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作品数:4,306 被引量:13,115H指数:41
相关作者:汪秉宏王宇阴泽杰曹烈兆施朝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49篇期刊文章
  • 66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3篇标准

领域

  • 1,958篇理学
  • 815篇电子电信
  • 473篇机械工程
  • 44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05篇核科学技术
  • 20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3篇电气工程
  • 100篇天文地球
  • 89篇医药卫生
  • 87篇文化科学
  • 58篇自然科学总论
  • 52篇化学工程
  • 50篇生物学
  • 4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9篇经济管理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26篇量子
  • 225篇激光
  • 203篇光学
  • 171篇等离子体
  • 158篇发光
  • 122篇光纤
  • 111篇光谱
  • 109篇网络
  • 96篇原子
  • 94篇纳米
  • 91篇探测器
  • 85篇超导
  • 84篇晶体
  • 81篇光子
  • 80篇导体
  • 80篇教学
  • 75篇数据采集
  • 75篇通信
  • 73篇正电子
  • 67篇信号

机构

  • 4,12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85篇中国科学院
  • 89篇中国工程物理...
  • 52篇安徽大学
  • 50篇中国科学院等...
  • 38篇北京大学
  • 31篇合肥工业大学
  • 31篇上海理工大学
  • 29篇广西师范大学
  • 27篇中国原子能科...
  • 25篇清华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上...
  • 20篇山东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篇南京大学
  • 19篇浙江大学
  • 18篇福建师范大学
  • 16篇电子科技大学
  • 16篇中国科技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98篇明海
  • 180篇郭光灿
  • 159篇汪秉宏
  • 117篇安琪
  • 106篇谢建平
  • 90篇王砚方
  • 89篇金革
  • 85篇虞孝麒
  • 80篇施朝淑
  • 78篇许咨宗
  • 77篇叶邦角
  • 76篇李永平
  • 74篇李澄
  • 72篇刘树彬
  • 72篇阴泽杰
  • 71篇陈宏芳
  • 67篇傅竹西
  • 63篇徐克尊
  • 60篇郭常新
  • 58篇张增明

传媒

  • 397篇物理学报
  • 297篇核电子学与探...
  • 26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6篇高能物理与核...
  • 113篇物理
  • 106篇发光学报
  • 97篇物理实验
  • 93篇量子电子学报
  • 75篇中国激光
  • 70篇核技术
  • 70篇强激光与粒子...
  • 69篇量子光学学报
  • 57篇大学物理
  • 55篇科学通报
  • 54篇光学学报
  • 45篇核聚变与等离...
  • 45篇原子核物理评...
  • 42篇原子与分子物...
  • 35篇Chines...
  • 32篇中国科学(A...

