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 作品数:503 被引量:1,368H指数:15
- 相关作者:蒋兰香肖建华张小罗向佐群吴献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制改革构想被引量:10
- 2015年
-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制在过去已形成了"刑事为主、民事为辅、行政短腿"的内部格局,其改革的基本走向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化。基于地方改革成果判断,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司法的内部体制将定格为"三审合一"模式。将已归队的林业审判机构改造为生态环境保护审判机构,能够推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制的完善。相应地,将森林公安改造为脱离行业控制的生态环境警察,专司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案件侦查之责,能够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外部体制的下游体制。
- 周训芳
- 应用型林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探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升林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林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长期被忽视,导致现阶段急需人才供应不足,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突破困境的途径在于依托有林学专业背景和较高法学教研能力的高校,加快复合型林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从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当前应该以培养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硕士为主,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团队组建等方面均应以综合性和实务性为导向,重视职业能力训练,构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 胡潇潇
- 项目制: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创新模式
- 2019年
-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治理方面。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等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不少地区或城市已经开始逐步探索生活垃圾的治理模式,部分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将项目制运用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有利于引导多方参与到治理中,形成联动治理,并使治理转化成地方实践。但是由于项目制自身的弊端,在治理中也容易出现诸如寻租腐败、资源分配“马太效应”、治理碎片化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治理中要建立有限职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并引到多方治理、强化监督。
- 莫凯宁
-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制
- 新宁县瑶族乡濒危方言“峒话”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 吴萍许阳胡萍
- 关键词:瑶族濒危方言
-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 2021年
-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的必要程序,一种事前的实质审查,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相较于其他监督方式有其独特优势,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实际运行中,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存在审查立法不统一、方式单一、审查主体力量不足、审查内容不全、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责任没有落实的问题,要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保障合法性审查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其次,完善合法性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内容、审查程序;最后,明确审查后果,落实审查责任。
- 向佐群邓海林
- 关键词: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完善
- 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是我们解决流域水生态问题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弥补污染赔偿手段的事后救济的不力。流域生态补偿可以分为:流域源头保护的政府项目补偿模式;基于水质保护的流域上...
- 诸江
-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公平补偿方式
- 文献传递
- 经济法——领域法学的证成与逻辑
- 2021年
- 领域法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特定经济社会领域全部与法律有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融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等多种研究范式于一体的具有整合性、交叉性、开放性、应用性以及协同性的一个新兴法学学科体系。领域法学问题导向的 特异性在经济法学科内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法不断发展与自我创新,我国理论界对其内涵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经济 法作为一个独立、重要的法律部门,其发展理念与领域法学不谋而合。本文从将经济法定位为领域法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将 经济法定位为领域法学的可能性分析以及将经济法定位为领域法学的价值分析三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分析经济法作为一个领 域法学的证成与逻辑这一问题。
- 魏斯曼
- 关键词:经济法学部门法学
- 环境侵权行政救济探析
- 2013年
- 大量的环境侵权因得不到有效解决加剧着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欲将民众在遭受环境侵权所能采取的行政救济方式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就须对现行的行政救济有一个细致的分析。
- 崔国莉
- 关键词:环境侵权行政救济环境信访
- 食品监管渎职罪主观要件探究
- 2020年
- 食品监管渎职罪是指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的主观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和主观罪过,犯罪主体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食品监管渎职罪分为两种犯罪形式,即滥用职权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和玩忽职守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前者的主观罪过是故意,后者则是过失。
- 刘雪梅
- 关键词:食品监管渎职罪犯罪主体主观罪过
- 公司污染环境的刑事判决样态、问题与应对——基于200个判决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公司实施污染环境罪的刑事责任较之于自然人有其独特性。梳理200个刑事判决发现,人民法院对公司实施的污染环境罪判决的数量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到逐步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刑事判决机制运行良好,事实认定清楚,证据运用科学,刑事责任合理。判决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本实现了罪刑均衡,发挥了跨职能协同控制犯罪的作用,彰显了绿色司法理念,有效遏制了这类犯罪的增长势头。但判决尚存在省市之间数量不平衡、被追刑责公司规模不大且性质单一、“双罚制”落实有偏差、个别判决过于轻缓化等问题。应当通过统一适用定罪标准、衡平公司身份、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适当加大罚金刑判决力度、建立多元共治机制等方法解决。
- 蒋兰香
- 关键词:刑事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