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
- 作品数:22 被引量:77H指数:6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地区积极响应,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为我国沿线省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文章从经济基础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稳定性、社会生活水平、资源环境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7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对沿线省份进行纵向指标监测和横向时间截面监测与评价。同时,通过灰色GM预测模型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利用3σ法则划分经济监测预警指数和区间,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内沿线省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 武娟王文佳
-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6国入境旅游发展时空动态分析
- 2022年
- 入境旅游是一国旅游业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手段。利用2003-2020年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等数据,采用旅游流、区域响应及贡献率等方法,揭示丝绸之路沿线16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沿线国家入境旅游流流量均有稳步发展,但国家间差异明显,多数国家表现为平稳增长,少数国家有所下降;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入境旅游流量都有不同程度攀升,但其入境旅游流质量出现下滑态势,仅有一半国家入境旅游属于良质发展,入境旅游发展的量与质不同步;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整体表现为先增长后平稳的阶段性变化态势,但这种变化国别差异较大,表现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以内,沿线各国入境旅游发展尚未形成较强互动联系,入境旅游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推动入境旅游量与质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苏建军苏建军关丽
- 关键词:入境旅游旅游流贡献率
-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风险:识别及特征
- 2025年
- 发展中国家借用外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债务风险。外债风险集中于三方面:规模风险、结构风险与偿还风险。基于备受关注的36个发展中国家2001-2021年的外债数据,在对各指标风险进行指数化的基础上,根据CRITIC权重法测度外债总风险及各维度外债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后发现:所关注的发展中国家外债总体风险呈年度递增趋势,各国风险程度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征;对各个发展中国家外债风险进行聚类发现,外债总体风险较高的国家有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克兰、阿根廷、南非与蒙古国;对各国外债总体风险来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外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在观察期内呈递增趋势,但外债偿还风险较为稳定;各国外债规模风险的差距呈现先缩小后增大再缩小的特征,外债结构风险差距逐年缩小,外债偿还风险差距较为稳定;对各国外债总体风险来源进行聚类发现,外债规模风险较高的国家有黎巴嫩、老挝与蒙古国,外债结构风险较高的国家有南非、乌克兰、土耳其与俄罗斯,外债偿还风险较高的国家有阿根廷与蒙古国。
- 张爱婷张赟刘佳怡
- 关键词:外债风险偿还风险
- 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化的理论动因:历史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
- 2019年
- 探讨和总结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化和经济理论取向之间的联系,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发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计划经济时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MPS体系和SNA体系并存的阶段,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时期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经济理论界在三个不同时期理论研究,特别是价值理论研究的进展。从中可以看出,随着SNA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理论界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化的理论动因,但面临SNA体系在中国的深化发展,中国理论界在自然资源的定价和新经济贡献的测度上,还有诸多理论命题需要突破。
- 胡健
- 关键词:新经济
- “一带一路”国内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及系统科学理论,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明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熵值法计算2010—2018年“一带一路”国内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上,以网络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区域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一带一路”国内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0—2018年三大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三大区域之首,但区域板块之间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主要是部分省份差距明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有效提高了西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中内蒙古、陕西等西部省份超越全国平均值,西部地区追赶效应较为显著。网络分析法结果显示,2010—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整体空间关联性呈略微上升趋势,但整体偏低且上升幅度不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省份间所发挥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别较大,东部地区对整体“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次之,东北部相对较弱。样本省份中,广东省点度中心度排位第一,说明广东处于“一带一路”空间关联网的中心地位。所带来的政策启示是加强区域发展合作体系顶层设计,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提高区域空间关联度,释放更多的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主要目标,针对各省份在区域所发挥的不同空间关联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
- 杜欢胡健张维群
- 关键词:网络分析
-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20年
-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资源布局与合作,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的拓展,也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利用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度和核密度法,刻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8个国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区域层面看,旅游资源分布格局以欧洲为核心,南亚次之,中亚偏少,旅游资源区域集中度呈现集聚态势,空间分布不均;从国别看,欧洲国家的旅游资源分布密度最高,中亚国家的旅游资源分布密度最低,国家间差异显著;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度是影响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的主要因素。为提升旅游资源合作水平,沿线各国应积极探索区域旅游合作新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协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资源多级核心化,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单个和群体效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利益共享。
- 苏建军苏建军
-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分异两极分化影响因素
-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节点城市发展评价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以构建国内东西部深度融合的区域合作体系为目标,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内沿线省份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区域合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对各节点城市从城市发展水平、竞争力、开放度和城市声誉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部分内陆型节点城市抓住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仍有一些节点城市存在较明显的发展制约因素。对节点城市辐射力和关联效应的研究则表明,不论是自身发展较好的城市,还是自身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均未能全面发挥出节点城市应有的引领带动作用。面向“十四五”期间的区域合作目标,要想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必然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内节点城市的引领作用,从而构建起高质量的区域合作体系。
- 赵文琦胡健邢方
- 关键词:辐射力
- 中国与中亚贸易障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发展中国与中亚贸易,识别影响贸易价值的障碍因素,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与中亚贸易类文献的扎根分析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贸易需求、政治影响、空间距离、文化距离和贸易便利化发展程度五个方面,并由此形成以“贸易价值”为核心的贸易关系路径,区域贸易在市场、政治、文化、区位四种力量,以及开放程度、价值观差异、文化差异、运输成本、地缘政治和信任程度六种关系的相互作用下,决定着双方的贸易便利化。提升中国与中亚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开放、交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规则和求同存异中的发展共识。
- 宋振东雷宏振雷宏振
-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障碍扎根理论
-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变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被引量:6
- 2020年
- 旅游空间网络化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9省份的旅游联系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9省份的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的密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以及凝聚子群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份已经形成了具有紧密联系的旅游网络,以陕西、四川为核心省份带动周边省份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同时,新疆的中心地位不断显现,且形成了极为相似的区域性子群,从而可以形成区域内的联动发展模式。
- 刘洋赵宛刘明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能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西部9省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本文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出发,采用区位熵测算了2003年至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西部9省区能源产业的集聚度水平,以此说明西部9省区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能源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西北5省区的能源产业普遍形成了产业集聚,而西南4省区的能源产业则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对能源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将西部9省区作为整体分析,还是按地区分组后的分析均表明,能源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能源产业集聚“挤出”了创新,减缓了技术进步,最终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
- 赵文琦胡健
- 关键词:能源产业产业集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