 2篇农业
  • 2篇微量元素
  • 2篇污泥
  • 2篇小麦
  • 2篇辽河流域
  • 2篇南果梨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43篇辽宁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沈阳环境科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新疆大学
  • 1篇吉林建筑工程...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沈阳市环境技...
  • 1篇沈阳市环境卫...

作者

  • 12篇马溪平
  • 10篇李法云
  • 8篇徐成斌
  • 5篇庄晓虹
  • 4篇张利红
  • 3篇张营
  • 3篇马春蕾
  • 3篇惠秀娟
  • 3篇侯伟
  • 3篇胡桂娟
  • 3篇陈忠林
  • 2篇庞香蕊
  • 2篇付保荣
  • 2篇马岩松
  • 2篇张远
  • 2篇李培军
  • 2篇李雪梅
  • 2篇吴龙华
  • 2篇王维宽
  • 2篇李丽丹

传媒

  • 4篇环境保护科学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保鲜与加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2篇2007
  • 3篇200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本文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以及国内外污染土壤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土壤法规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土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想王延松
关键词:土壤污染
文献传递
石油污染条件下河口湿地土壤铁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河口湿地铁的分布、转化对湿地营养元素循环、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探究石油污染条件下河口湿地铁的分布特征,可为河口湿地养分管理与污染防控提供参考。在辽河口湿地油田开采区不同开采年限(0~10、10~20、20~30 a)的油井周围和无油井湿地对照区采集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石油烃(TPH)含量、土壤总有机质(TOC)、Eh、pH、土壤全铁(Fet)、酸溶性Fe^2+、Fe3^+、游离氧化铁(Fed)和无定型铁(Feo)。结果表明:(1)开采10 a以内油井周围土壤表层TPH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开采10 a以上油井在20~30 cm土层TPH积累较多;石油污染对土壤中TOC和pH的增加有促进作用;(2)土壤TPH与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OC与Fe2+呈显著正相关(P<0.05);(3)在无油井湿地中,土壤Fe2+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在受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上层(0~30 cm)Fe2+含量则相对更高,无油井湿地中土壤的氧化性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弱;土壤Fed的分布受到Fet的影响,石油烃的入侵对Fed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TPH含量较多的土壤中Fed的含量也相对较高;不同开采年限的土壤Feo分布无显著差异。
燕国辉朱彬赵文斌迟光宇陈欣
关键词:石油烃FE湿地土壤
硼、锰、锌、钼对芦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硼、锰、锌、钼对芦笋产量、品质的影响,发现4种微量元素的增产作用显著,并对芦笋品质有良好的影响。施肥后促进养分吸收的效果地上部分以锰、锌最佳,地下部分钼、硼的效果显著;4种微量元素对蛋白质影响小,而对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明显。锰和钼对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
梁雷何莉胡宁
关键词:微量元素芦笋
化学融雪剂对小麦和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研究了不同化学融雪剂浓度对小麦和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融雪剂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不同融雪剂品种对同种农作物品种发芽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农作物种子对同种融雪剂的反应差异也较大。在融雪剂胁迫下,小麦种子均表现出比玉米种子较强的发芽能力,且辽春9号比龙麦26号发芽能力更强。1#融雪剂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2#融雪剂处理中,明玉2号较耐寒豫玉发芽能力强。与1#融雪剂相比,2#融雪剂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
严霞李法云刘桐武张营
关键词:小麦玉米种子发芽
Asp-Glu共聚物的最佳分子量确定及复配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考察了聚天冬氨酸(PASP)的改性产物——天冬氨酸-谷氨酸(Asp-Glu)共聚物的分子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共聚物的最佳重均分子量;并考察了两种不同分子量共聚物复配使用的阻垢效果.结果表明,对硫酸钙和碳酸钙阻垢效果较好的分子量范围分别为1 500-2 500和2 500-4 000,其中最佳分子量分别为2 167和2 972;针对特定的水质条件,存在着最佳的配比,当PAG-Ⅰ/PAG-Ⅱ的浓度为0.6/1.4时,阻垢效果最好,达到91.4%,高于同剂量的商品PASP(60.7%)、EDTMPS(71.4%)和ATMP(82.1%).
程志辉黄君礼张玉玲徐成斌马溪平
关键词:聚天冬氨酸共聚物重均分子量阻垢复配
2,4,6-三氯苯酚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及其氧化应激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的方法,研究了鲫鱼腹腔注射2,4,6-三氯苯酚(2,4,6-TCP)不同时间(4、8、12、24、72h)后其肝脏自由基强度的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及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2,4,6-TCP极显著促进了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鲫鱼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受到显著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增加.
纪靓靓李法云罗义马溪平陈忠林
关键词:自由基鲫鱼氧化应激电子顺磁共振
辽河流域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本研究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分别选取污染断面和清洁断面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关联性分析等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辽河流域河流水质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
徐成斌张远邵亮张铮马溪平
关键词:辽河流域河流水质评价生态评价化学需氧量面源污染
文献传递
不同环境因子对海州香薷堆肥品质与物质转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海州香薷为堆肥原料,采用纤维素分解菌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为接种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组合、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的联合堆肥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过程中,各处理含水率明显下降;全C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全N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混合菌剂对堆肥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使其C/N下降到17.9.而在室温、含水率为75%条件下,堆肥的品质最佳,其C/N值为13.7,ηC/N为60.8%,达到有机肥料一级腐熟标准.同时,整个堆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其菌群密度保持在2.79×105 CFU/g干重左右.通过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海州香薷残体.
李宁吴龙华李法云骆永明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EM菌堆肥海州香薷
用绿色化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被引量:4
2007年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建立绿色化理念,在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增大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李丽丹邱玲钟甦
关键词:绿色化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
常温条件下南果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以优质南果梨为试材,着重研究了南果梨采摘后在常温条件下2-26天内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糖酸比变化过程,发现在这段时间内南果梨的上述指标在后熟期内(果实采摘后2-18天内)升高,在腐败期(果实采摘后18-26天内)下降,南果梨糖酸比为27左右,属品质极佳的梨品种。通过测定发现,南果梨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
庄晓虹刘声远马岩松马春蕾胡桂娟陈霞
关键词:南果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氨基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