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中心医院
- 作品数:55 被引量:163H指数:8
- 相关作者:马旭东周跃沈鹏郑华张晓祥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门诊手术中空气细菌的动态变化及处理
- 2006年
- 李静
- 关键词:手术细菌
- 小脑梗塞手术治疗10例分析
- 目的对小脑梗塞外科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CT及MRI检查结果、梗塞灶大小及患者病情,7例行经额角穿刺单侧脑室外引流+ommya囊植入外引流术,3例行经额角穿刺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 李晓斌王建华马旭东周跃
- 关键词:小脑梗塞外引流脑积水
- 文献传递
- 肢体大血管损伤使用气压止血患者的氧饱和度监测
-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是一种监测氧饱和度的仪器,它是以分光光度测定法对每次动脉血流经手指或其他血管丰富组织时的血红蛋白进行光学容积测定,然后通过微型计算机处理后显示动脉血氧饱和度。气压止血带主要应用于四肢大血管损伤加压包扎不能...
- 娄晓钰金培英蒋月花
- 文献传递
- 剖宫产术中组织粘合剂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组织粘和剂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剖宫产切口用粘合剂粘和,均不用缝线缝和皮肤,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97例产妇切口(97%)Ⅰ期愈合,切口对合平整,瘢痕增生不明显;2例腹壁纵切口(2%)因切缘对合不整齐愈合痕迹明显;1例(1%)产妇因极度肥胖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继发感染。结论:组织粘合剂可促进剖宫产切口愈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徐彬
- 关键词:剖宫产组织粘合剂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观察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患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在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提前宣教,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结果在护理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使60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为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等,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等可以导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减量甚至停药,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予以肯定,满意度提高。
- 张艳沈轶群
- 关键词: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
- 不同麻醉方法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胎心监测提示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S)、硬膜外麻醉(E)、腰硬联合麻醉(SE)组,每组20例。S组:L3-4间隙用5#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后以0.2mL.s-1的速度将0.5%布比卡因10mg+10%葡萄糖1mL重比重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后,改左侧体位,调节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T7-8后手术。E组:L1-2间隙硬膜外穿刺,确定硬膜外腔后注入1.5%利多卡因4mL,头向置管3cm,平卧并排除全脊麻后分两次注入1.6%利多卡因10mL^15mL,及时改左侧体位。SE组: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同E组,成功后用针内针法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回抽见脑脊液后注药同S组,硬膜外头向置管4cm后备用。观察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出血量、阻滞不全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胎儿娩出后即刻、3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S、SE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不全的发生率低于E组;S组术后腰痛发生率低于E、SE组;3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出血量及胎儿娩出后即刻、3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细腰穿针及0.5%布比卡因10mg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中应用有一定优势。
- 钱玉芳张蓓蕾
- 关键词: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剖宫产
-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作用、护理方法及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4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20例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热程、冠状动脉病变及恢复情况。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退热时间、热程、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早期治疗作用。
- 陈建丽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病护理
- 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猴耳环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猴耳环消炎颗粒门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13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5例,采用咽拭子病毒PCR方法检测病毒,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猴耳环消炎颗...
- 黄秋玲吴烨王家蔚王翔
- 关键词:利巴韦林气雾剂猴耳环消炎颗粒手足口病
- 文献传递
- 小脑梗塞手术治疗10例分析
- 目的 对小脑梗塞外科治疗方法 的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CT及MRI检查结果 、梗塞灶大小及患者病情,7例行经额角穿刺单侧脑室外引流+ommya囊植入外引流术,3例行经额角穿刺单侧脑室外...
- 李晓斌王建华马旭东周跃
- 关键词:小脑梗塞侧脑室外引流枕下减压脑积水
-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 76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Dick、RF或AF ,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平均随访 16个月。结果 :7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 0 .48,2 8.5 ,术后 0 .91,6.5 ,随诊 0 .71,14 .5。在随访时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后期仍存在一些问题。
- 谢文龙周国顺贾连顺
- 关键词:脊柱骨折复位椎弓根螺钉胸腰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