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90 被引量:76H指数:4
- 相关作者:廖丽宁周红梅周红梅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龙狮舞艺精神的本质建构
- 2017年
- 起源于中国的龙狮舞艺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四海。不仅是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精致的外形以及精湛的技艺让人钦敬,更重要的是龙狮舞艺的精神作为一种无穷的力量深入人心。通过对龙狮舞艺历史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去研究龙狮舞艺的本质内涵,揭示其以传承与发展为精神前提,团结合作为精神基础,和谐共处为精神内在要求,追求幸福美好为最终目标的本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龙狮舞艺的精神作为支柱,开创幸福美好的未来。
- 刘家豪张智黄珊妹
- 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 2020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高校建设提供思路和指明方向。通过对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梳理,明确以人为本、教育优先、教师为基础的教育宗旨,研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促进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和思政教师是队伍专业化三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探析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 黄美萍
- 关键词:思政课
- 新时代下“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平合作的精神;二是有利于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三是有利于端正互学互鉴的态度;四是有利于建立互利共赢的“共同体”意识。弘扬“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需要。
- 黄珊妹
-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 2023年
- 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在新时代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因此,阐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进路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 王伟
- 关键词: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理想信仰实践进路
- 民族地区高师学生专业伦理的偏差及培养路径探析
- 2017年
- 民族地区高师学生专业伦理素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未来的专业化水平。在其入职前进行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伦理理论教育,不仅有助于民族地区高师学生专业服务精神的塑造,还有助于坚定专业信念。应通过提升高师学生专业伦理的自我修养能力、明确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强化专业伦理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等,解决民族地区高师学生专业伦理存在的偏差问题。
- 周红梅罗箭华李乐军
-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师学生专业伦理
- 问题意识视域中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关系论析
- 2023年
- 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在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方面满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过程。拓展和推进文化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问题意识,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发生之问中协调好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价值之问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本质之问中摆正经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之问中清晰“双创”“双百”与“二为”的关系,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阵地坚守之问中融通网下与网上的关系。
- 孟宪平王建振
-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
- 大数据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有效路径被引量:3
- 2019年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人们已进入大数据年代。新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统战工作,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主动抓住大数据的新机遇,积极迎接新挑战,找寻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 孙鹏晋倩
-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统战
- 高校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析——基于国家认同的视角
- 2024年
- 培养国家认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资源,承载着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国家认同教育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将国家认同由思想自觉落实为行动自觉,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更充分结合。该文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以及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对培养国家认同的价值优势,探讨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的实效性。
- 廖华洁潘会文唐静芳
- 关键词:国家认同思政课传统文化大学生
-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魅力
- 2018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它的出现给国家、社会乃至人类世界带来非凡的魅力。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为人本魅力、理论魅力、实践魅力,坚持这三大魅力,对我国始终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黄珊妹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
- 2020年
- 要想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就要找准时代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哲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蕴含的辩证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张志斌庄倩琳
- 关键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