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96162部队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少李春超许铁军王彦锋王凤彪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矿业工程更多>>
- 大长径比导弹两自由度H_∞减振跟踪控制器设计被引量:8
- 2010年
- 针对大长径比导弹弹体振动与控制系统耦合产生的气动伺服弹性问题,提出两自由度H∞减振跟踪控制算法.在导弹俯仰通道弹性振动和刚体运动耦合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器设计,把传感器在线输出测量值和参考弹道目标值作为控制器的2个输入,把前两阶弹性模态、跟踪误差和控制量引入到目标函数中,将两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到标准H∞优化框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姿态跟踪的同时,对弹体振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张雷彭程王永郭志伟
- 关键词:气动伺服弹性H∞控制
- 分布式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框架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未来"网络化、层次化、智能化"的多军兵种一体化高效保障体系结构中,便携式智能终端作为整个保障体系的感触神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未来联合作战条件下多军兵种一体化高效保障的需求为背景,突破远程诊断与预警技术、外置分布式采集与通信等关键技术,创建一种基于便携式外置终端的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为各类装备提供综合、高效的远程专家服务,解决当前广泛存在的保障装备规模大、耗费资源多、标准不统一、便携度低等问题。
- 赵东伟童广萍赵瑜许东升
- 关键词:便携终端远程诊断预警
- 论军事高科技财力保障
- 2005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这场深刻变革给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使我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加快我军军事高科技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 雷刚
-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信息技术军事领域社会生活
- 弹性体导弹的预见跟踪控制
- 本文以弹性体导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导弹在俯仰通道中的刚体运动和弹性振动耦合模型.把未来跟踪目标值和传感器在线输出测量值作为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将前两阶弹性模态、姿态跟踪误差和控制量引入目标函数,最后将两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问...
- 王永朱竹婷张雷彭程
- 关键词:H∞控制
- 文献传递
- 动基座下粗—精寻北算法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介绍了陀螺寻北仪的工作基本原理及外界干扰对该系统的影响,选取正弦模型为基座晃动模型来模拟外界的干扰,采用粗—精寻北的组合寻北方法实现外界干扰情况下航向角、俯仰角及滚动角的解算;粗寻北采用均值法;精寻北针对噪声数据的统计特性未知的特点,采用抗野值的带Sage-Husa噪声估计器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改进方法,对比了野值对寻北结果的影响,并在不同的晃动幅值和晃动频率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地实现寻北解算。
- 苏涛王雪梅沈方泉
- 关键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 大管棚在隧道超前支护施工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针对大管棚超前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穿越特殊地质地段的一种有效加固方法,结合厦门杏林大桥嘉禾路隧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大管棚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进行了地面沉降观测,从而保证了隧道的建设工期。
- 刘湘萍李春超程新俤
- 关键词: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
- 模拟高温下裂隙岩体锚固实验
- 2011年
- 本文通过模拟不同高温作用后裂隙加锚岩体在连续单轴加载情况下的抗压特性,进而分析经历不同高温后锚固体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对经历高温后的裂隙岩体的锚固机理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湘萍杨敏李春超
- 关键词:高温裂隙岩体
- 完善海岛部队车场管理的对策探讨
- 2010年
- 一、完善设施,改善条件
由于现有车场建设年代早、科技含量低、建造质最差,加之长期受海岛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车场的功能已经大大降低,急需对其设施设备进行重建改造、更新维护。
- 陈名星王永亮
- 关键词:车场气候条件
- 基于虹膜特征密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融合操作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虹膜特征密钥的数据融合加密方案,该方案不仅解决了在数据融合过程中密钥记忆和存储难的问题,而且也避免了中间节点攻击数据融合结果的问题.通过抗攻击能力仿真实验分析,该方案相比于传统的数据融合方案较为合理,减少了节点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生存周期.
- 李敏王旭周俊刘书俊
-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虹膜特征
-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联合仿真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研究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用单一的软件难以完成系统的建模,分别运用Pro/Engineer、ADAMS、ANSYS、AMESim和Simulink建立机械、液压和控制系统模型,实现联合仿真。分析了智能控制的原理,对某一工程起升系统进行了仿真论证。仿真结果表明:联合仿真技术建模高效,充分发挥了各个软件的优势;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稳定性。
- 杨艳妮韩明军张志宏杨崇喜李广军
- 关键词:机电液一体化联合仿真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