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作品数:156 被引量:1,042H指数:18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土壤
  • 15篇滇中
  • 15篇湿地
  • 10篇植物
  • 9篇胁迫
  • 8篇生态
  • 8篇群落
  • 8篇污染
  • 8篇反坡
  • 7篇有机碳
  • 7篇生态系统
  • 7篇土地利用类型
  • 7篇小流域
  • 7篇
  • 7篇不同土地利用
  • 7篇不同土地利用...
  • 6篇碳储量
  • 6篇沉积物
  • 5篇云南松
  • 5篇生物量

机构

  • 156篇西南林业大学
  • 8篇国家林业局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双江县林业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市林业果...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8篇王妍
  • 6篇刘云根
  • 2篇王莎
  • 2篇李恒
  • 2篇王丹丹
  • 2篇刘鹏
  • 2篇吴田
  • 2篇孙向阳
  • 2篇赵一鹤
  • 2篇杨桂英
  • 2篇齐丹卉
  • 2篇郭玉静
  • 1篇黎星辉
  • 1篇蓝增全
  • 1篇崔向慧
  • 1篇李乡旺
  • 1篇张树斌
  • 1篇孙仕仙
  • 1篇秦彦杰
  • 1篇曹子林

传媒

  • 10篇西南林业大学...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绿色科技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西部林业科学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亚热带水土保...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草原与草坪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环境与发展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8篇2020
  • 73篇2019
  • 61篇2018
  • 13篇2017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黎贡山杜鹃花科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杜鹃花科(含越橘科)是高黎贡山地区含有木本植物最多的科,研究其分布区类型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对认识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黎贡山杜鹃花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该科各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县的分布,海拔分布,以及特有种情况来研究高黎贡山杜鹃花科的区系性质和多样性格局.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地区杜鹃花科共有11属共235种.其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居多,各有3个属;而种的分布区类型更为集中,温带性质的种占了99.15%,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东亚分布有125种,占到高黎贡山杜鹃花种类的53.19 %.中国特有分布有108种,占本区域杜鹃花科植物种数的45.96%.属和种的分析都表明本区域杜鹃花科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也表明本区域杜鹃花科植物区系以温带起源为主,并在山地环境下进一步向温带性质发展和强化.在所涉及的高黎贡山7个县中,以北部的贡山县分布杜鹃花科植物和高黎贡山特有杜鹃花科种类最多,分别有190种和30种,这可能与高黎贡山北段的气候条件更优越,地理条件更复杂有关.垂直方向上,在2 000-3 600 m之间杜鹃花科植物丰富度最大,在这个区域的每个100m 海拔段内都有80种以上杜鹃花科植物,以及10种以上的高黎贡山特有杜鹃花科植物,这应该与本海拔段内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较高的隔离程度有关.
李新辉王丹丹李恒
关键词:杜鹃花科区系特征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碳酸酐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对苗木进行干旱胁迫,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形态指标、生物量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针叶长来说,地径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程度较小的干旱胁迫即可引起地径生长的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主根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度干旱胁迫(T4)是主根长生长的转折点。(2)高强度干旱胁迫对苗木生物量的抑制效应在器官间表现不均衡,苗木根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中度干旱胁迫(T4)处理时苗木根生物量比最大,同时叶生物量比最小,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苗木对根和叶生物量比的调整。(3)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苗木根、茎、叶的碳酸酐酶活性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可根据根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来初步筛选耐旱性更强的优良单株。总之,该年龄段苗木的地径越大、主根长越长、根生物量比越大、根部的碳酸酐酶活性越高,苗木的耐旱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苗木在石漠化生境中的成活和生长。
王晓丽徐志鸿韦文长和润喜陈诗曹子林
关键词:云南松生物量碳酸酐酶干旱胁迫
高黎贡山兰科植物区系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兰科植物是高黎贡山地区分布种类最多的科,研究兰科植物多样性对认识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有较大的代表意义.本文以高黎贡山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兰科植物的生活型、来源、特有现象等角度分析了高黎贡山兰科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本区兰科植物共有98属364种,包括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3种生活型.属级分布区类型较为多样,但以热带成分最多,占58.18%;种级分布区类型较为集中,温带成分占91.21%,表明以热带起源为主的兰科植物区系在山地环境的发展和适应.从分布上来讲,高黎贡山北段的贡山县兰科植物最丰富,有237种,其中中国特有和高黎贡山特有植物也最多,这很可能与北段具有更复杂的地形和更强烈的地表褶皱等因素有关.垂直方向上,本区的海拔1 800 -2 200m段兰科植物最多,1 700 -2 800m含有最多的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 800 -2 900m 含有最多的高黎贡山特有兰科植物.中国特有兰科植物和高黎贡山特有兰科植物在各个海拔段的分布与相对应海拔兰科植物数量的比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在高黎贡山地区,随着海拔和纬度的上升,地理隔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环境更有利于兰科植物,特别是特有兰科植物的兴盛和发展.
李新辉王丹丹李恒
关键词:兰科植物生活型区系特征
滇中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9年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最为敏感,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壤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滇中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园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角度,系统地分析了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有机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SOC,MBC,EOC,DOC整体均表现为园地>林地>坡耕地>荒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MBC,EOC,DOC整体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在20—30 cm土层含量较低(低于30%);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SOC和MBC,EOC,D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BC,EOC,DOC两两之间也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退耕还林以及在荒草地种植人工林可作为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并将在减少流域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张华渝王克勤宋娅丽赵洋毅陈雪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地利用类型
