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341 被引量:1,088H指数:17
相关作者:刘磊黄苛欧阳波杨润霞王新燕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9篇期刊文章
  • 93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8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9篇建筑科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6篇公路
  • 47篇混凝土
  • 42篇路基
  • 40篇路工
  • 38篇冻土
  • 37篇沥青
  • 32篇路面
  • 28篇道路工程
  • 28篇多年冻土
  • 27篇水泥
  • 21篇土路
  • 20篇冻融
  • 20篇盐渍土
  • 20篇黄土
  • 17篇冻融循环
  • 13篇地基
  • 13篇土路基
  • 13篇沥青路
  • 13篇沥青路面
  • 11篇涵洞

机构

  • 340篇青海省交通科...
  • 69篇长安大学
  • 27篇学研究院
  • 24篇北京交通大学
  • 19篇兰州交通大学
  • 14篇青海大学
  • 1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0篇山西大学
  • 10篇石家庄铁道大...
  • 8篇青海地方铁路...
  • 7篇青海省交通建...
  • 6篇中交第二公路...
  • 5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交通运输部
  • 4篇青海省海东公...
  • 4篇中铁五局(集...
  • 4篇正平路桥建设...
  • 4篇江西省交通运...
  • 3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25篇陈华鑫
  • 18篇刘建坤
  • 15篇关博文
  • 12篇张彧
  • 11篇盛燕萍
  • 8篇常丹
  • 7篇徐安花
  • 6篇何锐
  • 5篇刘永健
  • 5篇熊锐
  • 5篇李旭
  • 5篇胡力群
  • 4篇冯超
  • 4篇田亚护
  • 4篇许金良
  • 4篇贾兴利
  • 4篇吴佳育
  • 4篇戎密仁
  • 3篇刘江
  • 3篇胡田飞

传媒

  • 84篇青海交通科技
  • 9篇公路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8篇冰川冻土
  • 8篇公路交通科技...
  • 7篇长安大学学报...
  • 6篇硅酸盐通报
  • 5篇中外公路
  • 5篇青海科技
  • 5篇公路工程
  • 5篇中国交通信息...
  • 4篇黑龙江科技信...
  • 4篇混凝土
  • 4篇岩土力学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青海大学学报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铁道建筑