年份

  • 67篇2024
  • 61篇2023
  • 89篇2022
  • 55篇2021
  • 82篇2020
  • 75篇2019
  • 77篇2018
  • 67篇2017
  • 88篇2016
  • 73篇2015
  • 81篇2014
  • 60篇2013
  • 100篇2012
  • 97篇2011
  • 152篇2010
  • 127篇2009
  • 139篇2008
  • 156篇2007
  • 223篇2006
  • 224篇2005
4,3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e3+,Tb3+掺杂的焦硅酸镥Lu2Si2O7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近年来,铈掺杂的焦硅酸镥 LuSiO:Ce(LPS:Ce)闪烁晶体由于其良好的闪烁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透明陶瓷闪烁体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透明陶瓷闪烁体克服了单晶生长的费用昂贵,耗时,尺寸大小受限等缺点,并能获得优...
李勇游宝贵张慰萍尹民
文献传递
开放型物理实验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还是以积累知识为主,教学手段还是没摆脱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评价学生的优劣,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而不是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浦其荣霍剑青轩植华
关键词:教学改革开放性教学物理实验
文献传递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和教学实践被引量:57
2001年
介绍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王晓蒲霍剑青杨旭袁泉郭玉刚
关键词:实验教学
GdVO_4∶Eu^(3+)发光的温度效应被引量:5
2001年
研究了GdVO4 ∶Eu3 + 在高压汞灯的 3 1 3和 3 65nm激发下室温以上 ( 3 0 0~ 60 0K)发光的温度依赖关系。发现来自5D0 的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 ,直到 60 0K也未见饱和。其中5D0 →7F2 的 61 9nm发射在60 0K温度时的强度是室温下的 2 0多倍。我们认为Eu3 + 的电荷迁移态作为中间态是造成其发光增强的根本原因。激发过程中 ,先激发到Eu3 + 本身的5DJ(J=1 ,2 ,3… )激发态 ,然后在温度的作用下上升到电荷迁移态(CTS) ,温度升高时传递几率显著增强 ,并按5D3 ,5D2 ,5D1依次使被激发的电子转入CTS态 ,从电荷迁移态直接弛豫传递给5D0 态 ,由于5D0 态电子数不断增多 ,致使来自5D0 的发射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刘波施朝淑张庆礼
关键词:发光温度特性激光材料温度效应
离子束刻蚀工艺误差对DOE器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针对衍射光学元件(DOE)的离子束刻蚀工艺,结合掩模套刻过程实例,本文提出了刻蚀误差面形分布的概念。在标量衍射的夫琅和费原理上,进行了误差数值模拟分析及讨论。模拟分析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误差的面形分布在DOE器件的衍射焦斑中心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光强畸变毛刺亮点,严重破坏了靶场照明的均匀性。
刘强张晓波邬融田杨超李永平
关键词:衍射光学元件离子束刻蚀
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薄膜光致双折射及其光存储实验被引量:8
2002年
本文实验研究了偶氮侧链聚合物液晶薄膜(P-CN)的光致双折射和光存储性质。在连续 532nm激光作用下,该液晶薄膜(P-CN)表现出显著的光致双折射(△n~10-2)。基于光致双折射效应,实验中获得了长久的、高对比度的光信息记录。
王沛明海梁忠诚章江英鲁拥华孙世宇谢建平张其锦刘键刘杰李增昌
关键词:光致双折射光存储
新结构、新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SPSO)特性及其应用
<正>~~
明海
文献传递
锐钛矿相TiO2(001)单晶薄膜表面态的圆二色性研究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与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相结合,是探索材料手性电子结构的有利手段,比如自旋[1],轨道角动量[2]和波函数相位[3]等。
马晓川谭世倞崔雪峰王兵
关键词:A-TIO2表面态圆二色谱
Eikonal方法和电子偶素形成
1990年
在最近几年里,由于正电子物理的发展,低能正电子束的获得,正电子与原子碰撞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正电子与原子撞过程中,重排过程,即电子偶素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在天体物理和固体物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和理论的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对于过程e^++HePs+Hc^+这里Ps代表电子偶素,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得很好。但对e^++ArPs+Ar^+实验结果与理论却相差很大,扭曲波玻恩近似(DWB)的理论结果与Fornari的实验结果相差了一个量级,因此能否找出一种近似方法,它在这二个过程中都与实验符合较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首先用类似J.N.Gan和J.Macck的方法推导了利用eikonal近似计算过程a^+(a^-b^+)-(a^+a^-)+b^+截面的公式,并系统地计算了{a^+a^-b^+}={e^+e^-p},{μ^+μ^-d}和{μ^+μ^-t}的截面。对于c^+与多电子原子过程,由于过去人们用eikonal近方法计算重排过程截面只能涉及角动量L=0的初态和末态。对于L≠0的初、末态,在理论上没有给予解决。另外,对于多电子原子,由于电子很多,散射矩阵元的积分重数很高,其约化非常困难,使得截面的计算难以完成。我们利用球谐函数展开方法,并对末态相互作用啥密 量作合理假设,从而可以计算初、末态角动量L为任意值的带正电粒子与多电子原子碰撞形成束?
刘小伟孙翼周子舫刘耀阳
关键词:电子偶素EIKONAL多电子原子末态原子碰撞玻恩近似
a-Si/CIS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诱导性能衰退和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基于pin结构a Si∶H太阳能电池中的空间电荷效应 ,讨论a Si/CIS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光生空穴俘获造成的a Si∶H中正空间电荷密度增加改变了电池内部的电场分布 ,普遍抬高a Si∶H薄膜中电场强度。在光照射下 ,空间电荷效应不会给a Si/CIS叠层结构中的a Si∶H薄膜带来准中性区 (低场“死层”) ,因而没有发生a Si/CIS叠层太阳能电池顶电池 (p i na Si∶H)的光诱导性能衰退 ,a Si/CIS叠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
林鸿生马雷
关键词:硅太阳能电池
共4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