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5 被引量:43 H指数:4 相关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原位沉淀法合成高效卤化银/碳酸银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活性 2024年 以AgNO_(3)和Na_(2)CO_(3)为原料,聚乙二醇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合成Ag_(2)CO_(3)光催化剂,再以Ag_(2)CO_(3)、AgNO_(3)与卤化钠为反应物,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得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并以甲基橙(MO)溶液为模拟染料溶液,对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gBr/Ag_(2)CO_(3)复合光催化剂(其中AgBr质量分数为90%)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可见光光照5 min后,0.1 g AgBr/Ag_(2)CO_(3)复合光催化剂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6.6%,分别是单相AgBr、Ag_(2)CO_(3)、TiO2降解率的1.2倍、4.7倍和5.3倍;复合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后对MO降解率达92.7%。卤化银/碳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覃利琴 王瑞娟 王蓉 梁春杰关键词:卤化银 光催化性能 辅助水热法合成新颖CaWO4∶Ln3+(Ln=Tb,Eu,Dy,Sm)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2019年 以酒石酸钾钠为辅助剂,采用辅助水热法合成CaWO4∶Ln^3+(Ln=Tb,Eu,Dy,Sm)发光材料。考察酒石酸钾钠的用量、离子掺杂浓度等对合成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谱(DRS)、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为四方晶相的CaWO4∶Ln^3+(Ln=Tb,Eu,Dy,Sm)。当添加0.4 g酒石酸钾钠、掺杂浓度为5 mol%制备的CaWO4∶Ln^3+(Ln=Tb,Eu,Dy,Sm)发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不同颜色光。荧光强度是未添加酒石酸钾钠所得产物的2.1倍。 覃利琴 杨黄根 李冬兰 陈德关键词:水热法合成 CAWO4 发光性能 Bi_(12)P_(0.86)O_(20.1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面Ag纳米颗粒修饰改性研究 2023年 以水热法制备的新型光催化剂Bi_(12)P_(0.86)O_(20.14)为基体,以Ag NO_(3)为Ag源,通过简单的光化学沉积制备了Ag/Bi_(12)P_(0.86)O_(20.1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XPS、TEM、HRT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UV-vis漫反射测试、Mott-schottky测试、光电流测试等对材料进行光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Ag以金属Ag单质纳米颗粒负载于Bi_(12)P_(0.86)O_(20.14)立方体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接触界面。可见光照射下,Ag/Bi_(12)P_(0.86)O_(20.14)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远高于Bi_(12)P_(0.86)O_(20.14),Ag含量为15 wt.%的复合光催化剂光性能最优,光照75 min后,对Rh B的降解率为98.1%。Ag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与Bi_(12)P_(0.86)O_(20.14)的协同作用不仅增强了Bi_(12)P_(0.86)O_(20.14)导带的电子供应,还促进了纳米Ag的热电子与空穴的分离,由SPR效应产生的局部电磁场还抑制了Bi_(12)P_(0.86)O_(20.14)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复合体系的量子效率。 龙子文 李海斌关键词:AG 含有氢键供体大环化合物的构筑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含有氢键供体基团构筑的大环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可以提供氢键供体的N—H基团,可以为大环化合物的主客体化学提供额外的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识别、自组装以及超分子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十年基于(硫)脲键、酰胺键构筑的大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分子识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此类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黄国保 陈志林 韦贤生 陈钰 李秀英 仲辉 谭明雄关键词:大环化合物 分子识别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六月红”荔枝保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讨氧化石墨烯-壳聚糖(GO-CS)复合保鲜剂对“六月红”荔枝的保鲜性能,以氧化石墨烯(GO)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制得GO-CS复合保鲜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再用蒸馏水、CS溶液、GO-CS复合保鲜剂在温度(4±1)℃冷藏条件下保鲜“六月红”荔枝,以好果率、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O和CS以CO—NH成功键合在一起,GO-CS复合保鲜剂在荔枝果皮表面上形成均匀完整的保鲜膜,保鲜性能明显优于CS和蒸馏水。储存25d时,GO-CS复合保鲜剂保鲜的荔枝好果率为50%,失重率相对其他2组上升趋势最缓慢,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的速度最缓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下降4%。 刘括 王成国 聂国朝关键词: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复合保鲜剂 保鲜 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NaGd(WO_(4))_(2)∶Eu^(3+)及其荧光性能 2022年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钨酸钠(Na_(2)WO_(4)·2H_(2)O)为原料,EDTA-2Na为辅助剂,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利用XRD、SEM以及UV-Vis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辅助剂用量、Eu^(3+)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NaGd(WO_(4))_(2);水热条件下,辅助剂EDTA-2Na用量的不同,NaGd(WO_(4))_(2)的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不规则颗粒状,演变成多面体颗粒,以及纳米片自组装花状颗粒,再演变成大脑状形貌。NaGd(WO_(4))_(2)晶体在激活离子Eu^(3+)掺杂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李芸 华云龙 李秀英 闭雪彬 谢佳佳 林亮 黄鉴 黄国保 陶萍芳关键词:水热法 离子液体掺杂石墨烯/环氧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以N-甲基咪唑、氯代正丁烷及氟硼酸钠为原料制备了丁烷离子液体([BMIm]BF4)。利用离子液体掺杂石墨烯,制备了环氧复合材料(ILs-GNs/EP)。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及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0.2%的ILs-GNs可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由129kJ/m^2提高到227kJ/m^2,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热分解温度提高25~35℃左右,ILs-GNs对环氧树脂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刘括 李秀云 陆绍荣 黄海燕关键词:石墨烯 离子液体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增韧 多面体CaWO_4:Dy^(3+),M^+(M=Li,Na,K)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4 2019年 以溶剂热法合成多面体CaWO_4:Dy^(3+),M^+(M=Li,Na,K)荧光粉,考察Dy^(3+)掺杂量、Li^+掺杂量、掺杂碱金属离子种类等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DRS、PL等对产物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产物CaWO_4:Dy^(3+),M^+(M=Li,Na,K)为四方晶系结构;在波长为256 nm激发下,CaWO_4:Dy^(3+),M^+(M=Li,Na,K)荧光粉,在574 nm处显现出强发射峰,其发光强度相对未掺杂碱金属离子的CaWO_4:Dy^(3+)发光强度明显提高,其中多面体CaWO_4:Dy^(3+),Li^+是CaWO_4:Dy^(3+)发光强度的3倍。 覃利琴 杨黄根 陶萍芳 李世明关键词:溶剂热法 荧光性能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2024年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罗幼刚 罗志辉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关键词: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含蒽双三联吡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 2022年 以蒽,醋酸,溴化氢,1,3,5-三聚甲醛,N,N,N-三甲基-1-十四烷基溴化铵,双(2-吡啶基甲基)胺,三乙胺等为原料,合成了含蒽的双三联吡啶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目标产物中含有双三联吡啶结构,可以与金属离子之间具有较强的螯合作用,从而改变原来目标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尤其是其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随着Zn^(2+)、Ag^(+)和Mn^(2+)浓度不断增大,含蒽双三联化合物荧光强度不断增强;Cu^(2+)、Co^(2+)、Hg^(2+)、Pb^(2+)、Na^(+)、Fe^(3+)、Ni^(2+)均随着浓度的增大,含蒽双三联化合物荧光强度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运用荧光光谱法能高灵敏度的检测痕量金属离子。 陶萍芳 华云龙 李芸 熊同强 李秀英 孙杨杨 陈志林 黄冰玥 黄国保关键词:三联吡啶 荧光识别 金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