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办公室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6H指数:7
- 相关作者:蔡刚赵勇进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扬州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连续化疗后人群鞭虫和蛔虫感染率的变化被引量:1
- 1993年
- 对虫卵阳性者进行化疗,每年2次,连续5年定期对人群鞭虫与蛔虫感染者查治,每次治后半月考核疗效,未愈者复治1次。结果,人群鞭虫感染率由 64.71%降至2.68%,降低率达95.86%;蛔虫感染率由 52.08%降至 4.07%,下降 92.15%;每次治后至再次检查时的人群感染率的回升有随人群感染率的降低而减少的趋势,鞭虫平均为 2.68(0.68-5.74)%,蛔虫平均为6.94(1.72-17.27)%。
- 蔡士椿洪立基沈一平杨维平张德盱许聚岭刘伯黄赵勇进邵靖鸥贺小明唐易之董恺蒋极民李启瑞李福昌
- 关键词:鞭虫蛔虫药物疗法
-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 黄轶昕张燕萍孙乐平曹奇朱荫昌戎国荣蔡刚赵勇进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传播阻断地区
- 浸螺杀和溴乙酰胺现场灭螺扩大试验报告
- 1995年
- 为观察浸螺杀和溴乙酰胺灭螺效果及其应用价值,于1992年4—10月在南京、无锡、泰兴、如皋、大丰、仪征等县、市,对当年查出的部分有螺环境进行了现场灭螺试验.材料与方法1药物1.1浸螺杀 由湖北制药厂生产,批号:911228.1.2溴乙酰胺 由江都合成兽药厂生产,批号:920215.2方法2.1实验步骤 按照统一方案。
- 吴锋顾伯良曹奇刘伯荧
- 关键词:溴乙酰胺灭螺效果血吸虫病防治有螺环境
- 集体化疗与小学生目标化疗防治肠线虫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1997年
- 刘伯荧刘影虞祖年沈一平杨维平邵靖鸥章涛董恺马洪庚成兵
- 关键词:肠线虫病小学生蛔虫感染率血吸虫病防治干预措施
- 江苏省血防维持巩固阶段的特点和策略选择被引量:6
- 1998年
- 周晓农蔡刚秦时君黄轶昕曹奇朱荫昌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江苏省钉螺分布现状和消长趋势分析被引量:36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分布现状、消长趋势及钉螺孳生原因 ,从而为制订钉螺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每年春季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钉螺调查 ,调查资料均输入数据库 ,用 SA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995~ 2 0 0 0年江苏省钉螺面积以每年 7.97%的速率上升 ,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 ,年均增长率达 18.33%。相关分析表明 ,阳性钉螺面积随着江滩、内陆水网和山丘地区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现有钉螺主要分布于江湖滩地区 ,内陆水网地区钉螺则以通江河道最严重。有螺原因分析表明 ,当前灭螺问题最为突出。 结论 近年江苏省钉螺分布面积回升严重 。
- 黄轶昕蔡刚洪青标张燕萍赵勇进周晓农朱荫昌
- 关键词:钉螺
- 江苏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疾病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李波王雷平黄轶昕赵勇进朱荫昌
- 关键词:世行贷款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被引量:37
- 2003年
-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m g/ L;WPN L C50 为 0 .0 947mg/ 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室内喷洒 :用 SCN 0 .2 5、0 .5 0、1.0 0、2 .0 0 g/ ( L· m2 )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 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 :用 SCN 2 mg/ L (有效浓度 0 .5 mg/ L ) ,对投放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 WPN 2 mg/ L (有效浓度 1.0 mg/ L )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 2 g/ ( L· m2 ) SCN杀螺率高于 2 g/ ( L· m2 ) WPN的杀螺率。结论 2 mg/ L或 2 g/ ( L· m2 ) SCN浸杀或喷洒 ,其杀螺率高于 2 mg/ L或 2 g/ ( L· m2 ) WPN ;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 。
- 戴建荣梁幼生徐年凤徐明李洪军许永良蔡刚赵勇进朱荫昌
- 关键词: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钉螺
- 江苏省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终期评价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 1992~ 1998年江苏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 ,在不同类型流行区抽取 9个试点县 ,每个试点县各抽取 1个行政村 ,以 7~ 60岁的居民为目标人群 ,并根据不同目标人群接触疫水方式和感染血吸虫的特点 ,分为成年男性、妇女、学生 3个组。在基线调查基础上 ,分别对 3组目标人群连续 7年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干预后 ,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由 5 0 3 %、 48 9%和 5 1 2 %上升为 90 0 %、 88 9%和 96 0 %。娱乐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率分别由 8 68%、 2 8 5 7%下降为 2 15 %、 18 5 0 %。查病和化疗依从率由 61 1%、 73 0 %上升为 92 2 %、97 9%。血吸虫感染率 (COPT)分别由 2 96%、 2 41%、 1 88%下降为 1 3 2 %、 0 63 %、 0 3 3 %。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 ,并对血吸虫病其他防治措施具有促进作用。
- 王雷平李波沈怡平吴伟朱荫昌赵勇进
- 关键词: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终期评价
- 防蚴润肤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实验评价新型涂肤防护剂—防蚴润肤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 ,并了解其对皮肤的急性刺激反应。方法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方法 ,分别在小白鼠腹部和尾部涂布防蚴润肤霜 ,并经泥水浸泡洗刷 4~ 8h后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 ,饲养 4 0d解剖小鼠观察感染情况。以小鼠感染率、平均虫荷数和减虫率为评价指标 ,同时进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防蚴润肤霜涂布小鼠腹部、尾部后减虫率达 10 0 % ;家兔皮肤急性刺激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防蚴润肤霜涂布皮肤后 4~ 8h具有完全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 。
- 黄轶昕高智慧蔡刚吴锋张燕萍姜玉骥奚伟萍洪青标孙乐平
- 关键词: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