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 作品数:132 被引量:198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祖胜邓集勋彭桂云吴成祥李闽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浅谈浪漫派钢琴小品曲式结构的边缘化
- 2014年
- 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小品盛行,而钢琴小品成为了趋势结构边缘化的试验场,作曲家们以这一体裁为载体,进行了各种边缘化的尝试。这种曲式结构的边缘化既体现了浪漫主义追求自由、个性的特征,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最好了铺垫。
- 李闽
- 关键词:浪漫派钢琴小品曲式结构边缘化
- “构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歌曲创作教学模式”初探被引量:3
- 2009年
- 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但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中却缺乏此类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针对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公共音乐教育中进行歌曲创作教学应跳出传统专业作曲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脑音乐技术的交互性、便利性,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规避繁复的音乐理论对学生形成的障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李闽
-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歌曲创作电脑音乐技术
- 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公共配器课教学
- 2009年
- 传统的配器课教学模式对于非作曲专业生来说过于繁复——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精准的记谱技术,又要学习、掌握复杂而全面的作曲技术理论。况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一项对于非作曲专业生来讲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学生的创作难以变成实际音响,更不用说在创作过程中有实时的音响为作者提供好听与否的判断依据。正是这些困难大大降低了非作曲专业生学习配器的热情,也导致了公共配器课的教学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李闽
- 关键词:音乐技术配器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效果
- 简论桑植民歌的现代性转向被引量:1
- 2014年
- 桑植民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蕴含和艺术水平毋庸置疑,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但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为了顺应疾行的现代潮流,桑植民歌同样面临着现代性转向问题。经过研究,文章发现,通过更改演唱形式和新媒体介入等方式,桑植民歌的现代性转向已经开始,并将持续进行,它把创新精神融入其中,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一个范例。
- 邓集勋
- 关键词:桑植民歌
- 浅谈走西口歌词的美学内涵
- 2009年
- 《走西口》民歌的歌词,主要来源于西北人民的日常生活,节奏鲜明,音调感人,上口顺耳,讲究声韵,美学内涵极为丰富。《走西口》民歌歌词具有形象自然的美,"比、兴"手法的运用,表现和反映出了自然之美,使自然与人的亲和化得以协调体现。《走西口》民歌歌词具有稚拙天真的美,歌词稚嫩、纯朴、清新、淡雅、不加雕饰、毫不做作,它展示了一种质朴的、原始的美。《走西口》民歌歌词具有含蓄的美,歌词时常通过简炼传神、极富暗示性的几笔勾勒,营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
- 彭桂云
- 关键词:走西口民歌歌词审美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概况被引量:10
- 2016年
- 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改革,本文以我国音乐学界的重要理论期刊(1)1978—2015年所刊登的音乐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涉及到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分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历时性梳理,从而总结出每一时期关于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不同特点和整体发展趋势。
- 卢斌玉朱咏北
-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置
- 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心中的痛——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知识技能目标缺失原因分析及知识技能信念的重塑
- 2009年
- 音乐新课程确定了三维目标,本文从音乐教师角度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缺失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音乐教师要重新建立音乐知识技能的信念,要认识到知识技能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 唐松涛陈海珍
- 关键词:知识技能音乐教师
- 对现代环境音乐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长沙市三类不同生活场合的问卷调查为论据被引量:2
- 2011年
- 环境音乐,简单地说,是不以鉴赏性为主要目的,注重与人类视觉环境相融合,并能愉悦人类心情的音乐。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寻求美化环境的艺术手段,环境音乐自然成为人们广泛需求的一种功能性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环境音乐通过音乐的录制和播放媒介割裂了音乐演唱(奏)与欣赏直接对话的传统模式,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音乐。
- 李祖胜
- 关键词:环境音乐问卷调查论据视觉环境
- 湖南“呜哇山歌”的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湖南"呜哇山歌"作为花瑶身份唱红全国甚至走向境外。本文因汉族演唱者的"花瑶"身份标示而进入其歌唱视野,认为"呜哇山歌"的歌词、表演皆为汉式,旋律似混融有个别过山瑶音乐基因,但仍应来自江西的汉族山歌。汉族"呜哇山歌"因为宣传效益的需要认同了花瑶身份,花瑶因为身份被冒用声名鹊起也认同了这本属于汉族的"呜哇山歌"。被操纵的汉族和花瑶之间的相互作用终于导致了"呜哇山歌"身份认同的嬗变,直到真相完全被覆盖。该案例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当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当无可厚非,然从学术角度而言,笔者认为:作为非遗主管部门不应见"利"而为,媒体不应起哄炒作,学人不应不负责任地帮着去确认被改变了的真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威性应该得到维护。
- 蓝雪霏李祖胜
- 关键词:花瑶
- 综合类高校专业音乐教育跨界培养模式及资源转化路径的研究
- 2023年
- 新时期,国家教育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力推进“双一流”“新文科”建设,把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教学团队,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作为首要建设任务。综合类高校音乐院系因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就业矛盾等问题,与艺术类、师范类音乐院系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类音乐院系唯转变观念,创新培养模式,走出适合自身资源优势跨界培养的新路子,才是缓解压力、提高质量、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
- 陈云
-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专业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