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
- 作品数:75 被引量:344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荆荆赖云尹峰祁琼刘磊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南格纳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铜山口铜矿岩质边坡分区及生态修复适宜性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客观准确地对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适宜性进行评级,在岩质边坡分区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边坡几何特征、岩体结构及力学特征、矿区土壤气象条件3方面9个影响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了露天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适宜性分级标准,对铜山口铜矿7个典型分区边坡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边坡角度、岩体完整性系数、边坡朝向与结构面密度在生态修复适宜性评级中占主导地位,权重达77.2%;高度适宜进行生态修复的为六区边坡,较为适宜进行生态修复的为一区边坡、二区边坡、三区边坡、四区边坡、五区边坡、七区边坡。结合评价结果,对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进行了推荐。
- 涂美义柯波陆世东周洪文张栋潘若寒
- 关键词:生态修复适宜性
- 基于相位相关的高重叠度遥感影像满度连接点匹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的高重叠度遥感影像满度连接点匹配方法,包括:输入多张重叠影像,构建匹配模型,对基准影像进行分块和特征点提取;基于RPC成像模型和DEM获得特征点的经纬度坐标和高程;以特征点的经纬度坐标为中心进...
- 尹峰余海赖云梁鹏
- 文献传递
- 襄阳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功能分区及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通过建立"三生"空间定量测度分类模型,将襄阳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功能分区,划分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产-生活空间6种类型,对各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和形态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襄阳市国土空间格局以生态生产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为主,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
- 祁琼赖云钟艾妮喻芬芬
- “净采矿权”出让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5
- 2019年
- “净采矿权”出让有利于采矿权资产价值实现,维护国家资源所有权益,有利于维护矿业开发良好秩序,有利于实现“多规合一”,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净采矿权”出让实施步骤包括联合踏勘、设置条件审查、调查确权、政策处理、公示、告知政策处理实施。现实中“净采矿权”政策处理程度有待深化,政策处理范围应更加具体,政策处理费用标准应予明确。完善“净采矿权”出让制度的建议:(1)探索建立“净采矿权”储备制度;(2)进一步细化政策处理范围;(3)完善政策处理费用标准。
- 陆世东郭丽娜许书平涂美义张玲
- 关键词:矿业权矿产资源
- 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 申杨龚健李晓丹王卫雯陶荣
-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贝叶斯网络武汉城市圈
- 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建设被引量:2
- 2016年
- 国土资源部在湖北等三省部署了矿业权年检制度改革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按照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要求,构建了公示系统数据模型,分析了系统业务流程,详述了年检任务管理、勘查开采信息管理等系统模块具体功能,设计了系统分层架构。开发的系统已经在湖北省矿业权年检改革试点中应用,采集了2676个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系统的运用,为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 陆世东黄卫
- 关键词:矿业权人年检
- 基于岩体结构数字识别技术的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方案优选被引量:9
- 2021年
- 露天矿边坡生态恢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方案选取存在影响因素多、方案配置差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开展露天矿边坡生态修复方案优选研究,对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铜山口矿山露天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重构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了铜山口矿山地表精细化数字模型,结合矿山边坡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边坡分区研究,得到7个边坡分区图;基于岩体结构数字识别技术获得各分区的边坡角度、高度和岩体节理裂隙密度参数,采用岩体BQ分类法对各个分区进行了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结果表明:5区和7区边坡岩体质量等级为Ⅰ级,1、2、4、6区边坡为Ⅱ级,3区边坡等级为Ⅲ级。在此基础上围绕边坡分区的岩体质量分级开展了边坡生态修复方案优选,研究表明:5区和7区边坡推荐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技术,1、2、4、6区边坡推荐采用三维网植被技术,3区边坡推荐采用客土喷播技术。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通过采用岩体结构数字识别技术实现边坡科学分区、实现各区生态修复方案优选的方法,对于提高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陆世东张栋涂美义周洪文潘若寒柯波
-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岩体质量评价BQ
- 基于多目标模因优化算法的遥感影像空谱非监督分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模因优化算法的遥感影像空谱非监督分类方法,包括:利用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自动确定遥感影像类别数目;构建空间信息项,联合Jm构建空谱联合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模因优化算法增加对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结果的...
- 张琳尹峰祁琼孔姗
- 文献传递
- 湖北省耕地数量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为分析与掌握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缓和人地矛盾,以湖北省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8年的耕地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选取耕地相对变化率指标,探究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省耕地数量总体减少,人均耕地占有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全省的耕地数量变化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根据耕地相对变化率将湖北省分为耕地增长区、耕地缓慢减少区、耕地快速减少区和耕地急速减少区;人口压力、农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湖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陈雨秋尹峰于婧
- 关键词:耕地数量
- 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制度体系建设的思考
- 2021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工作应运而生。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制度体系建设与完善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调研情况为基础,总结不同层级已有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制度特点,剖析其在认定标准、鉴定机构设置、认定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湖北省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提供参考。
- 刘敦文陶荣邓惠芬
- 关键词:耕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