年份

  • 2篇2025
  • 18篇2024
  • 14篇2023
  • 9篇2022
  • 16篇2021
  • 34篇2020
  • 41篇2019
  • 46篇2018
  • 81篇2017
  • 24篇2016
  • 27篇2015
  • 28篇2014
3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循环对粉质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及邓肯-张模型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描述冻融循环下压实黏性土不排水剪切性状的变化规律,建议了一种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影响的修正邓肯-张模型。首先,以青藏高原粉质黏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冻融循环试验和常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然后,基于邓肯-张双曲线模型,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关系,确定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回归关系。最后,根据模型参数的函数表达式,建立以冻融循环次数为影响因子的修正邓肯-张模型,并编制该修正模型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粉质黏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基本呈应变硬化型,破坏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冻融循环劣化作用随围压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模型参数中,抗剪强度指标、初始切线模量、极限偏应力和常数K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Logistic函数进行拟合;破坏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ExpAssoc函数进行拟合;常数n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三次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粉质黏土变形和强度特性在冻融循环下的劣化特征。
胡田飞刘建坤常丹常丹徐安花
关键词:粉质黏土三轴试验冻融循环
在线监控数据在公路交通运营环境中应用研究
2023年
在线监测数据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公路交通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公路交通管理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由于公路交通运营环境在线监测数据运用时间较短,在运营中所产生的问题很多。在这一背景下,强化技术模式的科学研发较为重要。依据公路交通运营环境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其在公路交通运营环境中的意义。
王洪福
关键词:在线监测
高温后混凝土强度及其表观特征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衰弱的特性,采用递进循环式加热法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分析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利用德国蔡司508体式显微镜,监测高温后混凝土表面孔隙直径、热膨胀裂纹扩展规律;最终从表观特征角度阐述其力学性能衰弱机理,结果表明: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且呈线性衰弱;②20-200、200-400 ℃阶段混凝土相对质量烧失率最大,均在3%左右;400-600、600-800 ℃阶段混凝土相对质量烧失率较小,均在1%左右;③导致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20-200 ℃阶段,混凝土宏观表现为直径1-2 mm表面孔隙和长度4-10 mm孔隙周围裂纹增多;200-400 ℃,混凝土宏观表现为直径1-2 mm的表面孔隙、4-10 mm裂纹和长度大于10 mm的孔隙周围裂纹增多;400-600、600-800 ℃阶段,混凝土宏观表现为直径大于2 mm表面孔隙和长度大于10 mm孔隙周围裂纹增多。
戎虎仁顾静宇曹海云王大路王占盛董浩张佳瑶
关键词:高温混凝土孔隙
一种动态称重系统的数据匹配方法
一种动态称重系统的数据匹配方法,涉及智能交通识别技术领域,其方法为:初始状态:待检车辆到达第一个传感器,触发一次脉冲信号,称重系统(WIM)开始工作;检测模块捕获触发信号,判断是否为有效信号;若为有效信号,将处理后的脉冲...
晁刚季德军王克锦薛兆锋王永亮程文东马亮
文献传递
高原高寒地区“上”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被引量:30
2017年
以青海省海黄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气象参数的组合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实桥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上"形组合梁四季竖向温度分布,给出了升温和降温时竖向温度梯度简化模式,研究了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参数对温差的影响规律,采用极值统计方法给出了50年一遇气象参数代表值下不同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的"上"形组合梁最不利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照升温和夜间降温过程中,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不同;升温过程中最大温差出现在14:00,温度梯度模式可简化为"顶部5次抛物线"加"底部折线"的形式,顶部温差受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影响较大,当铺装厚度分别为0、50、100、150mm时,顶部温差极大值分别为23.8℃、31.7℃、24.1℃、17.4℃,底部温差极大值可取5.1℃;降温过程中最大温差出现在2:00,温度梯度模式可简化为"顶部双折线"与"底部等温段"的形式,顶部温差受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影响较大,当铺装厚度分别为0、50、100、150mm时,顶部温差极小值分别为-12.2℃、-8.2℃、-5.0℃、-2.9℃,底部温差极小值可取-16.4℃;"上"形组合梁竖向温度梯度受气象参数的影响,温度与太阳日辐射总量和气温基本呈线性关系,而与风速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上"形组合梁升温梯度模式与美国AASHTO规范接近,但顶部温差取值较美国AASHTO规范高1.7℃,降温梯度模式与欧洲规范接近,但底部温差较欧洲规范低8.4℃,故本文给出的温度梯度模式更为不利。
刘江刘永健房建宏刘广龙STIEMER S F
关键词:桥梁工程高原高寒地区气象参数
基于驾驶疲劳的高海拔地区公路平曲线线形指标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平曲线路段交通安全,进行驾驶员疲劳测试试验。采用心率血氧测试仪、非接触式光电速度传感仪等仪器采集驾驶员在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平曲线路段行驶过程中的心率血氧数据与汽车运行速度。分析驾驶员在该路段行驶过程中的驾驶疲劳特性,建立了驾驶疲劳度与平曲线曲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长直路段或大半径圆曲线后接曲率变化率为0.06(°)/m或半径为800 m的圆曲线可有效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
田林许金良贾兴利房建宏
关键词:驾驶疲劳高海拔地区公路平曲线线形指标曲率变化率
多因素下钢渣微粉——水泥固化硫酸盐渍土强度路用性能研究
2021年
结合西北特殊高原条件下,对硫酸盐渍土进行强度研究。以钢渣微粉掺量、水泥掺量、干密度、含水率、围压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动三轴试验,在多种因素耦合下,进行分析硫酸盐渍土的抗剪强度性能。试验表明:影响试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主要因素是围压、干密度以及钢渣微粉的掺量;在不同干密度以及不同钢渣微粉掺量情况下,得出动应力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一种趋势。
吴振蓬房建宏
关键词:钢渣微粉动应力动应变
掺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分析及其对青海地区路面基层的适用性
2023年
本文分析了纤维改善水泥稳定材料力学和路用性能的工作机理,对比了玻璃纤维、仿钢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剑麻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各自的密度、直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特征值。基于抗压、抗折强度,总结了不同纤维应用在水泥稳定碎石中的适宜长度和最佳用量。在对比不同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抗弯拉强度、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的改善效果的基础上,结合青海地区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开裂的实际情况,推荐选用性能较好、价格较低的耐碱玻璃纤维,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裂性。
李国超马菁瑄韩泳图胡力群房建宏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纤维性能分析路面基层
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反复冻融影响产生的渗漏水危害展开研究,在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富水隧道中防排水的施工技术研究中,与普通隧道相比,渗漏水是隧道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病害之一,易造成二衬开裂和渗水,从而影响其结构和行车安全。本文以花石峡至久治公路雪山1号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富水段的的主要处理技术及集中出水段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反复探讨和论证,优化施工方案,完善防排水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可避免隧道受到渗漏水的侵害,治水效果良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苛欧阳波杨润霞
关键词:隧道工程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高原高寒地区H形混凝土桥塔日照温度效应被引量:24
2017年
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温度场边界条件计算方法,以青海省海黄大桥H形混凝土桥塔为工程背景,计算了高原高寒地区四季典型气象条件下的桥塔温度场分布,对比了四季的桥塔表面温差和塔壁局部温差,确定了桥塔的最不利温度荷载,建立了桥塔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四季桥塔的偏位、竖向应力、横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等温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桥塔表面温差与桥塔局部温差均在冬季最大,最大值分别可达11.88℃、20.79℃,在夏季最小,最大值分别可达5.15℃、15.25℃;横桥向和纵桥向桥塔表面温差最大值分别达到9.15℃、11.88℃,远大于《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推荐值±5℃;接近正南方向的塔壁局部温差最大,沿壁厚方向的温差分布接近指数形式,冬季和夏季温度衰减系数最大值分别为4.50、5.01,故冬季桥塔壁板局部温度分布较夏季更不均匀;桥塔温度效应同样在冬季最大,1天中最大桥塔偏位超过40mm,白天桥塔偏位变化值超过15mm,不利于施工过程中的桥塔偏位监测;桥塔根部竖向最大拉应力达到2.2MPa,桥塔根部同样产生较大水平向拉应力,纵桥向和横桥向最大拉应力分别为1.82、0.82 MPa,均发生在桥塔内侧,在与其他作用组合时可能会造成桥塔开裂,建议在桥塔塔壁内侧布置一定量的钢筋网片来控制裂缝;在进行高原高寒地区桥塔设计和施工控制时,应充分考虑温度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张宁张宁刘永健刘江房建宏STIEMER S F
关键词:混凝土桥塔高原高寒地区有限元模型温度效应混凝土开裂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