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作品数:3,553 被引量:19,044H指数:52
相关作者:何雄奎吴学民高阳江树人闵顺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55篇期刊文章
  • 1,012篇会议论文
  • 7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6篇理学
  • 887篇农业科学
  • 691篇化学工程
  • 1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0篇文化科学
  • 15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2篇生物学
  • 1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9篇医药卫生
  • 106篇经济管理
  • 78篇一般工业技术
  • 58篇建筑科学
  • 57篇机械工程
  • 38篇电子电信
  • 24篇电气工程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9篇天文地球
  • 10篇矿业工程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25篇农药
  • 289篇色谱
  • 263篇相色谱
  • 239篇活性
  • 194篇光谱
  • 161篇红外
  • 154篇生物活性
  • 153篇液相色谱
  • 136篇高效液相
  • 134篇近红外
  • 133篇高效液相色谱
  • 129篇杀虫
  • 128篇农药残留
  • 127篇红外光
  • 127篇红外光谱
  • 115篇气相
  • 114篇液相
  • 113篇气相色谱
  • 108篇近红外光
  • 108篇近红外光谱

机构

  • 3,475篇中国农业大学
  • 93篇中国农业科学...
  • 86篇中国科学院
  • 83篇中华人民共和...
  • 45篇北京理工大学
  • 42篇中国检验检疫...
  • 33篇北京大学
  • 30篇南开大学
  • 28篇辽宁科技大学
  • 25篇山东农业大学
  • 24篇清华大学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扬州大学
  • 2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8篇北京林业大学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中华人民共和...
  • 15篇北京农学院
  • 15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43篇吴学民
  • 136篇江树人
  • 135篇杨新玲
  • 124篇何雄奎
  • 120篇覃兆海
  • 118篇张文吉
  • 114篇王明安
  • 110篇闵顺耕
  • 108篇潘灿平
  • 103篇凌云
  • 103篇周志强
  • 100篇刘丰茂
  • 90篇王敏
  • 88篇王道全
  • 84篇张录达
  • 84篇高阳
  • 83篇李重九
  • 78篇钱传范
  • 66篇杜凤沛
  • 65篇李学锋

传媒

  • 234篇农药学学报
  • 13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24篇农药
  • 123篇有机化学
  • 95篇中国农业大学...
  • 64篇农药科学与管...
  • 51篇农业工程学报
  • 50篇分析化学
  • 50篇物理与工程
  • 47篇第二届农药与...
  • 46篇化学试剂
  • 36篇农业机械学报
  • 36篇分析测试学报
  • 34篇现代农药
  • 3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3篇物理通报
  • 32篇大学化学
  • 27篇农药与环境安...
  • 25篇昆虫学报
  • 23篇色谱

