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作品数:7,438 被引量:45,455H指数:80
- 相关作者:杜远生马昌前郑建平王国灿冯庆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胶东新城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 <正>新城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胶北隆起西北部的焦家金矿田内,是形成于120Ma左右的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其热液成矿期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金-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Ⅰ)、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
- 郭林楠杨立强王中亮张潮
- 文献传递
- 华南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特征
- <正> 古氧相(Paleo-oxygenation facies)指反映地层(或沉积物)沉积形成时沉积环境水体中溶氧量特征及其变化的各种岩石、生物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综合。在进行古氧相分析时可根据地层中保存的生物古生态学特...
- 施春华胡瑞忠颜佳新
- 文献传递
- 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裂面绿泥石化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与永胜县分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60m,库容7.42亿m3,总装机容量2500MW。坝址区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在坝基及两岸低高程部位的玄武岩体中,节理面及隐微裂隙中...
- 崔银祥王欣聂德新
- 关键词:岩体结构
- 文献传递
- 油气有机质与MVT铅锌矿床的成矿——以四川赤普铅锌矿为例被引量:26
- 2013年
- 四川赤普MVT铅锌矿床成矿与古老油气藏关系密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硫同位素和热液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系统研究,结合沥青有机质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油气参与金属成矿的详细过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油气系统中先存的H2S是成矿早阶段主要的硫源,TSR作用启动后还原硫酸盐,为成矿提供另一硫源。Mg2+可能是控制成矿过程中TSR作用的一个因素;(2)热液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了TSR作用氧化的有机碳与流体溶解围岩碳酸盐岩中碳的不均匀混合作用;(3)矿床中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有机质(沥青)具有高-过成熟度特征和低芳烃含量,或是其参与了TSR作用的一个标志;(4)川滇黔地区油气成藏-破坏和赤普铅锌成矿可能是盆山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是同一阶段不同时代的产物,铅锌矿床形成与古老油气藏破坏密切相关。
- 吴越张长青毛景文张望生魏成
- 豫西小秦岭地区晚古元古代地壳深熔作用及构造意义: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1
- 2015年
- 太华群出露于华北中部造山带南段,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演化的关键地区,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对于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时间的厘定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深熔作用形成的3类混合岩开展岩相学研究,发现深熔作用对岩石的改造是不均匀的,明显受到了原岩的物质成分、岩石的结构构等性质的制约.通过对岩浆锆石及深熔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确定小秦岭地区太华群混合岩原岩年龄为早古元古代,深熔作用发生时间约为1.8Ga.研究区混合岩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与区域同时期形成的大量基性岩墙群及A型花岗岩共同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在1.8Ga前后发生的大规模伸展拉张事件.
- 朱越周汉文李少林谢瑜丁振举李建威姚书振
- 关键词:太华群混合岩深熔作用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学
-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和沙滩脚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岩石学意义被引量:11
- 2005年
- 狄永军吴淦国张达宋彪臧文拴张忠义李进文
- 关键词:沙滩岩石学石英二长岩SHRIMP锆石年龄
- 江汉平原沉积环境演化及对三峡贯通的指示被引量:11
- 2009年
-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4个沉积阶段:3.93~3.66MaB.P.(深度400.59~375.03m)为深湖相沉积环境,3.66~2.17MaB.P.(深度375.03~195.90m)为河湖相沉积环境,2.17~1.77MaB.P.(深度195.90~147.08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77MaB.P.~0.11kaB.P.(深度147.08~0m)为河湖相交替频繁的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江汉平原新沟钻孔4.0Ma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对比江汉平原新沟孔和周老孔的磁学参数及磁性矿物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新沟孔深度109.15~98.82m间江汉平原水系曾发生过重要调整,江汉平原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该层位可能就是长江三峡贯通的层位,其贯通时间新沟孔古地磁年龄约为1.0MaB.P.左右。
- 王秋良李长安
- 关键词:江汉平原粒度参数沉积环境
- 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被引量:349
- 1999年
- 特提斯的多岛洋模式认为,冈瓦纳超大陆与欧亚超大陆的裂解块体群在其漂移过程中,漂移前方的洋盆萎缩、消亡,后方则由裂谷发展为新的洋盆,如此循序出现的洋盆就构成了古、中、新特提斯等不同阶段.裂解、漂移和消亡的多幕次过程,使特提斯与大西洋、太平洋等“干净”的大洋不同.它在其各个演化阶段,始终是个充满着裂解地块与裂谷、海道,微板块与小洋盆,岛弧与边缘海等不同裂离与聚合程度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盆.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它由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含下扬子地块、昌都-思茅地块、义敦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华夏板块、滇缅泰马板块(保山)、印支-南海板块(海南岛)组成,与华北板块间及相互间以商丹小洋盆、勉略小洋盆、华南小洋盆及古特提斯洋分开.对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关系、秦岭小洋盆与扬子及华北板块的关系、扬子板块西侧的裂解地块及亲冈瓦纳的裂解块体分别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根据这些块体的构造、沉积、古生物、古地磁绘制了它们的古海洋复原图.多岛洋体系板块运动具有软碰撞、多旋回和造山长期性的特点.其板块碰撞通过岛屿或块体增生的多幕次微型碰撞而实现.每一微型碰撞的速度为2个碰撞块体速度的差,而不是速度的和,两碰撞块体的质量总额又是很?
- 殷鸿福吴顺宝杜远生彭元桥
- 关键词:软碰撞洋盆
-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被引量:4
- 1999年
-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12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元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旋转特征,而这一古地磁学特征又揭示了川滇菱形地块断裂的右行走滑性质.
- 刘育燕乙藤洋一郎玉井雅人
- 关键词:古地磁学红河断裂带白垩纪
- 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表壳岩性的响应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建立江汉平原沉积物示踪的磁学模型,对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河流现代沉积物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江汉平原范围内,无论长江、汉江,还是周边的漳河、沮水、玛瑙河和清江,它们的现代沉积物的磁学参数特征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而且和源区表壳岩性也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2)长江和汉江现代沉积物中铁磁性矿物均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它们主导了样品的磁性特征,但长江沉积物比汉江沉积物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3)长江和汉江沉积物的亚铁磁性矿物晶粒都以假单畴-多畴为主,并且长江沉积物磁性颗粒总体上要比汉江的粗;(4)在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支流中,汉江的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支流,且磁性矿物的晶粒也比其他支流的粗;(5)除汉江以外的支流中,玛瑙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晶粒比较细且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漳河中的超顺磁物质含量较高,而清江中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且磁性矿物的晶粒相对较粗.上述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沉积物的磁学特征可达到沉积物物源示踪的目的.
- 张玉芬李长安康春国严玲琴邵磊张勇
- 关键词:沉积物磁学特征物源示踪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