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作品数:134 被引量:259H指数:8
- 相关作者:沈祥军李莹莹张海勃刘春艳张东旭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粮饲兼用玉米“双高”增产机理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2007年
- 2006年针对通辽地区玉米主产区的生态条件,选择3个适宜的玉米品种:郑单968、郑单958、通科8,采取增密增肥等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子粒产量1500kg/hm^2以上,以上3个品种的秸秆产量分别为23916、22102.5和19024.5kg,hm^2;子粒产量分别为13350、12594和9867kg,hm^2;并分析了各品种各生育时期的生物学特性、产量与气象条件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 杨亚文武迎红
- 关键词:玉米子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栽培技术
- 通辽地区温室葡萄茉莉香绿色生产技术
- 2025年
- 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和矮化修剪技术,在通辽地区设施温室进行反季节葡萄栽培,品种为茉莉香。通过合理的水肥温光管理,最终盛果期亩产可达2 000 kg左右,5月初上市,采摘价格60元/kg,零售价50元/kg,批发一般40元/kg,生产成本约2万元/667 m2,纯利润可达6万元/667 m2,种植收益较高。
- 郭欢欢王铎黄永丽卢奕多李怡霖包美丽
- 关键词:温室葡萄
- 微地形及冬灌时间对沙地苜蓿越冬特性的影响
- 2018年
- 本文研究了2个微地形(洼地、岗地)和2个冬灌时间(11月20日、11月10日)对沙地土壤含水量、温度以及对紫花苜蓿根颈直径、根颈芽数、根颈活力、根颈电导率和越冬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洼地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岗地,洼地的越冬率高于岗地;较晚(11月20日)进行冬灌能够降低土壤的平均高温和平均低温,从而降低昼夜温差,降低温度的变化幅度.同一样地不同地形,灌水先后对苜蓿根颈活力和相对电导率影响差异不显著;较早(11月10)灌水处理的苜蓿越冬率相对较晚灌水处理的苜蓿越冬率低.因此,较晚灌水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苜蓿的越冬能力,进而提高苜蓿越冬率.冰冻前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苜蓿越冬的主要因子.
- 吴明浩张玉霞乔双王显国郭园于华荣沈祥军
- 关键词:紫花苜蓿微地形
- 喷施宝水溶肥对科尔沁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2019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辽阳村,以玉米京科968为供试材料,将追施喷施宝水溶肥和常规追施尿素的玉米植株的光合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追施喷施宝水溶肥的玉米植株较追施尿素的有较强的光合特性,追施喷施宝水溶肥能有效提升产量。
- 李莹莹张东旭王宏辉沈祥军包立岚矫丽娜战海云
- 关键词:玉米光合性能
-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情况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调查发现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对其对策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讨论。
- 石晓华段跃杨慧民乌兰云庭杨海鹰张海勃
- 关键词:阴山北麓马铃薯单产水平
- 免耕播种机防阻塞水管铺设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具,即一种免耕播种机防阻塞水管铺设器,包括铺设水管所用的开沟器(1),开沟器(1)安装在机架(6)上,开沟器(1)的后下方设有可铺设水管(4)的滑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器(1)的前面,装有...
- 郎红波包丽娜孙会奇孟凡宇李守君叶建全那日苏赵东华邵德军姚振兴包美丽
- 通辽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被引量:2
- 2015年
- 近年来,通辽市农作物监测预警体系在区域站建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全面总结本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具体做法,分析了在当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性地提出了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测报队伍管理、加强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等应对措施。
- 刘杰李健民谢友荣麻海龙陈亚楠薛青青
-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
- 科尔沁区玉米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从深松深翻、精细整地、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中耕除草、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籽粒直收等方面,介绍了科尔沁区以“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标准”为基础,以“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重点的玉米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
- 姚振兴于静辉邢洋洋沈祥军张海勃刘春艳许娜梁万琪
- 关键词:玉米标准化栽培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与技术——以内蒙古为例被引量:19
- 2023年
-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粮食生产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障我国玉米和大豆产量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概念、含义及原理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的核心技术,以及合理选地、选择种植带型和田间管理的必要技术要点,并基于2021年内蒙古实际试点情况,指出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存在农户对种植技术认知不足、技术应用具有挑战性,节水灌溉、专业机械设备和金融支持政策还未跟上,并提出下一步应加强农技指导和宣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 陈小龙赵元凤张海勃
- 关键词:粮食安全增产增收
-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与主要经验做法被引量:4
- 2023年
- 在保障粮食安全、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减少玉米、大豆争地,提高大豆的供给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政策支持”的结构,梳理、分析作为粮食生产动力的国家层面和以内蒙古为代表的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总结内蒙古连续几年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经验做法。提出在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逐步推广、因地制宜,多方位引导、消除农户顾虑,同时加强全过程监管。
- 陈小龙赵元凤张海勃
- 关键词: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