年份

  • 2篇2024
  • 53篇2023
  • 75篇2022
  • 63篇2021
  • 80篇2020
  • 96篇2019
  • 90篇2018
  • 114篇2017
  • 148篇2016
  • 121篇2015
  • 154篇2014
  • 150篇2013
  • 168篇2012
  • 175篇2011
  • 209篇2010
  • 185篇2009
  • 205篇2008
  • 192篇2007
  • 214篇2006
  • 334篇2005
3,5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关联函数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在整合了初等关联函数和区间关联函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区间域的敏感性和可变性,给出了关联函数的可拓变换,并指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评价在使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陈薇
关键词:基元关联函数
文献传递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应用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是研究和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是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合理优化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及其在农药创制、医药创制和湿法冶金上分离试剂的设计等方面中的应用。
刘文剑张鹭肖玉梅付滨李楠覃兆海
关键词:先导化合物农药创制
文献传递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色谱手性分离研究进展
色谱法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映体分离分析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按菊酯结构分类综述20多年来国内外菊酯类农药对映体色谱手性分离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在其拆分中的应用。在正相条件下,菊酸酯和卤代菊酸酯类农药一般...
赵扬王敏周志强侯士聪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色谱法手性分离
文献传递
玉米植株的振动特性测试
玉米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粮食作物。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前人对玉米抗倒伏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植株茎长,茎粗、穗位高和株高等静态参数对抗倒伏性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动力学角度研究玉米植株的振动特性和抗倒伏性。首先...
李英李绍明牛草原刘哲陈奎孚
关键词:玉米振动测试抗倒伏自振频率阻尼系数
近红外光谱法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被引量:86
2002年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碱解氮 ,分别测定了2mm、0 .1 5mm粒度的风干土在 40 0 0cm- 1 ~ 1 2 0 0 0cm- 1 波数范围的近红外光谱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含量预测 ,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2mm风干土碱解氮建模的决定系数R2 为 92 .39,相对标准偏差为 7.5 % ;2mm风干土全氮建模的决定系数R2 为 88,相对标准偏差为 8.2 % ;0 .1 5mm的全氮建模的决定系数R2 为 89.86,相对标准偏差为 7.2 % ;0 .1 5mm风干土有机质建模的决定系数R2 为 96.41 ,相对标准偏差为 8.3%。因此 ,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
于飞健闵顺耕巨晓棠张福锁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有机质土壤氮素偏最小二乘法
氨基-3(2H)-哒嗪酮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以取代3(2H)-哒嗪酮为起始原料,根据反应试剂不同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朱伟文凌云陈海锋陈馥衡杨新玲
吡啶衍生物研究(X):2-仲丁氨基-5-(2-芳氧吡啶-4-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被引量:12
2007年
为了研究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开发活性更高的新型除草剂,以BCPT为先导化合物,依据活性亚结构连接法,在吡啶环2-位上引入二芳醚类除草剂的典型结构单元——芳醚,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芳氧吡啶噻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mg/L剂量下,所有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抑制率0-45%)远低于先导化合物(抑制率72%-87%),说明吡啶环2-位上的氯原子可能对维持该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是必需的。
徐彦军王庆海武菊英吴厚斌冉兆晋毛朝姝覃兆海
关键词:吡啶衍生物1,3,4-噻二唑除草活性
多因变量LS-SVM回归算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以LS-SVM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权重可优化的多因变量LS-SVM回归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算法(MLS-SVM),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它与LS-SVM的关系。以64个高粱样品为实验材料,其中建模集与预测集中样品的比例为51∶13。从区间[0,1]之间均匀地随机选取5组权重,根据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的准则,按照LOO方式确定了一组合适的权重及参数,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时分析三个化学组分蛋白质、赖氨酸和淀粉的多因变量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得到三个组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5%,6.47%和1.3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0.83920.8825,而LS-SVM算法建模预测三个组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8%,6.25%和1.4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1,0.8310和0.8800。可见MLS-SVM算法与LS-SVM算法的建模分析效果相当,且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验证了MLS-SVM算法同时定量分析多组分含量的可行性。另外,文章也验证了不同权重对MLS-SVM算法的预测性能有一定影响,由此表明在实际多因变量建模分析中对权重进行优化是必要的。
安欣徐硕张录达苏时光
关键词:LS-SVM近红外光谱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肉桂醛与玉米醇溶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研究肉桂醛与玉米醇溶蛋白间的作用机理,为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及抗菌性和抗氧化性提供研究依据。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发现肉桂醛对玉米醇溶蛋白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且溶剂乙醇对猝灭现象有影响。用紫外差谱观察到玉米醇溶蛋白在紫外区278nm的吸收强度随肉桂醛浓度增大而加大,但增加的幅度与浓度改变不成比例,氨基酸残基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没有变化。加入肉桂醛前后,圆二色谱显示的两条曲线近乎重合。利用全反射ATR附件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加入肉桂醛之后,1650和1538cm^-1的吸收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1625cm^-1处出现了明显的肩峰,体现了肉桂醛碳碳双键的吸收,指纹区879.44cm^-1处的峰消失,973.46cm^-1处出现新峰,显示出肉桂醛反式双键的吸收,说明玉米醇溶蛋白与肉桂醛发生了非键合作用。对酰胺Ⅰ带进行自去卷积计算,发现玉米醇溶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变化甚微,β转角发生显著改变。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4个位置的质子H的化学位移,仅改变了0.01,而且加入肉桂醛1和4h之后,化学位移改变量相等,证明肉桂醛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结合反应发生在蛋白表面。对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可知肉桂醛与玉米醇溶蛋白之间发生的是结合比为1∶1的自发结合反应;在肉桂醛低浓度时,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变化不显著;结合常数很大,数量级达到105,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有无肉桂醛的条件下,对玉米醇溶蛋白荧光寿命的测定,进一步确认二者之间发生的是静态猝灭。综合多种光谱分析结果,说明肉桂醛与玉米醇溶蛋白主要在芳香区的外部发生π—π堆积,以静电力结合,是静态猝灭机制,与作用时间的长短无关。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中�
饶震红王明安张莉
关键词:肉桂醛玉米醇溶蛋白光谱分析
4-硝基苯基N,N’-二乙酰基-4-硫基-β-壳二糖苷的合成与酶底物活性研究
2019年
基于硫代糖苷类化合物对糖苷酶的水解抗性,设计并合成了以对硝基苯酚为紫外吸收基团的二糖底物分子4-硝基苯基N,N’-二乙酰基-4-硫基-β-壳二糖苷(pNP-TCB),并分别研究了两个糖苷水解酶第18家族(GH18)几丁质酶和第20家族(GH20)β-N-乙酰己糖胺酶对p NP-TCB的降解响应.结果显示底物pNP-TCB几乎不被β-N-乙酰己糖胺酶降解,却能够被几丁质酶降解并释放出对硝基苯酚,该分子可在405nm处通过酶标仪检出.表明底物p NP-TC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从而实现细胞水平GH18几丁质酶的性质研究且不受己糖胺酶的干扰,为GH18几丁质酶和GH20β-N-乙酰己糖胺酶的筛选分离提供良好的检测手段.
郭兵博沈生强金淑惠路慧哲张建军
关键词:对硝基苯酚
共3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