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苏州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郭倩陆炀钱志浩孔维伟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熟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虾酱
  • 2篇苯基
  • 2篇丙酸
  • 1篇蛋白
  • 1篇低聚肽
  • 1篇低值
  • 1篇低值鱼
  • 1篇多样性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醇
  • 1篇诱变
  • 1篇中风
  • 1篇融合蛋白
  • 1篇山核桃
  • 1篇山核桃油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包装
  • 1篇受性
  • 1篇双相
  • 1篇重组融合蛋白

机构

  • 8篇常熟理工学院
  • 5篇苏州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谱尼测试集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朱益波
  • 3篇齐斌
  • 2篇王立梅
  • 2篇徐艳
  • 2篇郑青云
  • 2篇郭倩
  • 1篇李新
  • 1篇张晶
  • 1篇陆炀
  • 1篇孔维伟
  • 1篇钱志浩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塑料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大肠杆菌双相体系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被引量:2
2016年
在水/正己烷双相体系中,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苯丙酮酸(PPA)提高(R)-2-羟基-3-苯基丙酸(PLA)的产量。研究了双相体系中正己烷的体积分数、转化温度、转速、底物浓度和菌体量对PL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转化条件为正己烷体积分数为40%;转化温度为40℃;转化转速为300 r/min;底物浓度为15 g/L;湿菌体浓度为15 g/L。在此条件下进行全细胞转化,PLA的产率为(7.25±0.08)g/(L·h)。分批补加底物,生成PLA的单位时间产量为(8.77±0.13)g/(L·h)。
徐艳陆炀郑青云孔维伟庞敬权齐斌朱益波
关键词:苯丙酮酸
苯基乳酸耐受性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高产苯基乳酸特性被引量:2
2017年
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耐受性菌株的筛选能够有效降低PLA对生产菌株的抑制作用,有利于PLA产量的提高。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耐受PLA的菌株,并应用于PLA的合成。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诱变筛选获得一株耐受PLA突变菌株E.coli Z2016(CCTCC保藏编号M2016332)。以E.coli Z2016为宿主菌,分别构建了重组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用于D-和L-苯基乳酸的合成。结果表明:E.coli Z2016在含有1 g/L D-PLA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重组突变菌株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和E.coli Z2016 pET-28a-ldhL全细胞合成D-PLA和L-PLA产量分别为6.75、6.97 g/(L·h),较重组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02%和8.95%;分批补加底物反应120 min,E.coli Z2016 pET-28aldh^(Y52V)得到的D-PLA为20.02 g/L,较对照组提高22.17%,转化率为90.07%;E.coli Z2016 pET-28a-ldhL得到的L-PLA产量为20.87 g/L,较对照组提高16.85%,最终转化率为91.24%。筛选耐受性菌株是提高PLA产量的有效途径。
徐艳郭倩朱益波王立梅齐斌
关键词:紫外诱变大肠杆菌
重组融合蛋白大肠杆菌不对称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被引量:3
2017年
将来自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突变D-乳酸脱氢酶(D-LDH^(Y52V))和Candida boidinii的甲酸脱氢酶(FDH)进行融合,重组成双功能融合蛋白,为生物法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D-PLA)提供新的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对底物苯丙酮酸(PPA)亲合力更高的突变蛋白D-LDH^(Y52V)与FDH通过连接肽(Gly4Ser)3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28a(+),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79.7 k Da,在重组菌中获得了正确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D-LDH和FDH的双重生物学活性。在不对称转化PPA合成(R)-2-羟基-3-苯基丙酸(DPLA)的应用中,融合蛋白体系比D-LDH^(Y52V)单独表达体系的D-PLA产量提高了40.71%。通过5 h底物分批补加发酵,D-PLA产量为17.34 g/L,底物转化率为77.64%,生产强度3.47 g/(L·h)。双功能融合蛋白增强了辅酶再生的效率,有效促进了(R)-2-羟基-3-苯基丙酸的不对称合成。
朱益波蒋卓越郭倩郑青云林容天钱志浩齐斌王立梅
关键词:甲酸脱氢酶融合蛋白辅酶再生
山核桃分离蛋白为壁材的山核桃油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2024年
