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建瓯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作品数:17 被引量:209H指数:10
相关作者:谢梅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标准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木荷
  • 8篇种源
  • 4篇木材
  • 3篇人工林
  • 3篇种源变异
  • 3篇苗木
  • 3篇木材基本密度
  • 3篇基本密度
  • 2篇地理变异
  • 2篇地理模式
  • 2篇性状
  • 2篇遗传分化
  • 2篇原料林
  • 2篇乳源木莲
  • 2篇食用菌原料林
  • 2篇群落
  • 2篇群落恢复
  • 2篇人工林生长
  • 2篇种源选择
  • 2篇苗木性状

机构

  • 17篇福建省建瓯市...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福建省林业科...

作者

  • 12篇范辉华
  • 12篇周志春
  • 8篇金国庆
  • 7篇陈柳英
  • 4篇张萍
  • 4篇王秀花
  • 2篇马雪红
  • 2篇李因刚
  • 2篇林磊
  • 2篇马丽珍
  • 1篇黄勇来
  • 1篇张蕊
  • 1篇叶穗文
  • 1篇谢梅芳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福建林业科技
  • 3篇林业科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南部种源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分枝多而粗;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除种源一级侧枝总数与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的负相关性较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主要的形质与生长性状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达0.320~1.164,而树干通直度则与最大侧枝长互为独立。选用2个理想的等经济权重和以生长改良为主的选择指数分别为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点选出了10个生长和形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前者多为南部种源,而后者多为中部种源。
林磊周志春范辉华金国庆陈柳英王月生
关键词:林木育种学木荷种源形质
木荷营造林培育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木荷营造林的种子和苗木选择、造林方式、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造林作业、抚育管理、造林成效评价、造林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木荷营造林培育。
范辉华汤行昊汤道平冯随起黄云鹏蔡世锋邵文陈建桦张天宇黄海通黄少华陈志云胥清利邹秉章林景泉黄秋燕苏孙卿薛华陈明荣黄宇陈碧华谢伟伟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被引量:54
2004年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两地点初选出优良种源10个,它们多来自25°N左右的木荷自然分布区。
张萍金国庆周志春余琳范辉华
关键词:木荷苗木性状种源变异地理变异种源选择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被引量:12
2003年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范辉华陈柳英吴兴德周志春张萍
关键词:木荷种子性状生长性状地理模式种源试验
乳源木莲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被引量:11
2008年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11 Manglietia yuyuanensis provenances from main distribution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s.A total of 108 amplified loci were detected by 9 primers,of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was 86.11%.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M.yuyuanensis was detected,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in species level was 0.282 7,which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M.decidua and M.patungensis,the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same genus with M.yuyuanen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rovenances.Provenances from north and north-west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nearby area,including Shaxian,Jian’ou,Wuyishan of Fujian and Longquan of Zhejiang,had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which were the dominant regions to be protected and utilized. Small population effect brought by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distance isolation effect resulted in high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venances,which contributed to 25.89% of total genetic variation,and the differentiation within provenances contributed to 74.11% of total genetic variation.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amog provenanc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amog provenances.Based on the Nei’s unbiased genetic distance,11 provenances might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3 clusters.Shaxian and Jian’ou of Fujian with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large nature population was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Huangshan of Anhui,Longquan and Kaihua of Zhejiang,Wuyishan,Shaowu and Liancheng of Fujian,and Lichuan and Longnan of Jiangxi was small,then the above provenances were clustered.Quannan of Jiangxi,located at the south of distribution area,was an individual provenanc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wider leaves,it was conferred that Quannan provenance was mistaken for M.fordiana Oliv.in the course of seed collection.
李因刚周志春范辉华洪长胜金国庆
关键词:乳源木莲种源遗传分化ISSR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被引量:9
2005年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 7%和73 41%。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a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2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范辉华
关键词:皆伐原料林阔叶林经营区
不同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心材特性的差异被引量:6
2012年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分别与胸径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749,F1,315=17.91,P=0.005)和幂函数正相关(R2=0.7719,F1,315=20.3,P=0.004)关系,可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
张蕊王秀花陈柳英冯建国周志春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心材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被引量:13
2011年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树皮颜色浅、径生长量大的个体其木材纹理扭曲度较小、木材基本密度增大。
王秀花马雪红金国庆陈柳英周志春
关键词:木荷天然林木材性状表型变异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被引量:36
2011年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及中龄林的间伐抚育来促进木荷人工林的生长,抑制分叉干的形成,提高中后期的径生长及径向均一性,以实现木荷工艺用材林速生优质的培育目标。
王秀花马丽珍马雪红陈柳英周志春
关键词: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
木荷种源遗传多样性和种源区初步划分被引量:38
2006年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我国高效生物防火和优良用材树种木荷主要分布区15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木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木荷种内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636。研究发现木荷种源Shannon表型多样性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南部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北部种源,从而推测25°N左右的自然分布区可能是木荷的分布中心。木荷有27.1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72.8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地理种源内。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种源聚类,可将木荷分布区划分为3个种源区:北缘种源区(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中部种源区(南岭以北、浙江南部以南)和南部种源区(南岭以南),而南部种源区和中部种源区又都可再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种源亚区。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范辉华胡红宝
关键词:木荷RAPD遗传分化种源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