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作品数:424 被引量:940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张红侠 李馥利 李睿康 郭惠 王聪 更多>> 相关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CDIO理念,通过对土木工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基于大工程观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设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指导。 王静 王聪关键词:CDIO 土木工程 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2025年 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要能够将这些技术手段灵活有效地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可以从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行力,了解前沿技术、与数字化市场接轨,开展创新型技术培训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张海龙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师队伍 基于EOP—MM模型的陕西省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人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近年来,陕西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规模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形成了很大压力。运用EOP—MM模型,以2002年为基期,对陕西省2002—2011年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0年间陕西省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小于实际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规模存在差距。从产业结构层次、劳动力结构转换、人口规模、人口总体素质、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距、增加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的对策建议。 李丹霞关键词:人口规模 经济适度人口 产业结构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商洛市区域环境噪声预测 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商洛市2010—2014年区域环境噪声的昼夜等效声级监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GM(1,1)模型,并用平均相对误差检验、均方差精度检验、小误差概率检验三种方法对所建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应用检验合格模型预测得到商洛市2015年和2016年昼间一类区的噪声值分别是45.1 d B和43.24 d B,商洛市2015年和2016年夜间二类区的噪声值分别是40.83 d B和39.3 d B,并进一步得到2010—2016年商洛市区域环境噪声呈下降趋势。 刘燕 陈宁宁关键词:区域环境噪声 灰色GM(1,1)模型 商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要建设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及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商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SWOT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了适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2343"模式。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了商洛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思路,以期为同类院校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有所启示。 张家荣 刘建林关键词:工程管理 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因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失误,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运用越来越突出,由一开始的单向程序逐渐转向工程造价的计算等方面发展,后来又因为程序集成等相关问题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便又开始往集成方向发展。 褚凌南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工程 延安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2017年 对2000—2010年延安市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总值及其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是延安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延安农业总体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延安比较适宜发展林果业;要使渔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开发先进的养殖技术;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链,发展品牌产业、绿色产业,加大对林业和渔业的重视度,克服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更好地促进延安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王永春 刘燕 王莉关键词:农业 我国省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水土流失和贫困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难题。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4个时期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和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农业和经济3个方面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与经济水平、自然因素和农业状况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农民越贫困、自然环境越差、农业状况越糟糕,水土流失状况越严重;经济状况对水土流失面积比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易获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水土流失。 赵培 何炳华关键词:水土流失 省域 面积变化 影响因素 贫困 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恢复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通过沿淮河上游野外考察,在毛集河口卢庄找到了一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沉积学粒度分析及水文学恢复的研究工作。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与上下层黄土—古土壤区别明显,粒度参数Q型聚类层次分明,其粒级组分以砂质为主,而黄土古土壤粒度以粗粉砂为主,SWD其粒度分形维数明显偏低,各沉积单元粒级组分端元特征明显,通过粒度特征能够很好地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自8 500 a以来,在淮和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根据各层SWD的厚度和产状关系推求出了其最大可能的洪峰水位,高于水平位10.03~14.36 m之间,据滞流回水环境状态下淮河河道相应的洪峰水位,采用恒定均匀流比降—面积法求得各期洪峰流量介于7 062.18~16 040.94 m^3·s^(-1)之间。研究结果对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鉴别和古洪水洪峰水位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淮河上游洪水数据序列,可为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时间尺度上洪水流量—频率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这对于淮河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兆夺 黄春长 查小春 庞奖励 周亚利 李晓刚关键词:淮河上游 粒度分析 全新世 水文学 铁尾矿路用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及安全修复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为分析铁尾矿路用对道路沿线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对铁尾矿化学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测定,以秦巴山区的山地黄棕壤作为道路建设的耕土环境,把铁尾矿按70%~90%的推荐比例掺入,铁尾矿中的重金属按照最不利的全浸入式扩散进行分析,对黄棕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限制要求的重金属进行安全修复,使铁尾矿道路沿线黄棕壤的重金属含量满足限制要求。结果表明:铁尾矿硫化物含量高达到2.89%,不满足配制混凝土的硫化物限量要求;铁尾矿路用的土壤中重金属Cr最大含量103.24 mg/kg、Cu最大含量116.4 mg/kg,国评标准污染等级均为Ⅱ级,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在国家标准正常范围以内;高生物量的非超富集植物、细菌微生物、城市的污泥、工业粉煤灰(5%粉煤灰+50%尾矿砂+45%黄褐土)能够很好修复重金属Cr、Cu污染的土壤;含钙类物质的钝化剂处置重金属Cr、Cu污染效果好,腐殖酸、凹凸棒土、膨润土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Cu;高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微生物钝化剂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当控制铁尾矿掺加比例不超过73%时,铁尾矿道路沿线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能够满足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 王绪旺 蒋应军关键词:铁尾矿 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