本实验以麦芽糊精、蛋黄粉、山核桃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微胶囊的壁材,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复配,采取喷雾干燥法制备山核桃油微胶囊产品,分析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以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不同壁材组合得到的微胶囊的性能。结果显示,以山核桃分离蛋白为壁材制备的山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73.68%,微胶囊结构完整致密,成功将山核桃油芯材包埋在内部并具有保护芯材的作用。微胶囊粉末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溶解性好。山核桃分离蛋白微胶囊在程序升温条件下(10℃/min),低于150℃条件下质量损失仅为5.48%,远低于大豆分离蛋白微胶囊(10.3%),因此更能够满足大多数食品的热加工需要。微胶囊化明显减缓山核桃油氧化速度,提高了山核桃油的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性实验证明山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提高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的抗氧化稳定性。通过评价山核桃分离蛋白这一新颖的微胶囊壁材的性能,发现山核桃分离蛋白是一种卓越的微胶囊壁材,扩大了蛋白质壁材的选择范围。同时,为核桃分离蛋白资源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了山核桃的附加值。
李新李新孙悦齐斌王立梅
关键词:微胶囊山核桃油壁材包埋率
虾酱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虾酱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发酵过程中虾酱的氨基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研究发现,虾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总量由20.921g/100g增加到...
戴玲瑛王立梅齐斌
关键词:虾酱发酵过程氨基酸风味变化
文献传递
低值海洋鱼低聚肽抗氧化和抗疲劳活性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研究低值海洋鱼(以鳀鱼为主的海产小杂鱼)低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疲劳作用。方法: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等4种体外化学模型、DNA氧化损伤模型及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低值海洋鱼低聚肽的抗氧化与抗疲劳能力。结果表明:低聚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4.76±0.57)、(5.09±0.27)、(5.91±0.23)mg/mL,还原力IC_(50)为(1.31±0.12)mg/mL;与空白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低值海洋鱼低聚肽均延长了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了小鼠疲劳后乳酸和尿素氮含量,提高了肝糖原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结论:低值海洋鱼低聚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能够提高运动耐力,缓解疲劳。
丁树慧齐曼婷齐斌张晶
关键词:抗氧化抗疲劳自由基
虾酱中间产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13
2018年
为更全面地探究虾酱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虾酱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测序,从而对虾酱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共获得61 107条序列,4 358个操作分类单元,多样性分析表明虾酱中具有高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虾酱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虾酱中变形菌门占92.02%,γ-变形菌纲占90.58%,弧菌目占85.91%,弧菌科占85.91%,发光杆菌属占71.94%。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虾酱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保证虾酱的质量与安全,提高虾酱的品质,优化虾酱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戴玲瑛齐曼婷王立梅齐斌
关键词:虾酱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技术
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蜗牛黏液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延流法制备了香兰素(V)交联的壳聚糖/聚乙烯醇/蜗牛黏液(CS/PVA/SM)复合膜,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CS/SM配比对复合膜光学性能、水蒸气和氧气阻隔能力、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S/PVA/SM复合膜为可降解的亲水性薄膜,当CS溶液/SM溶液体积比为5/3时,复合膜性能优良,其抗氧化活性为87.51%,其水蒸气透过率比纯CS膜降低了75.16%,不透明度降低了87.74%,拉伸强度提高了16.04%,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8.26倍;随着SM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CS溶液/SM溶液体积比为5/1、5/2和5/3时,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SM的添加使复合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V的添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氧化能力;所制备的CS/PVA/SM复合膜在食品包装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李福杰齐斌徐华亭王立梅
关键词:壳聚糖聚乙烯醇香兰素食品包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