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真菌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126H指数:5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仁济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真菌
  • 7篇表型
  • 5篇药物敏感
  • 5篇药物敏感性
  • 5篇曲霉
  • 5篇敏感性
  • 4篇隐球菌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球菌
  • 4篇毛孢子菌
  • 4篇黄癣
  • 4篇分离株
  • 4篇表型鉴定
  • 3篇蛋白
  • 3篇新生隐球菌
  • 3篇血症
  • 3篇真菌血症
  • 3篇生物学
  • 3篇体外
  • 3篇文献复习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仁...
  • 2篇温州市第三人...
  • 2篇金坛市中医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上海市皮肤病...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章强强
  • 8篇朱均昊
  • 5篇王家俊
  • 2篇吴晓鸥
  • 2篇赵颖
  • 2篇李民
  • 2篇翁心华
  • 2篇朱利平
  • 1篇王璇
  • 1篇褚云卓
  • 1篇郑冬燕
  • 1篇王瑶
  • 1篇张丽
  • 1篇曹存巍
  • 1篇张永信
  • 1篇张超英
  • 1篇徐斌
  • 1篇王睿莹
  • 1篇任大明
  • 1篇杨连娟

传媒

  • 7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第三届全国深...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6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型无绿藻不同致病性菌株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及相关蛋白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致病性中型无绿藻菌株的蛋白组学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研究,从而探索无绿藻的致病机制。方法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测定中型无绿藻环境株(基因1型)与中型无绿藻临床分离株(基因2型)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鉴定得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共鉴定得到245个不同表达蛋白,其中表达差异>1.5倍的蛋白共有35个,包括16个上调蛋白和19个下调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致病的基因2型中型无绿藻菌株中,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抑制能量产生与转化,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代谢以及加强翻译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无绿藻的致病涉及多种蛋白表达的改变,iTRAQ技术可以有效筛选出基因1型与基因2型中型无绿藻的差异表达蛋白,对进一步探索无绿藻病的发病机制,干预或治疗无绿藻病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研究无绿藻感染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原志朱均昊李莉韩德忞章强强
关键词:毒力因子蛋白组学
75株临床分离新型隐球菌药物敏感性及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分离菌株通过MALDI-TOF质谱和生化鉴定卡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共培养分离出75株隐球菌,均为新型隐球菌,主要分离自脑脊液(78.7%)。伊曲康唑野生型分离率最低(36.0%);伏立康唑野生型分离率最高(94.7%)。64例患者中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62例,符合率96.9%。结论 隐球菌在脑脊液中分离率高,伊曲康唑非野生株分离率最高,伏立康唑野生株分离率最高。
管湘玉朱均昊严丽李莉韩德忞章强强朱敏
关键词:隐球菌药物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隐球菌病
Veenhuisii毛孢子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12株自ICU分离到的veenhuisii毛孢子菌的真菌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学鉴定和菌株的ITS区序列测定,以及采用CLSI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2)进行...
吴晓鸥潘利琴张德亭章强强周俊
关键词:表型鉴定
烟曲霉极性因子kipA基因的敲除与鉴定
2015年
目的构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方法通过In-Fusion技术将kipA基因的上下游基因与抗性基因顺序链接,以潮霉素抗性基因替换靶基因,达到用同源重组手段敲除烟曲霉kipA基因的目的,以realtime-PCR对基因突变株进行鉴定和验证。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结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的构建,为后续烟曲霉极性生长与血管侵袭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朱均昊李莉章强强陈裕充
关键词:烟曲霉
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取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根据其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结果患者为17岁男性。9年前面部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和疣状增生至今,已扩散至左上臂。损害刮取物直接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标本培养有黑色菌落生长。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和大量棒状、3~4个分隔的棕色孢子,单个或成群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和侧缘。组织病理显示为慢性肉芽肿。PAS染色见串珠状不规则膨大的菌丝。结论根据其形态学特点,菌种被确定为棒状弯孢。
王家俊李莉肖经苪朱敏章强强
关键词:真菌性皮肤病
华东地区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近年来华东地区分离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检测出的耐药和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抗真菌药物对96株新生隐球菌的MIC90(MIC范围)为:氟康唑4(0.5~16)μg/m L,氟胞嘧啶4(0.25~64)μg/m L,两性霉素B 0.5(0.03~1)μg/m L,伊曲康唑0.5(0.03~1)μg/m L,伏立康唑0.25(0.03~0.5)μg/m L,所有耐药菌株及SDD菌株的分子鉴定均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结论除伊曲康唑外,华东地区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高,耐药菌株少,不敏感株以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
朱均昊韩德忞李莉章强强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
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实验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了解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的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7株来自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结果氟康唑、立福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2.0~128μg/mL、0.008~0.5μg/mL,前者MIC50、MIC90几何均数值分别为4μg/mL、8μg/mL,后者几何均数值分别为0.125μg/mL、0.25μg/mL。其中,对氟康唑敏感菌株占81.8%(63/77),中度敏感或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占16.9%(13/77),耐药菌株占1.3%(1/77)。中度敏感和耐药的14株菌中,临床分离株占85.7%,尽管在临床菌株与环境分离株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结论虽然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出现中度敏感或耐药,但立福康唑对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隐球菌病药物的又一选择。
李莉朱利平章强强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抗菌活性
烟曲霉极性因子kipA基因的敲除与鉴定
目的:构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方法:通过In-Fusion技术将kipA基因的上下游基因与抗性基因顺序链接,以潮霉素抗性基因替换靶基因,达到用同源重组手段敲除烟曲霉kipA基因的目的,以realtime-PCR对基...
朱均昊李莉章强强陈裕充
关键词:烟曲霉突变株
国内首例皮瘤丝孢酵母真菌血症分离株的表型及rDNA序列鉴定
目的:通过对1例脂膜炎患者真菌血症的分离株的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报道国内首例皮瘤丝孢酵母菌血症。方法:采集患者的血及鼻咽结节组织标本通过真菌培养获得分离株,经形态学观察、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系...
李莉章强强王家俊
关键词:真菌血症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株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50
2016年
目的探索一种结果更可靠的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方法对600例临床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7%和88.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适合临床的、快速有效的真菌镜检方法。
韩德忞刘原志朱均昊李莉章强强
关键词:真菌感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