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澳大利亚大学

作品数:187 被引量:895H指数:15
相关作者:郑铭豪刘继山孙浚博胡晓智赵方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4篇天文地球
  • 14篇建筑科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理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矿业工程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7篇土壤
  • 6篇同位素
  • 6篇文化
  • 6篇基因
  • 6篇疾病
  • 5篇糖皮质
  • 5篇糖皮质激素
  • 5篇皮质
  • 5篇皮质激素
  • 5篇腱细胞
  • 5篇流体
  • 5篇肌腱
  • 5篇激素
  • 4篇地质
  • 4篇小梁
  • 4篇教育
  • 4篇城市

机构

  • 18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河海大学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郑铭豪
  • 9篇刘继山
  • 6篇盛金昌
  • 5篇洪郭驹
  • 4篇李献华
  • 4篇何伟
  • 4篇孙浚博
  • 4篇李正祥
  • 3篇周汉文
  • 3篇胡晓智
  • 3篇速宝玉
  • 3篇陈浩然
  • 3篇蒋明镜
  • 3篇陈雷雷
  • 3篇王长明
  • 3篇宋方茗
  • 3篇陈鹏
  • 3篇王乔
  • 2篇周宗科
  • 2篇李忠献

传媒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3篇神州学人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海洋工程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清华管理评论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9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1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电网中DNP3与IEC 61850通信协议可靠性保障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和其关键组成部分是自动化智能变电站,而对于智能变电站来说,通信协议是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分析现代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背景下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DNP3和IEC 61850通信协议的运行机制与架构,采用研究调查等手段来比较DNP3和IEC 61850两种变电站通信协议对不同故障所做出的反应,并分析其错误应对机制,总结了两种通信协议在SCADA系统下的保护继电器接口设置、减载机制、通信协议中关于跨站保护的可靠性和两种协议的数据传输与延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协议都支持包括差动保护与距离保护在内的跨站保护机制,但与DNP3协议相比,IEC 61850协议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强的可靠性,在未来的高速网络通信中IEC 61850协议更具发展前景。
罗恩明林梓凡
关键词:可靠性监控与数据采集
Rab3D调节破骨细胞胞泌作用
<正>皱褶缘是骨吸收破骨细胞的吸收细胞器,它是溶酶体样小泡插入到细胞的与骨并生质膜中而发生的。这种极化作用的结果,是发生两种对骨吸收非常重要的情况:(1)膜结合液泡的腺甘三磷酸酶(ATPase)插入到膜内;(2)分泌出小...
M.H.ZhengX.FengS.L.Teitelbaum
关键词:破骨细胞
文献传递
用于在水硬水泥中分散掺加料的颗粒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含有水硬水泥的水泥组合物中分散掺加料的特定添加剂以及方法,通过水泥组合物与水的混合提供掺加料的活化,其中颗粒添加剂的颗粒包含含有火山灰质材料的载体和与该颗粒载体相结合的掺加料,其中添加剂颗粒具有介于用...
约翰·特里·古尔利克里斯托弗·约翰·布斯克保罗·杰勒德·麦考密克内森·杰里米·查普曼格雷戈里·鲍尔弗·约翰逊
文献传递
适用于微机电系统的自适应红外探测器的可调谐滤光器设计与开发(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微机电系统与高品质红外探测技术联合运用为国防、商业、通信、生物医学检测及环境监测等许多应用领域面临的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了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可调谐法布里-玻罗滤光片是适用于微机电系统的红外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滤光片的结构设计和关键结构件的材料对于滤光片的性能和整个装置的完善性有重要影响.阐述了利用有限元建模进行法布里-玻罗滤光片机械设计和分析的方法.报告了滤光片的结构材料——用低温等离子增强化学沉积法制造的氮化硅的结构表征和机械性能测定方法和结果.最后展示了一些所制作的滤光片阵列.
HUANG HWINCHESTER K WDELL J MFARAONE L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红外探测器
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相关病症相关的生物标记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或糖尿病相关病症的生物标记,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这些生物标记包括在表1和表2中的生物标记,如过氧化物还原酶2、补体C1q子成分亚基B、巯基氧化酶1和载脂蛋白A-IV。
托马斯·斯托尔斯科特·伯林根斯凯耶·温菲尔德塔米·凯西温迪·戴维斯柯尔斯顿·彼得斯蒂莫西·戴维斯理查德·利普斯科姆
文献传递
豆科植物与固氮:它们在未来农业中的重要性
1986年
氮对于所有的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各种酶、各种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和每一种蛋白质的组份。在豆科植物根瘤处的细菌可以制造大量可用于植物生长的氮,从而在许多情况下不必再施用化肥。豆科植物的这种能力对于人类未来的食物供应具有极大的意义。
C. A. Parker杨立苏大军
关键词: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土壤有机物热带地区
肌腱细胞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肌腱细胞培养基,该肌腱细胞培养基含有胰岛素或其功能性衍生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培养肌腱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如上所述的培养基中培养肌腱细胞或含有肌腱细胞的组织的步骤。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方法培养的肌腱细胞在...
郑铭豪
文献传递
Natural Bone Collagen Scaffold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Enriched Bone Marrow Cells for Induction of Osteogenesis in an Ovine Spinal Fusion Model
Objective Autologous bone graft, the standard of bone grafting in achieving spinal fusion, is associated with ...
Yu QianMinghao ZhengZhen LinJimin ChenYing FanTamara DaveyMartin CakeRobert DayKerong DaiJiake Xu
捕集高湿烟气中CO2的变压吸附技术被引量:14
2018年
变压吸附法在捕集烟气中的CO_2这一领域中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但实际电厂烟气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这对利用常规吸附剂捕集CO_2造成很大挑战。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改进变压吸附工艺以及开发对湿度不敏感、高效的吸附剂成为最主要的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变压吸附工艺,即多层变压吸附及微波辅助真空再生法分离高湿烟气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研发的适于捕集高湿烟气的高效吸附剂,系统阐述了各种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吸附CO_2、H_2O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变压吸附技术捕集高湿烟气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相信随着人们对变压吸附工艺的改进以及对新型高效吸附剂的进一步研发,必将显著降低捕集高湿烟气中CO_2的成本,这将对燃煤电厂等高湿CO_2排放源的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刘丽影宫赫王哲李刚杜涛
关键词:变压吸附技术吸附剂
基于图像数字化技术的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分析被引量:30
2006年
对于岩体的非均质性和微结构分布,多引用统计学随机抽样方法来描述。引入图像数字化技术来真实客观地反映岩体的主干裂隙、次裂隙及裂隙化区域和较完整岩块的分布,并将其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用来分析二维裂隙岩体的非稳定渗流过程。首先,需要获得高清晰度的岩体数字图像及岩体中不同结构对应的不同特征值I,这样通过I值可建立起岩体中不同结构渗透系数的真实分布。其次,将该物理参数分布输入到开发的基于FEMLAB的岩体多物理耦合过程分析程序中,就可真实地反映裂隙岩体的非稳定渗流过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比统计抽样方法有明显的优点,其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物理现象。
盛金昌刘继山赵坚
关键词:渗流力学裂隙岩体非稳定渗流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