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教育
  • 2篇智能技术
  • 2篇人工智能
  • 2篇人工智能技术
  • 2篇课程
  • 2篇劳动教育
  • 1篇育人
  • 1篇育人功能
  • 1篇职教
  • 1篇职教发展
  • 1篇职业教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情感
  • 1篇生产力
  • 1篇数字化
  • 1篇双语
  • 1篇双语课
  • 1篇双语课程
  • 1篇图景
  • 1篇情感

机构

  • 10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 1篇毛亚庆

传媒

  • 1篇辽宁教育
  • 1篇教育实践与研...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基础教育
  • 1篇广西教育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教书育人(教...
  • 1篇教书育人(校...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品位·经典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祛魅与存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之技术迷思与破解之术
2024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Chat 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追捧。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借助文本生成实现个性化学习,能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学习效率,为人们的学习和研究打开新的大门。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毕竟是一种工具,工具对教育的影响再大,依然不能代替教育,由此产生的工具迷思亟待祛魅。它存在的一些潜在隐患有:武断地高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迷思性认知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把人工智能看作为一本万能的“教育解药”秘籍。这些片面式问题导向或多或少冲击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不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破解以上忧患,可以从以下着手预防:目标导向上,坚持以主体教育实践为导向;教学实施中,建立一个责任伦理体系,以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评价反馈上,采取有效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系统监督措施。通过反思Chat GPT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并认清其辅助性质与教师专业知识和指导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对它的依赖。
覃延鑫李福灼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创新祛魅
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范式的价值、挑战及样态
2024年
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办学方转型和教育评价方转型的双重价值逻辑上。当前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体现为育人价值导向模糊化、身心依存发展分离化、教育评价转型伦理化。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从“数字洞穴”到“教育田野”、从“身心分离”到“身心统一”、从“演绎归纳”到“溯因推理”三大样态。
覃延鑫李福灼
关键词:教育评价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
2024年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丰富并用好校园文化,是目前高校育人必须达到的教育要求,这与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高校应重视以多元化的校园文化育人形式优化育人路径,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感召力和吸引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就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策略展开分析讨论。
余佳茵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从技能训练到素养培育:劳动教育目标的重心转向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出我国劳动教育的目标经历了"探索试误——调整修正——深化改进"三个阶段,结合现实分析当前我国劳动教育正处于目标深化改进阶段。劳动教育目标的重心转向不仅是社会进步和国家进步发展的诉求,也是学校教育功能完善的必须,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劳动教育目标转向的实现需要国家的支持、学校的落实和家庭的辅助,三位一体,统一战线,共同推进。
胡雨潞王文蓉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基于文化回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
2022年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场域作为天然的劳动场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文化场域。“文化回应性教学”对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启发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强化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与此同时,“文化回应性教学”在乡村学校劳动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依赖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实施深入化的支持,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王文蓉胡雨潞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学实施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基本方略与实践图景被引量:1
2024年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化教学设备的日趋完善,促使人们对学习行为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与机的相互协作,人机协作学习必将是今后教育的一个主要构成方式。而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智力科技产物,既要研究其多重作用,也要重视从道德伦理角度考察其对学习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深度剖析。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可以让个性化学习规划与学习资源同步生成、让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数据供给双向交互,让个性化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公开透明。主要的实践聚集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研究范围,合理服务学生;二是融合核心技术,寻找最佳契合点;三是丰富表征资源,由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共生;四是将网上与线下相结合,使人机协作达到一体化;五是寻求多方协作,构建个性化学习生态系统。
李福灼覃延鑫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学习教育信息化
基于教育服务理念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被引量:6
2023年
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且缺少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基于此,本文以教育服务理念作为理论指导,以某地区高等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从评价体系建立、指标选取、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育服务理念指导下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提出了基于教育服务的理念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以期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覃延鑫李福灼
关键词:教育服务理念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
新质生产力是以提高生产力基础、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特征、以创新为先导来构筑一条以人才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链条。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认知与形成要素出发,探索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完整性、多样性。基于多维作用分析,新质生产力可以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构建新的发展体系、形成新的适配布局。以新质生产力观念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使教育生产力得到充分提高,为培养职业教育新兴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覃延鑫李福灼徐于舒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4
2020年
通过对广西2个少数民族县(区)13所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中心优势”现象,远离社会、经济与文化中心的边缘民族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更低;民族类别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性具有显著影响,侗族儿童受留守经历的消极影响最为显著;男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显著低于女生,并且这种性别差异不受民族类别的影响。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探索西部民族地区学校综合发展模式,努力挖掘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支持体系,促进不同民族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均衡发展。
杨传利毛亚庆林丽珍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西部民族地区小学生
广西壮汉双语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0年
本文在分析广西壮汉双语课程开发与应用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梳理壮汉双语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路径选择,提出以人才保障为支撑、以经济保障为支点、以政策保障为支持等作为壮汉双语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综合保障,三管齐下互联互通,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壮汉双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李福灼曾琳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