金佛山方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对金佛山方竹无性系种群生长规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佛山方竹发笋期持续时间为40d左右,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其不同时期成竹数为盛期>早期>末期,成竹率为早期>盛期>末期,在整个出笋期间,金佛山方竹的叶绿素与氮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高生长持续65d左右,呈Logistic增长,且昼夜节律明显;(3)地径生长与高生长同步开始,持续21d左右。
尹泽南董文渊郑静楠吴义远浦婵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高生长植物养分
蚂蚁筑巢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时空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蚂蚁筑巢定居能够形成与巢穴周围显著不同的微生境和土壤养分环境,从而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白背桐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蚂蚁巢地与非巢地土壤EOC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蚂蚁筑巢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土壤EOC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蚁巢和非蚁巢地土壤EOC随月份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表现为6月>9月>3月>12月;土壤EOC沿土层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0~5 cm土层,蚁巢土壤EOC显著大于非巢地,在5~10和10~15 cm土层的差异不显著.蚂蚁筑巢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硝态氮和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和容重,但对铵态氮、pH值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调控蚁巢和非巢地土壤EOC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温度、含水率、全氮和硝态氮等土壤指标对土壤EOC的影响次之.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微生境(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土壤养分(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状况,进而调控热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时空动态.
李少辉王邵军张哲陈闽昆曹润曹乾斌左倩倩王平
关键词:蚂蚁易氧化有机碳
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林下植被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亚高山5种典型森林华山松(HSS)、云南松(YNS)、滇油杉(DYS)、高山栎(GSL)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植被(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生物量、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5种森林群落中,林下灌木、草本和凋落物生物量变幅为1.47~11.19t/hm2,0.01~0.63t/hm2,7.85~46.73t/hm2。(2)灌木层的碳氮储量变幅在0.77~5.94tC/hm2,10.97~92.84kgN/hm2,碳氮储量的主要营养器官分别为茎和叶;草本层为0.01~0.29tC/hm2,0.07~5.35kgN/hm2,均呈现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凋落物为2.15~13.03tC/hm2,42.07~320.58kgN/hm2,碳氮储量随分解程度加深各有不同。(3)5种林分林下灌草及凋落物碳储量大小顺序为:CL>YNS>DYS>HSS>GSL;氮储量为:CL>YNS>DYS>GSL>HSS。综上,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下灌草和凋落物具有较高的碳氮贮能力,滇油杉的碳氮贮潜力较大,应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分密度,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管理措施,为林下植被与上层林木的协同发展以及今后研究林下植被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撑。
侯芳王克勤宋娅丽李加文杨云陆李有邦
关键词:林下植被
慈竹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测定出慈竹叶片的表皮细胞、泡状细胞、叶肉细胞、气腔、薄壁细胞、厚壁细胞的长度和密度,对不同秆龄的慈竹叶片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秆龄的慈竹叶片之间解剖结构并没有太大区别,慈竹叶片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变异,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17.58%~34.88%,变异系数均超过15%。构建了慈竹叶片各类细胞长宽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分析表明,以各细胞的宽作为自变量,分别与其长作为因变量时存在高度相关的线性关系,但叶肉细胞长宽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郑静楠董文渊刘培尹泽南吴义远
关键词:石蜡切片
湿地生境下土壤砷形态转化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9年
通过持续淹水种植典型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模拟湿地生境盆栽试验,探究外源砷(As)污染土壤在不同时间内微环境因子[溶解氧含量(DO)、氧化还原电位(E_h)、电导率(EC)和pH值]的变化规律及砷形态转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评估对应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微环境因子对不同处理时间的响应存在差异,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土壤DO值、E_h值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酸碱度趋于中性,且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电导率逐渐上升。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非专性吸附态As(F1)及残渣态As(F5)含量均不断减少,晶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F4)不断增加,由生物有效态向非生物有效态转化,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微环境因子对土壤As结合态的影响是多方向的,同一微环境因子对不同结合态具有不同相关性,且存在较大差异,E_h、DO及pH均对土壤中As的转化具有重要贡献。随着试验时间加长,土壤中As的环境风险表现出先大幅降低后小幅增加的趋势,中后期总体处于中低环境风险状态。
任伟赵蓉刘云根刘云根赵立君杨桂英李梦莹王妍
关键词:结合态环境风险
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与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郑静楠董文渊吴义远尹泽南浦婵田发坤谢泽轩
关键词:筇竹种源播种品质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