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6H指数:7
-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容体系及重大意义
- 2021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和中国传统文化所涵括的劳动理念、劳动思想。内容体系为"一体五维"。其中,"一体"指劳动主体论,"五维"指劳动教育论、精神论、关系论、价值论、目标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立足时空转换的新语境,开创了劳动理论的新成果,破解了社会发展的新问题。
- 谭丙华
- 关键词:理论渊源
- 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可为逻辑、应为目标和何为策略被引量:9
- 2023年
-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贴近农村和农民的类型教育,从政策引导、功能定位和现实可行三个方面展现其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振兴乡村的积极作用。通过培育新农人,激发乡村内生力;擦亮乡村底色,激发文化活力;聚合新力量,激发协同效力,彰显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应为目标。为使目标落地,农村职业教育要向农而行,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互促共生,融入乡村社会;挖潜蓄能,为乡村注入活力。
- 杜楠
-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 大洋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演进与评析——以澳共和新共的社会主义探索为例
- 2024年
- 大洋洲社会主义运动主要由澳大利亚共产党和新西兰共产党开启,两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归于失败。两党70来年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前期的发展壮大、中期的调整转型和后期的衰落消亡三个阶段。两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对革命形势的判断与斗争道路的选择、议会选举策略、统一战线策略、群众斗争与工人运动的组织等方面。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两党之间的历史关系、两党与本国工党的关系,以及两党在国际共运大潮下的起落,都给各自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两党社会主义探索失败的成因中客观条件与环境制约是决定性因素。21世纪以来,虽然两国共产党的后继者仍在继续两党未竟事业,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鉴于当前可预知的主客观条件,恐难有新的突破。
- 邵庄章德彪
- 关键词:澳大利亚共产党新西兰共产党
- 强力占领还是自行放弃--兼论中国共产党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的作用
- 2021年
- 收回汉口英租界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意义重大。多数学者认为,英租界的成功收回与1927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反英示威游行、群众强力占领租界密切相关。而据英方近期解密的外交档案,在群众占领租界前,英方已决定将租界市政管理权交出。所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确实还需重新认识和研究,但我们也不能据此就忽视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的作用。英方之所以自行放弃租界,正是迫于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群众运动营造的浓厚反英氛围,以及在此氛围中出现的民众对英租界的自发冲击。而除了营造反英氛围以外,推动国民党为收回英租界斗争到底以及支持配合国民政府落实有关决定,亦是中国共产党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要予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既不忽视也不高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重要事件中的作用。
- 李红卫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设计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设计与实践;以四门必修课为核心,筑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基础;以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为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视野;以校园文化为引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健康人格养成;以社会实践为载体锻造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向上向善的价值;以联动机制建设为保障形成有效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
- 刘玉方王琳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 设计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基于学生乐于参与视角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点,设计大学生乐于参加的实践活动,是实现高校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喜欢和不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提出设计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尊重学生,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为了发展,变"为劳动而劳动"为"为发展而劳动";精心设计,变"一如既往"为"推陈出新";找准需求,变"一厢情愿"为"皆大欢喜"。
- 李红卫张丽云丁苑丹吴梦凡张敬虹
- 关键词:实践活动设计
- “劳工神圣”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 2020年
- 五四时期,"劳工神圣"思潮得以广泛传播,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并受到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接纳。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由知识分子及无政府主义者都推崇劳动,不过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他们都背离了唯物史观。"劳工神圣"为唯物史观奠定了价值基础,而唯物史观促进了"劳工神圣"的真正实现。"劳工神圣"侧重于主体维度,唯物史观不仅重视劳动主体的作用还重视社会秩序的建构,有着客体的维度。
- 田守雷
- 关键词:劳工神圣唯物史观自由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
-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2023年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 黄帅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主力军作用民族复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充分发挥劳模评选过程劳动教育功能的思考和建议
- 2025年
- 劳动教育是我国劳动模范选树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功能。除了劳模表彰大会、劳模事迹宣传等形式以外,劳模评选过程亦可发挥劳动教育功能。一、劳动模范评选过程具有重要的劳动教育功能评选活动具有比较、鉴定、管理的功能,更具有导向、激励、教育与改进功能。劳模评选工作的相关文件印发后,普通职工群众往往会根据评选条件或标准进行自我对照,并随之产生自我教育、反省、激励与改进的意识。此后,为数众多的职工群众还会参加相应的民主评议或投票活动,并随之“对标对表”,产生比较鉴别的意识,从而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情况下深化自我教育。公示环节,参评人员的先进事迹会影响、触动更多的人,进一步激发普通职工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内驱力。
- 李红卫高楠
- 关键词:自我教育民主评议职工群众内驱力劳模
- 新时代中国工会学理论创新需要厘清的基本概念: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
- 2024年
- 厘清基本概念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深化新时代中国工会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工会章程》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这两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境中,工人阶级是主要靠劳动收入获得生活资料来源的社会阶级,承担着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和方向。基于这两个基本概念,围绕“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工会”“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什么是中国工会”“中国工会干什么”“中国工会怎样干”“中国工会如何发展”这五个问题,推进工会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工会学研究的重要路径选择。
- 王多吉
- 关键词:工人阶级中国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