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
- 作品数:333 被引量:1,258H指数:18
- 相关作者:班春霞郭本玉杨晓丽马长林张燕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老年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有关护理安全问题
- 2020年
- 此次医学实验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选择了在2018年1月初开始一直到十二个月之后的同一月份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共计200人作为此次医学观察对象,根据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的分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分配患者100人,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干预、用药干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配患者100人,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安全问题管理。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手段之后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较于对照组要明显低得多,(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的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要明显高得多,(P<0.05),观察组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要明显高得多,(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中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可以极大地抑制意外风险的发生,并可以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具有医学方面的价值。
- 王诺贝杨莉莉
- 关键词:老年患者精神疾病
- 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上海市3家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对这些患者收集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合并躯体疾病(主要收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器质性疾病、心脏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关资料,同时还测了体质量、身高等相关指标。结果304例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176例(57.9%);前3位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120例(39.5%)、高血压113例(37.2%)及糖尿病78例(25.7%)。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更易合并躯体疾病(P〈0.05);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合并心脏疾病和糖尿病(P〈0.05);≥70岁的患者比〈70岁的患者更易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P〈0.05);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70、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发生率较高,以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常见;年龄、超重及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其影响因素。
- 班春霞张群英李慧娟冯洁仇琦李霞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查阅了本院2014年3月1日—2018年4月30日期间发生噎食的13例患者,运用根因分析、对策拟定和效果评价等品管手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患者的噎食发生率从0.83%下降到0.13%,患者进食时走动或说话从62.5%下降到8.8%,患者进食时间从人均8.16 min延长到10.13 min,护士噎食风险评估正确率从45%提高到87.5%,患者对噎食知识的知晓率从37.5%提高到60%。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精神科患者噎食的发生率,优化了饮食发放流程,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预判水平。
- 屈冬燕张玉琴刘仲礼
-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科患者噎食
- 精神分裂症前额叶的GABA及谷氨酸浓度异常--活体1H-MRS研究
- 陈天意王颖婵张建业许嘉乐杨志磊汪作为李瑶刘登堂
- 二级专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的建设
- 2020年
-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它具有人传染人的能力,感染初期病人有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可增加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概率和病死率[1]。
- 徐金林解艳杨晓丽朱亚丽李相郭乃琴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
-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复发预防康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135名社区康复期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设15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精神压力分析仪分析心理压力水平,应用自编成长问卷(GSI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个人自评问卷(PEI)调查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创伤史分值偏高,兴趣爱好、心理储备、社会支持分值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心率变异指标LF/HF值、消极应对分偏高,HF值和LF值、积极应对分、PEI总分及其主要因子分均偏低(P<0.01或0.05)。LF/HF与兴趣爱好、心理储备、社会支持、积极应对、PEI总分及其部分因子呈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或0.05)。心理储备、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PEI的f7因子(总体自信水平)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社区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心理压力状况不容忽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社会支持状况,提高患者自我应对能力与自信心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 高存友从恩朝郭本玉李莉班春霞孔素丽
-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压力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社工介入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对康复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康复和回归社会提供经验。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居家康复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专业社工的团体介入服务,每月2次。在干预前及干预的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对服务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有53名完成干预和评估,对照组有50名完成评估。经过专业社工1年的介入,干预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和一般病理得分的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274.037,51.623,208.715,129.072;P<0.01),干预组WHO-DASⅡ总分、理解与交流、四处走动、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家务劳动和社会参与得分的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897,31.802,18.392,21.960,80.810,24.182,121.051;P<0.01)。结论:社工介入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
- 胡晓龙陈婷婷赵姣文梁哲张燕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社区康复
- 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原始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分析和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所纳入文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用漏斗图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评价研究组(喹硫平治疗)与对照组(其他对照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240例患者,提示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优于其他药物(P<0.00001)。结论喹硫平能够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王毅程诚李质彬高红艳戴悦宁
- 关键词:喹硫平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META分析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 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52例TRS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单药治疗组(n=20)、氯氮平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组(n=16)、氯氮平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组(n=16)。分别在治疗4周、8周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精神病症状维度评定量表评定3组疗效,并监测糖脂代谢水平,如血脂、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4周及8周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BMI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治疗TRS患者未观察到增效作用,同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 翟兆琳杨志磊陈天意朱殿明许珮玮卓恺明刘登堂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增效剂
- 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时点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调查表对42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 本组患者抗精神药物应用率为98.8%,应用频率排名前5位药物依次为氯氮平(19.1%)、利培酮(17.0%)、阿立哌唑(16.1%)、氯丙嗪(15.8%)、奥氮平(15.6%);抗抑郁剂应用频率排名前2位依次为舍曲林(1.7%)、帕罗西汀(0.5%);镇静催眠药物应用频率排名前3位依次为氯硝西泮(11.4%)、阿普唑仑(8.0%)、右佐匹克隆(3.8%);心境稳定剂应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丙戊酸钠(18.0%)、碳酸锂(2.8%)、苯妥英钠(2.1%).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趋于新型化.
- 班春霞郭本玉陈青
- 关键词:精神病时点调查精神药物抗抑郁剂镇静催眠药物心境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